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全国纺织服装企业免费注册推广
有机 棉纱价格  越南 棉纱 印染 印花 棉花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新闻
2014年东莞鞋企“生存报告” 大厂变小厂成为趋势
时间:2014-12-30 13:08:33  来源:中国鞋网  共有条评论


  分食崛起

  两年前,他的客户全部在国内,在东南亚国家还没有一个客户;两年后,在他每年约一个亿的皮料销量当中,已经有近50%供应到东南亚。

  据“鞋博士”王勇均分析,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已直接冲击中国鞋企的生存,东莞鞋业很难独善其身。他注意到今年一个独特的现象:越南、柬埔寨、印尼等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制鞋订单都在大幅增长,只有中国的订单是同比下滑的。

  皮料供应:1亿皮料近半供应东南亚

  肖海波在厚街河田经营皮料生意已经18年。两年前,他的客户全部在国内,在东南亚国家还没有一个客户;两年后,在他每年约一个亿的皮料销量当中,已经有近 50%供应到东南亚。“在东南亚的这些鞋厂当中,从东莞搬过去的大概占八成,越南、印尼、柬埔寨等本地的鞋厂大概占两成。”

  他说,由于这些地方每一个县城的人口都是很分散的,所以鞋厂规模都不大,基本都是几百人规模;而从东莞搬过去的厂都是两三千人的规模,因此通常都要在不同的地方设好几个分厂。也有人建议他去越南做皮料市场,“但我觉得条件可能还不太成熟,工厂太过分散,配套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专业市场目前比较难做起来。”

  物流成本:寄越南35元 寄温州20元

  前两年,越南那边工厂少,物流成本也高,肖海波寄一个样品过去,快递费很贵,要200元;今年,寄一个样品过去只需要35元,寄到温州则要20元。因此,可以看出越南的物流成本已经跟国内差不多了。“这说明现在那边的工厂已经多很多了,快递量大,物流的成本自然降下来;另一方面,工厂去那边成本低,更有利于创业。”

  “东南亚的越南等国家基本上是零关税,而中国多了关税,工厂接单少了关税优惠的优势。”在东莞本土鞋厂老板刘劲看来,东莞制鞋目前主要还是做外销多,这块主要还是受东南亚等新市场的冲击。

  劳力成本:东莞越来越高 鞋企空间收窄

  “目前,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工人工资是1500元左右,相当于中国10年前的水平。未来做鞋子的趋势,生产部分应该是往这些地方转移。”宝鼎鞋厂的王仁国分析,在政策、材料、资讯以及配套等各方面,东莞是最成熟的,但由于劳工成本越来越高,鞋厂在东莞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将来,做高端鞋、自主品牌、顶级鞋的这类鞋厂可能生存空间比较大。现在来料加工的鞋厂拼的是工人管理、客户的实力。“未来三五年能够存活下来的,那就是很厉害的鞋厂。”

  约3年前,为了解决劳动力成本的问题,宝鼎把部分部件发给监狱代工,比如做链、缝珠、绣内里。如今,东莞不少鞋厂都有在走这个途径,最少有50%以上的工厂,都在不同的区域由监狱承包去做这个手工的工作。大的工厂,像华坚、兴昂更早就开始这样做了。

  企业信心:明年不乐观 后年也许会好

  王仁国预计,明年更艰难,订单量将继续减少,更多地分到越南、印尼、墨西哥等,总量就这么大,而且客人单价不加,在东莞生产的成本越来越高,鞋厂的生产空间会越来越小。除了此前比较大的鞋厂玖鑫、兴鸿的倒闭,在最近几天,宝鼎周边又有两间较大鞋厂关停,“已经搬迁到越南”。

  “明年不乐观,后年也许会不错。”肖海波相对乐观一些。他说,前两天的新闻显示,今年美国经济非常好,达到5%的增长,美国经济好起来,明年会带动欧洲好起来,后年大环境就会好起来。现在是黎明之前的凌晨5点钟,明年撑下去,后年就天亮了。

  鞋企转型

  “工厂店的成本比较低,基本上有条件的企业都在做,尽管不知道能不能做成功,但企业确实是很积极地在进行调整。”

  实际上,就在早两年,宝鼎还打算在四川达州扩厂,2011年在那边拿下一块地,打算建厂,但是发现劳动力短缺不仅仅是东莞的问题,内地同样缺工。于是果断决定转型,从建工厂改为建商业综合体,这个项目便是正在建设的四川达州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

  投资转向:斥巨资搞第三产业

  工厂生产方面也在调整。王仁国说,“我们现在接的单,也在往品质比较高、难度比较高、别人做不了的鞋子这方面去努力,从而延长工厂的生命力。”走“少量多款”的路线,工厂规模也会缩小,留下的更多的将是精益化生产的作坊。

  鸿运鞋城也在加速转型的步伐,提到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皮料买卖,鸿运董事长卓木雄直截了当,“没利润、风险大,今年干脆不做”。为了平衡风险,不久前,他斥巨资搞起综合广场,更多地投资到第三产业领域。

  于去年11月份正式开业的鸿运3号外贸城,经营形势不佳。卓木雄又再投入亿元开发四期项目。他认为,虽然今年市场萧条,但危机也是机遇。厚街的鞋材专业市场发展已有高集聚效应,因此要舍得投入。

  电商冲击:各档次通杀鞋企措手不及

  另外,原来很多东莞鞋企认为电商对高档鞋的冲击会比较小,今年看来电商已经是大势所趋,基本上对低中高档次通杀,很多国际的大品牌都在天猫有店,这也让很多鞋企感到措手不及。所以今年很多鞋企也开始尝试在做电商了。像琪胜等鞋厂的电商模式还处在前期阶段,线上线下的产品和定价基本一致。产品分开定价,还需要一段时间摸索。

  “电商的力量不可忽视。”肖海波也认为,现在中国的电商这么发达,东莞制造占电商商品非常庞大的量,连马云都要到东莞投资,如果东莞的制鞋能够好好利用电商,直接去推内销,对工厂是非常有利的。

  直接通路:从工厂直通到消费者

  未来可期的是,建立工厂到消费者之间的直接通路。企业都在不断求变、尝试,像厚街琪胜的工厂店,已经做了三四年,目前来看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工厂店模式有它的好处,可塑性比较大,但培养期比较长,要引进一批消费者并建立对品牌的忠诚度,还是需要比较漫长的时间。今年以来,像琪胜一样做工厂店的企业越来越多。刘劲发现,“工厂店成本较低,有条件的企业都在做,企业确实是很积极地调整。”

  做强做小

  刘劲也认为,未来的东莞鞋企应该是不求大,而求精。大的企业很大,小的企业很小,中间型的企业存活空间比较小。

  琪胜是最早转型切入内销市场的鞋企,除了工厂店,两年前他们还开始探索私人定制。不过,琪胜方面称,主要是考虑不断增加品牌的附加值,给消费者一种新的体验,实际真正产生的效益并不大。

  私人定制:生产和定做是两个概念

  刘劲说,今年私人定制的苗头也开始在同行中出现,但技术和人才比较缺乏,毕竟,生产和定做是两个概念。东莞工厂规模生产比较多,个人定制比较少。肖海波也认为,东莞做手工私人定制鞋不是强项。私人定制的手工鞋要有老师傅沉淀,东莞一直都是做贴牌,没有这个基础。“不过,东莞一向做女鞋很强,在全国没有哪个地方做得过东莞,所以做女鞋的高端精品,这个方向是对的。”卓木雄注意到,东莞制鞋留下来的企业,基本在往高端精品方面转型,大家都在烧钱,确实是有实力的企业在推动往这个方向在走,但是资金不够雄厚,很难做得起来。

  未来方向:不求大求精的高端产品

  东莞制鞋业,已经形成共识,那就是东莞制鞋的优势是材料配套、客户群成熟、贸易公司集聚。走过艰难时期,将来留下的会是研发、采购、高端精品生产,会出现越来越多小手工作坊,就像意大利的鞋子生产都是高端精品,作坊式生产,三四十人即可。

  去年,经济学家林毅夫出席在厚街举办的世界鞋业发展论坛时就曾指出,未来东莞制鞋留下的将是精益化生产的高端精品。如今,林毅夫的预言,正在被东莞的制鞋企业践行。刘劲也认为,未来的东莞鞋企应该是不求大,而求精。大的企业很大,小的企业很小,中间型的企业存活空间比较小。因为大的企业有品牌影响力,虽然成本高,但利润附加值也高;而小企业有操作的灵活性,也是一个接地气的优势。

  扶持政策:扶起有实力但缺资金的企业

  刘劲说,他们前几天跟百丽等国内品牌商的老板碰头,现在大家聊的已经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活下去的问题。当地政府也到企业做过调研和沟通,希望能找到对策帮扶。此前,厚街的制鞋行业就曾提出要打造“厚街制鞋之都”的想法。但尴尬的是,真正内销的企业不多,拿得出手的东西也不多。卓木雄提出,希望政府方面能够出台扶持政策,比如能否减免哪些税费、银行贷款给予支持、放宽贷款门槛等等。这样,也许能够扶持起一批有实力但是缺乏资金的企业,帮助他们往高端精品鞋制造转型。

  未来的东莞鞋企应该是不求大,而求精。大的企业很大,小的企业很小,中间型的企业存活空间比较小。因为大的企业有品牌影响力,虽然成本高,但利润附加值也高;而小企业有操作的灵活性,也是一个接地气的优势。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