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丝织挂毯
挂毯属于地毯家族,新疆民丰和青海都兰,都出土过约在两千年前织成的地毯残片。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出《红丝毯》一诗,形容说:“彩丝茸茸香拂拂”。宋代,盛产蚕丝的浙江,就出现了丝织挂毯。 挂毯也叫壁毯。名贵的金丝挂毯是用真丝和金银线编成,绒头长,色泽艳,构图典雅,富于东方情调(源自波斯)。前些年,京津市场上,一种名为丝织天鹅绒的挂毯很多,它是用棉纱为底背,用人造丝、人造毛为绒经织成的,很有“老相”,但生产的时间都是二十世纪下半叶。 丝织挂毯的工序很繁复,材料应是蚕丝,用植物颜料染色;经线、纬线和编织用的搓线都是真丝。编织的准备工序是:上经、整经、引经、打底子、画样;编织工序:拴头(打给)、撩边、过纬、剪荒毛(去掉不合规格的线头),最后才剪经下活。 丝织挂毯主要分三类:波斯式,京彩式,美术式。 挂毯的规格、标准,也像地毯一样,要求达到多少“道”,即每一平方面积,用手工要拴多少给(拴头)。道数越高,工艺越精。丝织挂毯,少的有一百二十道,多的有三百道以上。改革开放后,丝织挂毯的大宗产地是浙江(生产蚕丝多)、河北省涿县、江苏省泰县,边远省份也有生产。 老的丝织挂毯一直算文物。但老不是“旧”。京彩图案多为玉兰、灵芝、竹子、海棠、牡丹、山石等构成。中国传统绘画气息很浓,看上去甚至有“闷”的感觉,色彩也因时间长、受空气氧化而灰黯,这是百年以上的老挂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