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第二届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交流年会”在合肥召开
2018-09-13  浏览:0

环保技术“国家队”聚首秀技

筑“政产学研”交流平台

8月4日上午,由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指导,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交流年会暨成果展”,在安徽省合肥市稻香楼宾馆隆重举办。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莅临工程技术中心各个展台参观指导,对各中心引领行业绿色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赞许,他勉励各中心要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力争再突破,为全国提供绿色发展模式的技术示范和经验借鉴。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参观“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创新成果展”。主办方供图

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是由生态环境部命名的技术工作机构,其目的是促进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与应用,更好地为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服务。中心入选门槛之高、认定工作之严,为业界所共知。本届展会汇集了14家工程技术中心的多项核心技术,其中不少“环保利器”已落地应用。除了展示技术产品,展会还呈现了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历程、业务特色及未来布局等,工程技术中心的整体情况一目了然。

本届展览同期举办了“第二届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交流年会”,该年会由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天津)中心承办。主题为“聚力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逾百位来自地方政府、环保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及环保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交流环保发展成就与科技创新成果,探讨生态环境创新技术及治理模式,共商破解环保难题之计,力求推动各中心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8月4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交流年会”,在安徽合肥拉开序幕。主办方供图

生态环境部自1998年起,按照环保事业发展需要和国家环保科技规划,编制《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各领域的工程技术中心,从众多申报的高新技术环保企业、国内知名高校和骨干科研院所中择优,作为各中心的依托单位。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共建设了44家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突出、拥有良好工程技术和专业人才储备的工程技术中心。它们是环保行业各细分领域的“领跑者”,通过自主创新,积极研发出适用于我国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其中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它们还积极推动创新技术的转化和推广,参与了大量的环保科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学会与工程技术中心相辅相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学术交流部主任姜艳萍在开幕式致辞时提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自2009年起,受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委托,负责各工程技术中心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严格执行科技标准司提出的“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加强服务、强化管理”等要求,定期开展各工程技术中心运行绩效评价活动、编制技术发展报告等。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学术交流部主任姜艳萍致开幕辞。主办方供图

姜艳萍谈到,学会自第八届理事会换届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对于工程技术中心工作的支持和服务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先后与各工程技术中心共同策划、实施10余场专题技术交流活动;有20余家工程技术中心与学会合作开展了技术鉴定等评价工作;多家中心依托单位的科技成果获得了由学会组织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去年和今年,工程技术中心的年会都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同期进行,目的是借助学会年会的人气和影响力,为各工程技术中心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姜艳萍说。

姜艳萍还透露,学会正与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共同开发“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信息平台”。平台建成后,将成为各中心对外宣传展示的窗口、获取环保政策信息的渠道和中心之间交流互动的桥梁。该平台计划于年底前上线试运行。

“供需对接”促成果落地

主办方透露,本届年会的一大亮点是“供需对接”:组织了有环境治理需求的地方政府代表、企业和用户到场,开展环保技术的精准对接和服务,让各工程技术中心优秀的技术和工程经验可以传播到地方,为地方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方案。为此,年会邀请了合肥市蜀山区区委副书记杨森作主题报告。杨森介绍, 目前,蜀山区想通过科学规划,以优质的项目资源为基础,与企业着力打造环境产业基地。同时,他也热情邀请工程技术中心这支环保技术“国家队”的先进治理技术和工程经验在地方落地。

“环保技术盛宴”提供治理技术方案

此次大会的“重头戏”之一是邀请了20家工程技术中心的主任或技术带头人,分别作专题报告,分享优秀技术和工程经验,提供先进环保解决方案。报告主题涉及环保的重点与热点领域,如钢铁、燃煤、铝工业等重点行业烟气治理,石油化工、煤化工、纺织行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突然环境事件应急、环境监测与大数据、畜禽污染防治等。

有的报告呈现了先进又能落地实战的创新技术,集中展现环保产业的前沿思考,为我国绿色发展提供了各种强有力的技术解决方案,部分技术甚至走出国门,为“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提供服务;有的报告则是对行业现状及政策进行剖析,并提出改造升级建议及未来的技术研发方向。

20个报告精彩纷呈,为现场观众奉上了一场高端“技术盛宴”。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烟气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冯斌,介绍钢铁行业烟气超低排放和资源化协同技术。主办方供图

“高端对话”纵论行业难点与对策

今年交流年会主办方特意安排了两场“高端对话”,各工程技术中心代表聚焦“重点行业污染防治难点及对策”和“促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两大议题,进行开放式讨论,从各自行业角度透视污染治理难点,探寻协同创新契机,攻克成果转化难题。

嘉宾们进行高端对话,围绕“促进工程技术中心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机遇与挑战”话题展开讨论。主办方供图

聊起行业难点,钢铁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杨景玲坦言,钢铁工业污染物防治重点在“烧结”和“焦化”工序上,二者污染物排放占所有工序排放总量的50%~70%,重点污染源氮氧化物的排放管控是难点。

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曾凡付提到,煤化工行业存在不少问题,如安全稳定运行难、资源化难、投资成本高和运营成本高,“联合各种社会力量做研究非常关键,不可能依靠一家企业之力去解决所有问题。此外,技术研发出来后应让社会知晓,扩大应用。”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管委会主任曹曼提醒道,“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要根治问题离不开科技手段,先进的面源污染管控平台就是重要的解决之道。”

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沈云鹏谈到,抗生素菌渣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此前并无太多基础研究,统一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还未确定下来。他说,其所在的工程技术中心将联合国内外相关专家加强研发,努力防控抗生素潜在的安全风险。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天津)中心副主任马建立指出,危废行业处于环保行业的末端,处理能力还比较弱。“一旦遇到特殊事件,危废的处理能力很关键,这需要长期的积蓄,才能保证应急事故的妥善处理。”

国家环境保护创面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赵英提醒,新技术要进行成果转化时存在“非标准”风险——没有适合新技术的标准,套用过去的标准,会影响成果转化效率,这是今后应重视的问题。

多角度探寻“协同创新”

谈起“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各中心皆有共识,至于如何“协同”,大家各抒己见。有代表认为,各工程技术中心单打独斗影响力有限,属性相近的一些工程技术中心可以围绕一个方向联合起来,为国家环境管理的一些共性标准、法规、导则和技术规范等,联合做一些交流培训,扩大影响力;也有人认为,协同创新需要联合政府、高校及其他学术研究机构的力量;还有的人认为“人才和资金”的协同才有利于技术落地。

台上嘉宾思想激荡,台下观众也踊跃提问,让会议的氛围更加热烈。

现场观众踊跃提问。主办方供图

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充满挑战,与会的工程技术中心代表们纷纷表示,将坚持不懈地走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之路,努力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环保技术“国家队”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