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展会
“走出去”,江苏纺织走出新质态
2018-11-13  浏览:1

第十九届江苏国际服装节即将在南京拉开帷幕。今年服装节一个突出亮点是国际化的分量明显加大,而这恰恰体现了江苏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骨干企业先行一步,实行全球布局。

借助“一带一路”红利,纺织大省江苏正上演新一轮“走出去”大戏。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江苏纺织今年1—7月依然保持了8.6%的产值增速、5%以上的外贸增速和12%以上的利润增速。亮丽成绩单背后,新一轮“走出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统计表明,目前,江苏纺织在境外建设了84个实业项目,遍布东南亚、中亚、非洲、欧美以及澳洲,涉及境外棉花种植、加工、毛纺、棉纺、印染、织布、设计、制衣、销售、服务、贸易等全产业链。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表示:“新一轮‘走出去’绝不是简单的产能转移,而是增量‘走出去’,无论是装备还是技术、市场,都有新的提升,这将为我们拓展国际市场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我们在境外受到了当地的欢迎和支持。”

从“小碎步”走向“大踏步”

龚霞是云蝠集团生产外发部总监。她1977年初到云蝠,是云蝠的第一批生产女工,1982年因为家庭原因离开。2002年,龚霞受邀再次回到云蝠工作,她直言当时正是云蝠外贸飞速发展的时期,深感自己已经跟不上企业进步的步伐,只能拼命地学习。云蝠集团在由单一业务“小作坊”走向多元化国际“大企业”的路上,见证了无数龚霞这样的员工的成长,也有无数个老员工见证着云蝠集团的“大踏步”前行。

云蝠集团早先主要做贴牌和代加工业务,随着企业发展,“走出去”步伐逐渐迈开,从刚开始的毛衫出口基地,到2013年集团高档品牌love scarlett出现在美国梅西等知名百货公司,再到2015年董事长郭健成功收购美国著名时尚品牌fivetwo five american,主业转至实体销售,如今,云蝠集团已经成长为拥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的多元化大企业。

云蝠集团所在的顾山镇,目前服装和内衣企业有192家,2017年上半年,192家企业的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已达12个亿左右,全年销售收入估计将达20亿至30亿元。顾山镇副镇长陈文奇介绍,顾山的服装和内衣企业脱胎于之前的乡镇企业,一开始大多只负责贴牌或代加工业务,类似于“小作坊”,经过多年的发展,加上镇里的支持,很多企业真正走了出去,从单一业务拉动走向多元化发展。

顾山镇内衣和服装企业的发展之路,成为江苏省纺织服装业“走出去”进程的一个缩影。

去年9月份,常州华利达集团到越南边境城市广宁省海河县海河工业园进行考察,很快作出投资决定,到今年年底可形成3000人规模。“我们考虑到越南投资,第一是因为美国贸易政策的改变,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更加突出,对我国企业出口造成一定的障碍;第二是可以争取越南税收上的优惠政策;第三是因为国内出现高成本、招工难的趋势。”常州华利达董事长张文昌沉稳而睿智,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同时,他也坦言,目前看,越南的产业链情况、设备状况、劳动力技能素质以及交通、物流等较之国内差距明显,但综合考量,相信越南工厂3-5年后会走向成熟。

主要生产阿迪达斯产品的天源服饰公司在开展多元深层合作方面走在了前列。天源公司已经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投资设厂,并且与乔治理工大学纺织实验室就共同开发全智能无人化服装生产线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拟用5年的时间实现服装制造无人化。预计2018年7月,第一条70%无人化生产线将在天源投用,2019年年底,该生产线将升级为100%无人化智能生产线,届时将为企业节省大量生产成本。

从“产品出口”走向“投资引领”

“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这副贴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所在默德朗乡村民宋南家门口的汉字对联,正是这家人现在红火日子的真实写照。宋南年纪50岁上下,家里一共7个女儿,几年前,他们家还是整个默德朗乡最贫困的一户人家,随着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稳步发展,宋南一家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改善,3个女儿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内的企业上班,家庭年收入有1500美元,在当地成了“小康之家”。

默德朗乡乡长孙大龙说,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成立以前,默德朗乡的贫困率在60%以上,大部分家庭十分贫困,自从有了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这个数字逐渐减少到10%左右。

以江苏红豆集团为主导,联合中柬企业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共同开发建设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目前是中柬两国政府唯一认定的国家级合作区,也是“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之一。目前,特区已经成为柬埔寨的“深圳”和“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样板园区,不仅实现了双方的互惠共赢,也起到深化两地之间交流的桥梁作用,多次获得两国领导人的点赞。

近年来,江苏省纺织服装业的资本输出势头强劲,像红豆集团这样大踏步通过海外投资“走出去”实现互惠共赢的企业还有很多,如东渡、华利达、华瑞、大东、恒田等,在国外投资规模都非常大。

东南亚一带是我省企业投资最早也是最主要的阵地,目前中亚、非洲,发达国家如美国都有江苏纺织服装企业投资的身影。非洲是我省目前重点投资目的地之一,其中埃塞俄比亚因其海拔适中、气候良好、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成为企业青睐的重点合作地区。“无锡一棉”意向投资埃塞俄比亚30万锭纺纱项目,企业总经理周晔珺介绍:“我们5月份跟埃塞俄比亚做了一个意向投资签约。埃塞俄比亚有很多税收等投资优惠政策,拥有充沛的劳动力、电力资源等,也非常欢迎中国的纺织企业。”

2015年8月,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第一次去埃塞俄比亚考察,2016年1月第二次去的时候,投资项目基本就定了下来。陈丽芬介绍:“我们这个项目一期投资预算3.5亿美元左右,进展顺利的话再积极上二期,总的投资规模在10亿美元左右。项目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劳动力成本上涨问题,享受当地生产的产品出口欧美零关税的优惠政策,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

从“贴牌输出”走向“品牌输出”

2017年7月“海澜之家”设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专卖店正式开张,开启企业进军全球的征程。海澜集团董事长周建平说:“海澜的这次品牌输出经过了反复论证,我们将按照千店一面等国内模式在亚洲先推出自主品牌,包括logo、色彩、标志符号等,以后进一步向欧洲、美国等地扩展。”

驰名品牌既是出口商品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也是守住国内市场的护身符。近年来,江苏纺织服装业在品牌输出方面迈出脚步,不少企业在与国际大牌结对、成为高品质优质服装供应商的同时,开始将注意力聚焦到打造和推广自主品牌上来。

“企业要发展,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要想真正走出去,关键还是我们的自主品牌要走出去。”陈丽芬一直坚持“品牌输出”的发展信条,“纺织服装产业在实现产业集聚的同时,应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相结合,形成企业文化孕育名优品牌、名优品牌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创建新经济环境下的特色文化产业,让品牌和文化‘走出去’,从而做强做大纺织服装产业。”

在这一理念带动之下,阳光集团在打造和推广自主品牌方面高歌猛进。2006年,阳光集团的阳光呢绒被评为“中国世界名牌”。200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iso/tc38)国际秘书处落户阳光,阳光成为国内首家承担iso/tc38国际秘书处工作的企业。继2015年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之后,2016年,阳光集团又荣获“亚洲质量创新奖”“全球卓越绩效奖”。如今,阳光集团已经成为毛纺织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中国纺织行业唯一同时获得“世界名牌”和“出口服装免验”的企业。

“过去30年,我国就是传统企业、出口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做着很好的‘世界工厂’的基础,帮助品牌生产,把客户生产基地移到中国,这其实是对国内当时的劳动力及国民经济等方面的积累,为我们当下有能力进行转型升级和进一步走出去打下很好的基础。品牌输出是更高层次的‘走出去’,也是我们目前‘走出去’的方向。”省纺织服装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服装是文化的载体,表达了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理念。“让我们年轻人去崇拜人家的品牌,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植入,所以,品牌输出是最重要的事情。”据介绍,目前纺织服装协会正在积极举办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如国内外产业链对接会、品牌企业与商贸企业交流会、江苏时尚创意周等活动,促进本土企业国际化,提升江苏纺织服装的时尚影响力,培育江苏设计新优势,努力把中国的品牌推出去。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