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用线量的意义
计算用线量是服装生产中进行工艺计算的内容之一。其意义如下:
1、服装成本核算的需要:用线量是服装生产总成本的一部分,只有对它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计算,才能对产品全面进行成本核算。
2、有利于计划与管理:知道了用线量,有利于采购与备料,并为成衣的按时交货、保证质量提供必要的条件。
计算用线量主要有“比率法”与“公式计算法”二种。
二、用比率法估算用线量
缝纫线的用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例如面料的厚度,面料的软硬,线迹的种类,线迹的密度,线的粗细,线的张力,机器压脚压力大小等。这些因素经常发生变化,因此要十分精确地计算出用线量并非容易。目前普通采用比率法对用线量进行估算。
所谓“比率法”,就是根据实验总结出各种条件下与缝一定长度的布料,缝纫线的消耗量(长度m)与车缝布料长度(m)的比值E=L/C ,这个E就叫做缝线消耗比,有了这个比值E,就可以利用它估算实用线量。即L=C·E
式中:L——用线量(m);C——车缝长度(m)E——缝线消耗比。
用比率法估算用线量,首先要通过实验求出比值E。实验的方法有两种,即缝线定长法与缝迹定长法。
(一)缝线定长法
首先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即选择性能良好的缝纫机,按实际要求的工艺条件调整好各部位机构,并准备好规定的面料及缝纫线。然后量取一定长度的缝纫线(例如1m),量时前端要留出0.5m的余量。将量取的这段线用明显颜色做好标记,再缠绕到线轴上,缠好后按实际操作要求用这段缝纫线在选用的面料上进行实际车缝,直至标有颜色的线段全部缝完为止。最后取下车缝的面料,量出标色线段实际车缝的长度,从而可推算出每米缝迹的用线量,即得出比值E。
E=标色线段的长度(m)标色线段车缝的线迹长度(m)
(二)缝迹定长法
实验的准备工作与上述方法相同。然后直接用规定的缝纫线和面料按实际操作要求进行车缝,车缝至0.5m以上。车缝后在线迹的中段量取一定的长度(20cm以上),并将这段线迹用剪刀剪下来。最后将这段线迹中的缝纫线拆出来(小心不要将线拆断),测量线的实际长度。从而可以推算出每米线迹的用线量,即得出比值E。
E=拆出线的实际长度(m)/量取线迹的长度(m)
对于平缝线迹,由于线迹上下线结构相同,如果使用同一种缝纫线,则可只实验上线用量,总用线量是上线用量的2倍。其它线迹由于上下线结构不同,要分别进行实验,得出上线与下线的用线消耗比率。
例:采用平缝线迹,线迹密度为8针/2cm,面料厚1mm,缝纫线为9.8tex×3(60英支/3),车缝长度全件衣服共6.5m,估算服装的用线量。
解:查成衣工艺学书P15页表6-2可知,E=2.73。
所以:L=E·C=2.73×6.5=17.745m。
三、用“公式计算法”计算用线量
这种方法是根据各种线迹的形状特征,计算出一个单元缝迹的用线量,再据此推算出车缝一定长度的面料实际用线量的公式。
公式的推算可分为三步:
(1)根据线迹的形状特征,将线迹的几何形状理想化,假设为规则的几何形状,例如,平缝线迹的每个缝圈可以假设为长方形或椭圆形。
(2)根据假设的几何形状,计算出单元线迹的用线量。每个单元线迹的用线量包括一个线圈的用线量与每个线圈与相邻线圈相接处的用线量。
(3)根据单元线迹的用线量公式及线迹密度等条件,推算出适于实际应用的计算一米长线迹所需用线量公式。
以平缝线迹(301)为例,可得到:
L1=2+0.2Dt+0.26D/(Nm*δ)1/2
L2=1.57+0.16Dt+0.36D/(Nm*δ)1/2
式中:L1——平缝线迹假设为长方形时,车缝一米长的面料所需缝纫线长度(m)的计算公式。
L2——平缝线迹假设为椭圆形时,车缝一米长的面料所需缝纫线长度(m)的计算公式。
D——线迹密度(线变单元数/2cm)。
t——面料的厚度(mm)。
Nm——缝纫线的公制支数。
δ——为缝纫线的比重,纯棉线δ约为0.8~0.9g/cm3,涤棉线δ约为0.85~0.95g/cm3。
例:已知用平缝线迹车缝,线迹密度D=9,面料厚度t=1.2mm,缝纫线为60s/3涤棉线,车缝总长度为6.5m,计算其用线量。
计算:线迹形状假设为长方形,则 Nm=1.693Ne=1.693603 =33.86
L1=2+0.2×9×1.2+0.26*9/(33.86*0.9)1/2 =4.58m
缝线总长=L1×6.5=4.58×6.5=29.77m
线迹形状假设为椭圆形,则
L2=1.57+0.16Dt+0.36D/(Nm*δ)1/2 =1.57+0.16×9×1.2+ 0.36*9/(33.86*0.9)1/2=3.88m
缝线总长=L2×66.5=25.22m.
从例题可见,按长方形计算用线量比按椭圆形计算的用线量大。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按椭圆形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更为相符。当车缝面料比较厚、比较硬时,可按长方形公式计算用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