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众所周知,榆林是一个在中国纺织服装领域可圈可点的城市,它的羊毛防寒服产业特色不但具有代表性,而且还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在整个中国纺织服装的消费版图上,它的知名度却远远落后于它的产业影响力。我们发现,这种“业内有名业外无名”的现象并不是一个个例,中国的很多产业集群也都面临着这个问题。因此,《中国纺织报》记者近日来到陕北,对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试图把榆林作为整个行业的一个案例城市,窥一隅而晓天下。
1、上游资源优势表现在哪里?
顾名思义,在羊毛防寒服这一品类中,“羊毛”成为关键的上游资源。而榆林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羊毛防寒服名城”,也跟其优越的羊毛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榆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长有告诉《中国纺织报》记者:“2014年,榆林全市羊饲养量突破1000万只,羊毛产量达6000多吨,山羊绒产量达2000多吨,成为全国非牧区第一养羊大市和全国山羊绒产量第一大市。”
《中国纺织报》记者了解到,榆林与毗邻的内蒙、宁夏等地的羊毛羊绒资源实质上早已形成资源共享的局面,其中,内蒙的鄂尔多斯、宁夏的中银羊绒集团的原料大多来自榆林,尤其是鄂尔多斯羊绒原料有70%以上来自榆林。与其他两地不同的是,榆林并没有把优势的上游羊毛羊绒资源用在羊绒衫等高端终端品类上,而是另辟蹊径,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把产业焦点集中在极具生命力的大众必需品——羊毛防寒服上,在陕北这块文化底蕴深厚、产业资源丰沃的土壤上建造了一座独一无二的羊毛防寒服之都。
2、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有多大?
目前,榆林市已经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46万亿元。2014年,榆林市实现GDP3005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93.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974.1亿元。其中,榆林羊毛防寒服产值20亿元,比较而言,羊毛防寒服产业是一个小产业。
《中国纺织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榆林羊毛防寒服的消费版图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销售额占到同类产品的75%。从这个市场占有率来说,榆林在羊毛防寒服这个小产业中的确是一个绝对强势的产业名城。而且,据专家论证,由羊毛防寒服拉动的羊毛绒产业链价值和产业衍生产品价值,规模可以达到1000亿之多,而这个产业对榆林城市旅游、文化和其它产业的拉动,则更加不可估量。从这一点而言,羊毛防寒服产业又是一个大产业。
《中国纺织报》社总编辑徐波认为:“榆林有四个知名特色产业——‘羊煤土气’,其中,煤、土、气都是要枯竭的,这已经被很多类似的资源型城市所证实。而‘羊’却是永续产业、根植型产业,榆林市政府如何做好‘羊’的文章,如何掌控羊毛防寒服这个特色产业的制高点和话语权,成为将羊毛绒产业打造成有利于子孙万代千秋功业的关键命题。”
3、全产业链整合的关键在哪里?
一个产业集群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往往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完善的全产业链基础,一个是不可复制的价值链体系。对于榆林的羊毛防寒服产业来说,目前还处于全产业链整合阶段。
《中国纺织报》记者在此次的调研当中了解到,除了优越的羊毛绒资源以外,榆林羊毛纺织厂及羊毛分梳厂一度也是榆林工业经济的顶梁柱,毛纺织工业产值曾经占过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90年代后,榆林国有毛纺织企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羊老大、七只羊、蒙赛尔等一批知名民企,目前,全市有羊毛防寒服生产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成为全国最大的羊毛防寒服生产基地。
榆林羊毛防寒服领先企业羊老大服饰总经理、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协会会长侯志宏表示,目前,羊毛防寒服全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环节是在榆林本土完成的,而羊毛防寒服的面辅料等环节是在榆林之外的一些优势产业基地采集或者订制加工而来的,所以,目前,榆林羊毛防寒服全产业链配套是一个整合战略,而整个产业链整合战略的核心并不是从上游向下游的简单链接,而是从下游向上游的逆向操作,也就是发挥下游对上游的强势带动作用,对于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来说,那个下游的焦点就是榆林本土羊毛防寒服强势品牌打造以及优质产品的开发。据悉,目前榆林羊毛防寒服企业中,11件省著名商标,4件省名牌产品。
4、如何打造不可复制的价值链体系?
在此次为期3天的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新闻调研中,我们发现,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目前已经有了几个领衔的企业和品牌,这些企业的领衔人物就像西北汉子的性格一样,豪爽务实、深耕本业、不浮夸、不急功近利。然而,在这个快速发展变革的时代,有时,不急功并不意味着不危机。当一个产业并没有形成不可复制的价值链的时候,到手的话语权也会转瞬即逝。而关于羊毛防寒服产业价值链的打造,榆林至少还有几张牌要打。
首先,榆林设计牌。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成长的历史中,集群负责人及领衔企业家们几乎都在从坚实的产业基础向设计提升的过程中交过学费,有的甚至代价不菲。因而,"设计"实在是让他们又爱又恨的字眼,但这又是一个产业集群打造价值链体系绕不过去的一个字眼。其实,一个产业价值链打造的核心战略与产业链整合的核心战略是相似的,并不是简单的从上游到下游的链接,而是从终端到前道的有的放矢的引领。以前,产业集群领导者和领衔企业家们在设计师身上花费巨资,现在到了用巨资“重新探索”最终消费者的时候了。尤其是随着一种新的被称为“个性化消费和顾客定制化”的消费模式来临(其中有些服务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存在了很久了),中国服装设计一个新的设计时代随之产生。
其次,榆林制造牌。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几乎全部都是制造起家的,但是,打造“某某城市制造”牌却是他们想做而不敢提的一块心病。曾几何时,温州男装已经成为中国顶级男装的代表,但是,在他们的标签中,他们对于自己的出身却是讳莫如深,甚至,他们宁愿打成“上海制造”,也不愿标上“温州制造”。这是中国服装的一个集体通病,区域品牌做大了就要叫“中国”,再大了就要叫“国际”,正是这种浮夸的风气造成了目前中国众多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起起伏伏,迂迂回回地成长模式。而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作为一个后发产业集群,它的后发优势此时就充分地体现出来,在羊毛防寒服这个特色品类里,必须大打“榆林”标签。目前,榆林已经完成了对于羊毛防寒服初始技术门槛的设定,但是,一个区域商标要想占据某一个品类的制高点,榆林还需要在特色产业技术标准上不断完善和提升。
另外,产业文化牌。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往往都是某一品类产品生产的集聚地,他们对于某一产品生产和商贸能力的挖掘往往大于对于该产品文化情感的培育,从而使该类产品变成某一方面的功能产品。比如,人们想到羊毛防寒服,首先想到的会是冬季保暖的功能,而不是一种文化情感的归属(馈赠父母的佳品,一种儿时的怀旧记忆等等)。再比如,羊毛防寒服销售季节性非常明显,如何在夏季也能够让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其他产品形成粘性,这都需要品牌文化情感归属的构建。而一个产业文化内涵正是一个产业话语权的核心,这需要榆林在羊毛防寒服文化领域做持续长效的推广。
毋庸置疑,目前榆林在中国羊毛防寒服专业领域的话语权是无人能够比拟的。问题是,这个专业话语权在"用户为中心"的时代里,如何从榆林方言翻译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言,成为解决“业内有名业外无名”的重中之重。
- ·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有多大?打好三张 12-25
- ·瑞典人在网路商店购买圣诞礼物大幅成 12-25
- ·柬埔寨曼哈顿经济特区爆发大规模罢工 12-25
- ·中国在IMF投票权提升至6.39% 12-25
- ·澳门11月消费物价指数衣履类跌2.10% 12-25
- ·世界银行认为越南可自TPP中获得最大利 12-25
- ·温州抽检毛巾袜子 浪莎蚁王等品牌均上 12-25
- ·南农女教授获青年女科学家奖 为棉花基 12-25
- ·2015棉花年报:减产国储对垒 棉花先破 12-25
- ·ICE期棉周四上扬报每磅63.66美分 12-25
- ·部分冲锋衣防水和透气性不佳国标明年 12-24
- ·圣诞购物,社群网掀「按钮大战」 12-24
- ·疆内外价差缩小 棉花现货持续疲软 12-24
- ·金属感面料Bling Bling闪瞎眼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