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棉纱价格  棉纱 环保 棉花 越南 氨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家乐福等外资超市频爆经营不佳 大卖场或将专注便利店
时间:2013-07-11 13:19:26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共有条评论


  外资超市集体陷入经营困境?

  “以前接送巴士车上都开空调的,现在这么热的天他们也不开了。”近日,有不少市民向本报记者反映,深圳家乐福推出的免费购物巴士业务,目前正面临着运营困难,有部分线路已经停开,原因可能是公司效益不好,压缩成本所致。

  之前,家乐福曾被爆将撤掉部分店面的传闻,此次免费巴士线路减少,也因此被外界解读为超市经营现状不佳的一个表现。

  记者了解到,类似这样的外资超市,如沃尔玛、乐购等,自去年以来,也都频频爆出经营不佳的消息。外资超市在华打拼多年后,是否已进入到发展拐点?内资超市能否凭借其拥有本土资源、成本优势,逆袭领跑国内零售业?这一话题近来广受业界专家和消费者的关注。

  家乐福被爆“走向亏损边缘”

  日前,市民刘先生在家乐福梅林店消费完之后,坐上了超市开出的免费接送车。无意间他发现,这辆接送车和以往有所不同,车上不仅没有开空调,而且司机还告诉他,再过几天后这趟车就将停驶。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梅林一村附近的这家店面,确实如刘先生所说,在该超市通道的一个位置,已经张贴了一张“免费接送车运营调整告示”,上面写道:“因公司业务调整,我司决定从2013.7.1日起撤销免费接送购物巴士以下两条线路:撤销2号线(景田北);撤销5号线(桃源村),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免费接送巴士业务是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超市的一项长期便民措施,从超市到小区的点对点服务,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记者了解到,家乐福梅林店的免费巴士,原本要开出7条线路,如今被减少到5条。“应该是经营状况不太好吧,所以只好压缩成本了。”一名接送巴士司机这样告诉记者。

  “家乐福免费巴士线路减少,可能是超市经营状况不佳的一个信号。”一名分析人士称。而就在半个月前,据国内某知名财经媒体报道,今年第一季度,家乐福实际营收同比下降。法国本土市场、欧洲市场营收均有下滑,中国区业务虽然有显著增长,但增幅远远低于2010年的水平。

  报道中还说:“家乐福正在丧失业绩支撑点,或将不断从没有绝对优势或不具关键多数的市场撤出。”而目前,在亚洲市场上,家乐福已经卖出泰国门店,随后又出售新加坡业务;在欧洲退出了希腊市场。目前,家乐福在亚洲主要留有中国大陆、台湾和印尼市场。

  不过记者从深圳家乐福一名内部员工口中获悉,中国依然是家乐福重点开拓的地区,而深圳则是家乐福在中国布局的重点城市之一,目前深圳家乐福8家门店都处在盈利状态,并无生存之忧。

  外资超市难免“水土不服”

  “家乐福所出现的状况,折射了外资超市近年来在华遇到的普遍状况。”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据记者了解,今年初开始,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沃尔玛撤出中国”的传闻至今仍在发酵。从4月至今,包括深圳沃尔玛园岭店在内,沃尔玛已连续在华关闭3家店。

  英国超市运营商“乐购”(TESCO)今年4月中旬也对媒体公布:“2013财年,乐购利润下降,为19年来首次,大部分利润被资产减值所侵蚀。”今后乐购或将撤出美国和日本市场。据悉,乐购是世界第三大超市连锁店,其在华业务暂未受明显冲击,但也一直难以在中国市场占据绝对优势。

  该人士分析称,虽然外资超市在华已走过18年,但无论是早期进入中国的企业,还是入驻的企业,都一定程度上面临“水土不服”等问题。“很多外资零售企业来华后,对国内的情况并不很了解,往往会在很多城市进行扩张,导致后来有很多店经营不佳而被迫撤出,沃尔玛就是一个例子。”

  另外,和一些内资企业尤其是本土超市相比,外资零售企业基本都是跨国零售连锁巨头,这些企业在决策上更讲求科学性和流程化,但也往往导致其灵活性和机动性不足。

  业内人士还称,外资超市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CEO、COO往往由外籍人士担任,这些企业高管流动性相对也较大,短时间难以对中国市场进行透彻研究。记者了解到,在过去几年里,沃尔玛、乐购等世界连锁业巨头,均出现人事剧烈动荡的事件,其中乐购在4年的时间内,已经有两个中国区COO离职。

  据了解,对于外资零售企业而言,比如COO之类的岗位,签约通常是3—4年,变动频率较高,薪资也不菲。相对而言,内资超市则一般是从基层培养中高层,领导层队伍的稳定性、适应性比外资零售企业更强。

  成本上升,零售业陷微利困局

  “外资超市遇到的问题,并不能孤立地看,这与当前的国际大环境有关。现在零售业的利润率可能是所有行业中最低的,外资、内资都是一样。”长期关注零售业发展的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刘鲁鱼对记者说。

  记者从深圳家乐福一名管理人员口中获悉,虽然家乐福在华业务并没有出现下滑,但近年来不断上涨的运营成本,已经给公司盈利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整个店里的食品类商品,扣掉成本之后,也就只剩3个点到4个点的毛利率”。

  记者通过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德勤联合发布的《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11年—2012年》报告了解到,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影响,连锁零售企业普遍出现明显的销售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现象,同时人工和房租继续大幅上涨,企业利润不断被压缩。

  刘鲁鱼曾经参与了1996年沃尔玛进入深圳(同时也是进入中国)的策略咨询,同时也见证了包括家乐福、永旺(原“吉之岛”)等外资零售企业在深的发展历程,他告诉记者,当前零售业业绩下滑除了因为成本上升,也与行业竞争太充分有关,“现在甚至有些恶性竞争了”。

  “沃尔玛进入中国的时候,连我本人都不知道超级市场到底是什么样子,这种业态当时在国内是垄断性的,没有人能跟他竞争。所以利润丰厚是必然的,与此同时,国家当时为了吸引外资进入,对外资超市也给与了包括选址、税收等方面的‘超国民待遇’,但是这些优惠政策现在都不存在了。”刘鲁鱼说。

  记者了解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内资超市不仅数量增多,其在经营运作模式上,与外资超市的差距也越来越小,极大地稀释了行业利润。同时,部分内资超市背靠强大的房地产运营商,通过开发自有物业,或进行地产投资,导致其非主营性业务急剧上升,进而弥补了主营业务的不足。

  “在这方面,无论是家乐福还是沃尔玛,都一直没有涉足地产业务,而其超市租金、人力成本一直在上升。”专家称。

  大卖场或将专注便利店

  据记者了解,外资超市在华业态过于单一,也一度是业界人士诟病的地方。由于早期进入中国的外资连锁超市,绝大部分是大卖场业态,且选址多在城市中心的人口密集区。这些地方尽管人流量较多,但是地均租金却居高不下,加上大卖场多占地5000平方米以上,更是推高了租金成本。

  “实际上,现在零售业利润率最高的是7—eleven这样的连锁便利店,另外还有一些社区型的小超市。”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运营成本日渐攀升,国际连锁大型超市在进行扩张时,不得不考虑缩小店面规模。

  本报记者早前采访深圳永旺超市时就获悉,该店就有意在深圳新建部分1000平方米左右的小型超市,另外,其更小规模的“十元店”也已经在深圳出现,今后或将大面积推广。

  “国际零售连锁企业涉足便利店,可以依托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完备的管理流程,可能比内资超市更具竞争优势。”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两年来,类似于永旺、家乐福这样的大超市,都在纷纷涉足便利店业务,只是普及率还不够高,今后可能是一个发展方向。

  “我们不能说,看到外资超市出现一些问题,就认为它会一蹶不振,实质上外资超市的管理运作经验,仍然是内资超市所不可比拟的,它的竞争优势仍在,比如国内很多高端客流依然会将外资超市作为首选。”刘鲁鱼还分析认为,外资企业在应对危机时的能力和手法,也一定有它非常独特的地方。

  在行业专家看来,当前外资零售企业面临的问题,内资企业也一样会遇到,而且其问题可能会更多。比如让全行业都感到焦虑的电子商务。“没有人知道今后电商的发展,到底会分流多少客流,这不是针对哪一家企业或者哪一类企业,确实是一个值得整个行业人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