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消费者“冲动消费”,后是质量投诉进入高峰期,每年的“双11”,电商在冲击更高业绩的同时,也难免要在价格和质量之间经历一次大考。
今年“双11”当天,为了让消费者能够在购物体验中享受到更多的质量获得感,质检总局电子商务产品质量12365投诉举报处置指挥中心(以下简称“电商执法中心”),对“双11”网络热卖消费品质量违法线索集中摸排。
哪些商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哪些货品可能在虚假降价?哪些商品可能涉嫌假冒?都很可能被这队“神秘买家”揪出来。
本报记者了解到,为严厉打击电商领域违法行为,严查彻办质量违法案件,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电商执法中心按照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统一部署,深入落实《关于开展“双11”消费品电商领域执法打假集中行动的通知》要求,从 11月11日零时起,对“双11”网络爆款消费品进行数据排查和买样抽查。
据介绍,“双11”前期,“电商执法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重点对“限时秒杀”“爆款热卖”“超低价格”等销售量大、销售额高的电商在售产品,开展质量信息数据采集分析。摸排产品包含卫衣、保暖内衣、珊瑚绒睡衣、冲锋衣、羊毛羊绒制品、羽绒服装、成人运动鞋、家用燃气用具、电热家用取暖器、电热暖手袋、空气净化器、智能马桶盖、智能手机等13类日用消费品,范围覆盖天猫、京东商城、唯品会、亚马逊、1号店、苏宁易购、网易严选、贝贝网、蜜芽网等10多家国内外主流电商平台。
质检总局电商执法中心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透露,截至11月11日15时,共排查数据12万条,购买产品413批次,这些信息来自京东、天猫,也来自1号店、贝贝网、蜜芽网等专业型网站和唯品会等特卖型网站,以及网易严选等品质电商。
“绝大部分数据来自销量靠前的商品,我们正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筛查、比对。”据上述工作人员说,针对特卖网站,他们会至少截取3个数据——商品的日常价格、最近半个月内的价格、“双11”的特卖价格。一旦发现商品的“特卖”是虚假的,这些信息就会被单列收录。“已经发现部分问题信息,其中大部分问题信息和特价商品的‘先提价后降价’有关。”
不仅如此,针对一些特卖、秒杀款商品,电商执法中心也会适时介入下单购买,这些从网络“抢来”的商品将会进行质量检测,以分析特卖品是否存在低价倾销伪劣产品行为。
- ·质检总局电商执法中心开展“双十一” 11-14
- ·明年棉花进口关税配额分配原则发布 11-14
- ·2017/18轮出|国内棉花供大于需 市场压 11-14
- ·1682亿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供应链新秩 11-14
- ·2017年深圳技能大赛服装职业技能决赛 11-14
- ·东莞流水线上消失的工人去哪儿了?新 11-14
- ·印度纺织品市场规模两年后将达到2500 11-14
- ·印度GST理事会讨论国内纺织行业遇到的 11-14
- ·宁波海曙探索“服装+” 纺织服装跨界 11-14
- ·姚穆:织出人生斑斓色 11-14
- ·ICE期棉周一下跌报每磅68.93美分 11-14
- ·欧洲时尚产业稳步发展9月份实现 8.5% 11-14
- ·申洲国际旗下越南工厂面料产能将破20 11-13
- ·纺织成本的上升导致纺织“失业潮”正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