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微生物问题浅析
羽绒的微生物检验项目起源于欧洲。意大利卫生部于1981年10月发布法令,要求对羽绒制品填充料进行微生物检测,但前提条件是该填充料氧量检测值高于20,如低于20,则不需检测。为适应对意大利出口羽绒制品的检测微生物的需要,原国家商检局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制定羽绒制品填充料微生物检验临时方法-“对意出口羽绒制品细菌检验暂行规程”,但多年以来,我国向意大利出口大量的羽绒制品,却几乎从未要求检验微生物,只需在检验检疫部门签发的卫生证书上注明耗氧量低于20即可顺利通关进入意大利。事实上通过适当的水洗的羽毛羽绒,其耗氧量超过20的可能性是几乎没有的。 1998年9月,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发布EN 1884标准《羽毛羽绒检验方法??微生物状况检验》,规定了羽绒微生物的检验方法。随后又在2001年7月发布了另一个标准EN12935《羽毛羽绒??卫生和清洁度要求》,规定了羽绒填充料中四种细菌的限量要求,但同时规定了前提条件,即耗氧量超过20时,才检测微生物,如低于20,则不需检测。当耗氧量高于50时,也不需检测,这批羽绒填充料就自动不合格了。前面已经谈到,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经过适当水洗的羽毛羽绒填充料其耗氧量是不可能达到或超过20的,事实上超过5的情况也很少。在这种情况下,羽绒的微生物含量实际上是不需要检测的。那么EN 1884标准的发布又有什么意义呢?根据我们与欧洲同行的交流中得知,欧洲标准中的羽绒细菌限量是参照对制药企业的要求来制定的,其要求是很高的,若检验,一些耗氧量低于20的羽绒也会不合格的,除非提高烘干时的温度(压力)或水洗时加入特殊的杀菌剂才会比较“保险”。因此原因,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才在EN 12935标准中加入了耗氧量大于22才检测微生物的前提条件。到目前为止,这种状况并未改变。 而在经济、科技同样比较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也较高的另两大羽绒制品进口和消费市场??美国和日本,也尚未有对羽绒微生物的要求。 我国原有的羽绒国家标准不包含微生物检验的内容。2003年新修订的羽绒国家标准GB/T 14272?2002的配套标准??纺织行业标准FZ/T 80001?2002引入了与欧洲标准等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另一个纺织行业标准FZ/T81002?2002中规定了四种细菌的限量指标,但却把耗氧量大于20才检验的前提条件取消了。如此,也就是进入我国市场的羽绒服填充料的微生物指标必须合格。前面已提到,在羽绒填充料的加工过程中,如果只是按一般的羽绒水洗工艺进行处理,而不在水洗烘干等环节采取提高温度、加入杀菌剂等特殊处理,那么这批填充料的透明度、耗氧量等指标可能非常好,而微生物检验却很有可能不合格。由此而给生长厂家、经销商及消费者带来很多困扰。 我认为,在羽绒制品填充料中规定如欧洲标准一样的细菌指标是没有什么必要的。诚然目前由于禽流感等疫病流行的原因,很多人谈“禽”色变,一些消费者对于羽绒制品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怀疑。但作为行业内人员,我们应对经过正规加工的羽绒制品的安全性抱有坚定的信心。像禽流感病毒、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禽流感病毒在60℃下10分钟、65-70℃数分钟即可被灭活,对一般消毒剂和直射日光敏感;沙门氏菌80℃下15分钟可被杀灭),羽绒正常的加工过程完全可以将其杀灭。从鹅、鸭宰杀后的高温烫毛(80℃以上),到拔毛后烘(晒)干,到储存、运输,再到水洗、高温烘干(蒸汽温度可达120-130℃),这些致病微生物存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在日常检验中,标准规定的四种细菌中唯一的致病菌??沙门氏菌检验结果通常为“未检出”即可证明这一点。而羽绒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通常是还原亚硫酸盐的梭状芽胞杆菌和嗜中温需氧菌两个指标。这两种细菌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前一种由于可以生成抵抗力强大的芽胞,确实很难将其杀灭。但该菌并非致病菌,其不光在羽绒填充料中存在,在普通纺织品中也存在。我们曾经做过试验,用一件旧汗衫参照羽绒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微生物检验,结果也发现存在上述两种细菌。因此我们大可花“大力气”将羽绒中的这类细菌杀光。否则只会增加羽绒制品的生产、检测成本,而并未给产品品质与卫生带来多少正面影响。 在食品工业中,有一种杀菌要求很高的食品储存方式,那就是罐头食品。由于它们通常会较长保存,并且即开即食,因而对其中的微生物要求是很高的,照理应将其中的微生物全部杀死。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类食品中有一个“商业无菌”的概念,即经过适度杀菌,罐头中只要达到无致病微生物,且不存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即可,而不需再提高杀菌温度或延长杀菌时间,直至将罐内微生物全部杀灭(这样不光提高生产成本,也会破坏食品风味)。直接用于人类食用的食品尚且容忍存在非致病性微生物,用来穿、用来盖(垫)的羽绒制品则更不需要对非致病性微生物进行严格限制了。 近年来,也有一些羽绒服生产厂家推出“抗菌”羽绒服的概念,为此而向羽绒填充料中加入一些抗菌材料。对此,笔者也有一些不同看法。首先,所谓“羽绒”,是指经过正常的采集、分类、水洗、烘干消毒以外未进行任何其他处理的水禽羽毛羽绒,认为添加抗菌材料,这种羽绒还能否算作正常的“羽绒”?第二,所添加的抗菌材料的有效性暂且不说,其对羽绒制品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有否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今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2005年会上,有关中国羽绒市场的报告中有这么一段话:“一些厂家推出了‘抗菌’羽绒服,无论其抗菌效果如何,客观上迎合了不少消费者追求健康、追求安全的需求”。报告做完后,即有国际上知名的纺织品、羽绒研究检测机构??德国Hohenstein研究院的Dr.Weckman先生指出,欧洲消费者对于像羽绒制品这样的家纺产品中添加人工化合物非常敏感,这样的产品人们是不敢用的。当然,欧洲也有抗菌纺织品之类的产品,但那是给特殊人群使用的,比如需无菌环境的病人等。可想而知,消费量是很少的。第三,所谓“抗菌”羽绒,其抗菌效果如何,又如何评价,目前尚未有正式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就大肆炒作“抗菌”题材,似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前面已说过,目前作为羽绒制品主要消费市场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对羽绒微生物并无要求,欧洲事实上也不做微生物检验。如果作为羽绒及其制品出口大国的我们自己对羽绒微生物题材大加炒作,保不准哪天某些进口国也同样提出微生物方面的要求或是限定羽绒中不准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在食品中此类限定比比皆是),甚至将其作为一种限制进口的技术措施或贸易壁垒,则我们悔之晚矣。同时,作为经济、科学技术较为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对食品微生物的要求,远高于我国的标准,但对羽绒微生物却未提要求,说明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不大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食品安全卫生方面尚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对羽绒的微生物要求却又远高于他们,是在没有必要。 结论: 1、 羽绒制品填充料应不含治病微生物。经过正常的羽绒加工工艺加工、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羽绒可达到此要求。 2、 发达国家对羽绒微生物并未提出要求,我们作为主要出口国自己不要炒作这一题材,以免进口国对此提出高要求而影响正常出口。 3、 对羽绒制品提出过高的微生物要求没有必要。 “抗菌”、“抑菌”羽绒的必要性、有效性、安全性值得怀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