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棉纱价格 棉花  棉纱 氨纶 环保 越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暗战储备棉:“托市收购”的秘密
时间:2012-11-29 13:34:2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共有条评论


  棉农并不能直接将棉花按照托市价卖给中储棉,托市收储也难言能惠及农民,低迷的市场价前,棉农更有自己的考量。

  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金融机构交易室里,每天16点——16点25分,都是最为紧张的非金融产品交易时段,潜伏在那里的交易员,都要盯着面前的电脑屏幕,并随时准备按下鼠标,而屏幕的另一端,则有关棉花的现货交易。

  “您是否确认要提交当前点数:60”,当看到这个提示,交易员梁家瑜(化名)松了一口气,但很快他又重归失望,因为他随后的“确认”并未成功,他得到了一个“点晚了,本点击无效”的回复。

  今年10月30日以来,每一个工作日下午,在全国很多台电脑前,都有着众多梁家瑜们在重复着这样一个极易失败的动作,而他们背后,则代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棉花交储企业。

  按照中储棉今年9月10日发布的《关于启动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的公告》(下称《公告》),收储交易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收储交易系统进行,梁家瑜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系统,这也是中储棉第二年启动棉花临时收储,

  “你永远不知道短短1秒钟,甚至0.01秒之内会发生什么事情。”代表着新疆一家棉花交储企业的梁家瑜小声嘀咕着。

  《公告》中称,收储“不受数量限制,敞开收购”,然而,为了将符合要求的棉花以“托市价”卖给中储棉,棉花交储商必须先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收储交易系统中“争抢”到收储指标。

  既然敞开收购,为何又需要交储指标?棉商交储紧张又从何而来?今年的棉花市场与往年又有什么不同?11月中旬,带着这些问题,《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前往产棉大省山东调查。

  记者调查发现,棉商交储紧张背后,是全国棉花市场低迷,棉商不得已而为之的现状,而寄望于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预期,保证市场供应的棉花“托市”收储,也未能发挥到它的最大效率。

  交储的秘密

  追溯梁家瑜们的遭遇,要从10月30日中储棉发布《关于发布新的储备棉收储成交方式的公告(2012年(收储)第4号)》(下称《4号公告》),规定棉花收储成交方式说起,而更深层次上,则是托市价与市场价共振。

  据《4号公告》,每个交易日的15:00前,中储棉和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将各个承储仓库的收储数量拆分为若干独立的收储指标,然后并列显示在棉花收储交易系统中,收储指标由此而来。

  “当日16:00点,所有符合条件的交易商即可同时参与竞拍。”直至“当日16:25,交易系统进入闭市倒计时,1分钟内无新的点击,系统闭市”。“每个参与交易的交易商,每10秒只能发出一次有效点击,同一交易商于10秒内发出的再次点击,被系统视为无效指令。”《4号公告》规定道,这便是梁家瑜们忙碌的技术原因。

  而此前《公告》已规定收储交易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收储交易系统进行,为何要在一个多月后,又多出一个收储指标?

  “为避免个别企业使用不正当手段对交易系统的干扰,保证棉花临时收储交易的公平、公正,经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决定完善棉花收储成交方式。”中储棉发布《4号公告》同时解释说。

  多位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之所以有个别企业使用不正当手段干扰交易系统,是为了能多卖棉花,原因则是国内棉花市场低迷。

  据中国棉花网9月10日数据,棉花收储启动当天,三级(标准328)棉花现货报价为18754元/吨,而2012年三级棉花临时收储价格20400元/吨,每吨有接近1700元/吨的差价,这成为众多交储棉企业厮杀棉花收储交易系统的直接驱动因素。

  价差之外,选择交储,更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武城星海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丰渭清对本报记者算了一笔成本账——收购上来的籽棉,需要进行加工,加工费自然成为交储的部分成本,达到19500元~19600元/吨。如果再去掉银行贷款的利息、运输费用等必要的开支,交储棉花成本很快就攀升到近20000元/吨。

  这也意味着,按照国家敞开收购价三级棉花20400元/吨来计算,每吨也只能保持300元~400元的利润,而如果选择市场价卖掉,参照9月10日标准328级棉花现货18754元/吨的报价,每吨亏损1000多元。

  倘若是四级棉花,中储棉的收购价就只能维持在19800元/吨,而收购价就与成本基本持平。

  此外,区位因素亦不能忽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期货公司负责人对本报记者透露,现实中的抢拍发生在南疆的阿克苏、库尔勒、巴楚等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新疆棉区的总产量本来就极大,交储企业众多,而库容又相对有限,为了尽快实现交储,就会出现类似春运时“一票难求”的尴尬。

  上述负责人表示,历来,新疆都是棉花输出省份,而不是主要的消费地。修建仓库是为了解决中转运输的问题,而不是棉花储存。“现在为了解决储存问题,库存的数量和规模就明显不足,因此交储时就会比其他地方紧张不少。”

  “新疆的面积大,如果南疆的棉花运输到北疆进行交储的话,就会增加运输成本,挤占利润。”山东省鲁棉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项目部经理吴海芳对本报记者表示。

  而对于中国内陆地区企业,亦对运输成本有所考虑。山东武城天元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叔芳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武城也有收购库,但所有人考虑的都是就近交储,这样运输成本才能达到最低,符合利润最大化。

  “由于武城县是全国最大的棉花收购加工集散地,当暂时库容尚无法充分满足大量需求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交储紧张的状况。”于叔芳说。

  丰渭清说:“虽然现在厂里面已经拍到了五个合同,但是由于库存有些紧张,还没有通知我们去送储呢。”

  据中国棉花网数据,截至11月27日,中储棉计划收储2012年度棉花117680吨,实际成交47490吨,成交率40.36%,其中内地计划收储93680吨,实际成交23490吨,成交率25.07%,新疆计划收储24000吨,实际成交24000吨,成交率100%。

  农民不种棉

  据本报记者在山东武城县采访了解,企业争抢储备指标同时,根据《公告》,棉农并不能直接将棉花按照托市价卖给中储棉,托市收储也难言能惠及农民,低迷的市场价前,棉农更有自己的考量。

  《公告》显示,如果要成为交储企业,不仅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同时,也应“具备400型棉花加工资格的棉花企业”,此外还有“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并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对于棉农而言,卖棉仍是市场行为——先把籽棉卖给具有交储资格的企业,企业将籽棉加工成皮棉,并分类后根据收储标准卖给中储棉。

  在武城星海棉业有限公司的会计办公室里,一群交售籽棉的棉贩围着负责收购的工作人员抢着登记。窗外是工作人员负责将三轮车上的棉花过磅称重,秩序井然。一位刘姓农民对本报记者抱怨道:“棉花加工厂不挣钱,但是棉农更不挣钱。”

  上述农民表示,如果种植一亩地的棉花,在正常年景能够产500斤~600斤籽棉,现在的市场均价大概是每斤4元,这样就会得到2000元~2400元的毛收入。但是今年受“达维”台风的影响,每亩只有400斤左右,并且质量也下降不少。

  相对于一年两季的粮食作物来说,今年小麦价格为1.1元/斤上下,每亩平均单产为1000斤左右,由于棉花小块经营,在种植全过程只能完全依靠人工,费时费力,加之种植小麦每亩将近有150元的补贴,这也使得种植小麦比种植棉花实惠得多。

  当被问及心目中的种棉的合理价位时,上述农民反复强调说:“籽棉价格维持在至少每斤5元的时候,棉农才会有种棉的积极性。”

  山东省武城县腾安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宝瑞表示:“当粮棉价格比达到1:4.5的时候,农民在选择种植棉花和种植粮食作物的时候,会自由选择,不过由于种棉耗费的人工较多,一般会倾向于种粮食作物。只有当粮棉价格比达到1:5时,农民才会倾向于种植棉花。”

  争抢收储指标之外,今年棉花市场的行情,企业亦难言好过。

  “在收购籽棉的时候,一个不谨慎,收到棉贩子的‘混级棉花’就糟糕了,就只能加工成四级或五级的棉花,这样的话损失就大得多了。”于宝瑞说。

  丰渭清透露,相比于去年籽棉3.8元/斤的均价,今年价格有所上涨,在4元/斤以上波动,而质量高一些的籽棉价格已高至4.35元~4.4元/斤。成本的上升,自然也压缩了棉花加工厂的利润。

  由于丰渭清的加工厂规模较大,每年的加工规模接近9000吨,杂七杂八折去各项开支,能够获得200万~300万的净利润,日子还挺得住。

  但是对于规模更小的企业,一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由于棉纺织行业整体形势的不景气,使得武城县的棉花加工厂从巅峰时期的300多家,仅剩下现在的40多家,消失了近九成棉企。

  争议“托市收购”

  自9月10日起,市场注意力就已经开始聚焦于“20400”——2012年度棉花(三级)临时收储价。中储棉《公告》解释称:“为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发布的《2012年度全国棉花实播面积调查报告》,2012年,不论是种植面积还是棉花产量仍然呈现缩减态势。

  上述《报告》指出,相较于2011年,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达到7178.7万亩,缩减763万亩,比例占9.6%。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三大棉花主产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积缩减。其中黄河流域缩减棉花实播面积2678.8万亩,同比下降14.15%,缩减幅度最大;西北内陆缩减幅度最小,为1.39%。

  中国棉花信息网上的数据则显示,2011年度中国棉花总产量达到754.8万吨,收储量为313万吨。今年预计总产量将达到691.3万吨,比去年减少63.5万吨,国家收储总量已经达到2733160吨,市场普遍预计收储量将达到400万~500万吨。

  对此,中衍期货棉花分析师孔芳对本报记者表示,短期来看,中储棉的敞开收购可能效果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在规模种植上并不具备优势的棉农,对棉花价格格外敏感,再加上一年只能种植一季棉花,在机械化作业又不成熟的地区,就只能依靠人工。

  “在棉花种植机会成本过高时,即所获得的收益,不能跟打工、种植粮食作物相比时,而又没有来自市场价格、政策偏向的特殊吸引力,理性的棉农自然会选择不再种植棉花,所以出现种植面积缩减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孔芳说。

  而对于目前国家出台的敞开“托市收购”政策,于宝瑞表示:“政府的初衷是为棉花行业的安全着想,如果政府不采取20400元/吨的托市政策,按照市场价格自发调整,棉价会降到什么程度,恐怕没人能够预测到。”

  更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没有收储价托市,今年可能会跌倒12000元~13000元/吨,一般来讲,中美棉价相差应该在1000元~2000元/吨。至于收储政策,应该考虑在种植棉花的过程中给予棉农以补贴。

  而颇具市场意识的丰渭清则表示,国家提高收储价格,是为了稳定老百姓的心理预期。同时也确实引起籽棉的收购价格比去年高了一些,但是形成买卖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价格还是需要市场的“无形之手”,并不单纯依靠“有形的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樊明认为,政府在国内棉花价格波动的时候,适当地采取干预措施提振市场信心,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

  “但是在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不具有竞争力的背景下,当国内外棉价价差过大,每吨达到4000多元的时候,就说明中国棉花种植的成本过高,已经不再具有比较优势。”樊明说。

  至于如部分学者和分析师所说,如政府不采取托市政策,就会冲击国内棉花产业,外棉垄断国内市场,从而严重影响棉花产业的安全,樊明认为,这并不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方式。

  “现在我们考虑的是国内所需要的棉花是否可以得到充足供应,而不是应该考虑棉花的供应商到底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而且从全球棉花供应版图来看,并不仅仅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种植,供应者的多元就使得棉花生产并不可能由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形成垄断。”樊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