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题:全球纺织 轻纺城专题 纺织工业园 台湾纺织企业名录 曾爷专题 优秀纺织企业展 广东纺织行业大会 纺织与环保
您所在的位置:亚洲纺织联盟首页>>新闻正文
服装材料试验教程-服装材料物理指标检测
日期:06-05-09 11:24:21 编辑:亚洲纺织联盟网
服装材料除了要求具备优良的外观品质外,对服装材料的尺寸规格也有较高的要求,具备优良的物理指标不但是保证服装材料的服用和加工性能的基础条件,而且是满足和达到服装造型需要及商品质的重要保障。在实验中,我们对服装材料的外观质量及分等进行了检测,其方法是依靠目视达到的,而实际上有一些质量指标是目测达不到的,这就是服装材料的物理指标。 服装材料的技术条件,包括物理指标与染色牢度。物理指标是在一定组织规格下的长度、幅宽、重量、厚度、密度、纱支、断裂强度、缩水率、折皱回复率、磨损牢度、透气性等。鉴于本书的结构,在此实验中仅涉及材料的重量和密度。 织物的重量一般用单位长度重量或单位面积重量来度量,即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内所包含的含水量和非纤维物质等在内的织物单位重量。织物的重量以每米克重(g/m)或以每平方米克重(g/m2)为计量单位。织物的重量不仅影响到服装材料的加工性能及成本核算,而且是正确选择服装材料,满足和达到服装服用性能和造型要求的重要参考指标。通常依据织物的重量将其分为轻薄型、中厚型和厚重型三大类,例如以平方米克重计量:195g/m2以下的织物属轻薄型织物,195~315g/m2的织物属中厚型织物,315g/m2以上属厚重型织物。 织物的密度一般以织物的经、纬纱密度来表示,即指织物在无折皱和无张力情况下,经向和纬向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织物的经、纬密度通常以10cm内经、纬纱根数表示,即以根/l0cm表示(国际上也有用根/in表示的)。织物的经、纬密度直接影响到织物的重量、透气性、保暖性、悬垂性、手感及身骨等性能,织物的经、纬密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几个部分中的服装材料物理指标检测受测试条件(温湿度)影响较大,必须对测试条件进行规定,才能保证检测结论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即规定在进行织物的检测之前,须将织物试样放置在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0±2℃,相对湿度65±2%)环境中进行调湿,直至达到平衡后,才能进行有关测试。具体方法是:在测定纺织品的物理或机械性能之前,将其放置于温带标准大气(温度20±2℃,相对湿度65±2%)下进行调湿。调湿期间应使空气能畅通地流过该材料,直到与空气达到平衡为止。自由暴露于上述条件流动空气中的服装材料,其每隔2小时连续称量的质量(重量)递变量不超过0.25%时,则可认为其已达到平衡状态。三、织物重量的测定 1.实验设备 调温调湿箱、衡器(天平)、剪刀、裁剪器、金属板。 2.实验方法与步骤 ⑴ 调湿 调湿分两种情况:整段织物能在试验用标准大气中调湿处理的与不能放置于标准大气中处理的。 ① 标准大气条件:整段织物能放在试验用标准大气中调湿的,在调湿后测定织物长度(幅宽)和重量,计算织物单位长度(面积)重量。 ② 普通大气条件:整段织物不能放在试验用标准大气中调湿的,可使织物松弛后,在温湿度较稳定的普通大气中测量其单位长度(面积)重量,然后用系数对重量加以修正。修正系数是在试验用标准大气中,对松弛织物裁剪下来的一部分调湿后,测量长度(幅宽)和重量,与在普通大气条件下的测量值比较计算得出。 ⑵ 去边 如果织物边的重量与织物身的重量有明显差别,在测定单位面积时,要用去除织物边后的样品。 ⑶ 测量 ① 方法一:单位长度重量的测量。经标准大气条件调湿后,测定其长度(精确到0.1cm),并称其重量(精确到0.1g)。 ② 方法二:单位长度重量的测量。对于长匹织物如不能测定织物全长时,可从织物上沿与织物边成直角的平行线剪取整幅样品进行测定,样品长度宜3~4m,至少0.5m,测定样品调湿后的长度并在标准大气中称重量。 ③ 方法三:单位面积重量的测量是将织物在标准大气中调湿,测定其长度、幅宽、并称重量。 ④ 方法四:长匹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如不能测定织物全长时,使用上述方法二测定样品调湿后的长度、幅宽,并在标准大气中称重量。 ⑤ 方法五:整段织物不能在标准大气中调湿的,在普通大气中松弛后,测定整段长度和称其重量。长匹织物不能测定全长时,从整段织物上(最好中段)剪下整幅样品,长度最好为3~4m(至少1m),在普通大气中同时测量样品的长度和称重量,然后测定样品调湿后的长度并称重量,测定长度精确到0.1cm,称重量精确到0.1g。 ⑥ 方法六:单位面积重量在普通大气条件下时,按方法五的规定进行测定,并测定普通大气中样品的幅宽和调湿后的幅宽。 ⑦ 方法七:小样品的单位面积重量测定,需从无折皱的织物上裁剪有代表性的5块样品(或按其它指定数量),每块约15cm×15cm,如因大花型而影响织物局部面积质量时,样品应包含此花型完全组织的整数,将织物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后,用裁剪器从样品中裁剪l0cm ×l0cm方形试样或10cm的圆形试样,最后将试样称重,精确到0.01g 。 ⑷ 结果计算① 标准大气条件下单位长度的重量按下式计算: MW = MC/LC式中:MW—— 调湿后整段织物或样品的单位长度重量(g/m); MC—— 调湿后整段织物或样品的重量(s); LC —— 调湿后整段织物或样品的长度(m)。计算精确到0.01g,再舍入到0.1g。② 标准大气条件下单位面积的重量按计算: MW = MC/(LC×WC)式中:MW —— 调湿后整段织物或样品的单位面积重量(g/m2); MC —— 调湿后织物或样品的重量(g); LC —— 调湿后整段织物或样品的长度(m); WC —— 调湿后整段织物或样品的幅宽(m)。 计算精确度同上。 ③ 普通大气条件下单位长度的重量按下式计算; MC = Mr•(Msc/Ws)式中:MC —— 调湿后整段织物或样品的重量(g); Mr —— 普通大气中整段织物或样品的重量(g); Msc —— 调湿部分织物或样品的重量(g); Ws —— 普通大气中部分织物或样品的重量(g)。 ④ 普通大气条件下单位面积的重量按普通大气条件下长度的重量方法计算出调湿后织物的重量,再按标准大气条件下单位面积的重量计算。 ⑤ 小样品的重量按下式计算: M w = M×100式中:M w —— 调湿后织物单位面积重量(g/m2); M —— 试样重量的克数。 精确度同上。⑸ 结果 将按以上各方法测量计算的值填入表2—1,从而得出单位面积和单位长度的重量。表2—1 织物重量测定表
四、织物密度的测定1.实验设备 调温调湿箱、分析针、Y511织物密度镜(图2—1)、织物分析镜、斜线光栅密度镜。
2.实验方法与步骤⑴ 准备① 试样准备:样品应平整无折皱、无明显纬斜,除下叙的方法一以外,不需要专门制备试样,但应在经、纬向均不少于5个不同的部位进行测定,部位的选择应尽可能有代表性。② 最小测量距离见表2—2。表2—2 织物密度测定的最小测量距离
对下述方法一裁取至少含有100根纱线;对宽度只有10cm或更小的狭幅织物,计数包括边经纱在内的所有经纱,并用全幅经纱根数表示结果;当织物是由纱线间隔稀密不同的大面积图案组成时,测定长度应为完全组织的整数倍,或分别测定各区域的密度。③ 调湿:试验前,把织物或试样暴露在试验用标准大气中至少16h。⑵ 测量① 方法一—织物分解法:即是分解规定尺寸的织物试样,计数纱线根数,折算至10cm长度的纱线根数。 调湿后在样品的适当部位剪取略大于最小距离的试样,将试样的边部拆去部分纱线,用钢尺测量,使其达到规定的最小测定距离2cm,允许公差0.5根。将上述准备好的试样,从边缘起逐根拆除,为便于计数可把纱线排列成10根一组,即可得到织物在一定长度内经(纬)向的纱线根数。 如经纬密同时测定时,则可剪取一矩形试样,使经纬向的长度均满足于最小测定距离。拆解试样即可得到一定长度内的经纱根数和纬纱根数。② 方法二——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法:即使用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测定织物经向或纬向一定长度内的纱线根数,折算至10cm内纱线根数的方法。将织物放平,把织物密度镜放在上面,使密度镜的刻度尺与某一系统纱线平行,转动螺杆,在规定的测量距离内计数纱线根数(注:在纬斜情况下,测纬密时,原则同上;测经密时,密度镜的刻度尺应垂直于经纱方向)。 若起点位于两根纱线中间,终点位于最后一根纱线上,不足0.25根时,不计;0.25、0.75根时,作0.5根计;0.75根以上,作1根计。通常情况下,当标志线横过织物时就可看清和计数所经过的每根纱线;若不可能,可参照方法二进行测定。③ 方法三——织物分析镜法:即是测定在织物分析镜窗口内所看到的纱线根数,折算至l0cm长度内所含纱线根数的方法。 先将织物放平,把织物分析镜放在上面,选择一根纱线并使其平行于分析镜窗口的一边,由此逐一计数窗口内的纱线根数。 也可计数窗口内的完全组织个数,通过织物组织分析或分解该织物,确定一个完全组织中的纱线根数:测量距离内纱线根数 = 完全组织个数 × 一个完全组织中纱线根数 + 剩余纱线根数④ 方法四——斜线光栅密度测定法:这是一种精确度较低的密度测量方法,可作为非仲裁性试验。对于因织物组织结构而使纱线相互重叠的品种,不适于采用此种方法。 按可测密度范围,斜线光栅密度镜分为数档,常用的为18~60根/cm。按被测织物密度的估计数,选择合适的斜线光栅密度镜。 测定时先将织物放平,再将斜线光栅密度镜放于织物上,使密度镜的长边与被测纱线平行,这时会出现接近对称的光带曲线花纹,它们的交叉处短臂所指刻度读数即为织物每厘米的纱线根数。⑶ 结果计算 将测量结果填入表2—3并计算,平均值的结果精确至0.1根l0cm。表2—3 织物密度测量结果


联系电话: 0769-23135639
亚洲纺织联盟网 www.tex-asia.Com 版权所有2006-2009    
鄂ICP备
06019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