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
2017年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运行分析
2018-11-13  浏览:6

2017年,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运行稳中有进。专业市场适应新形势、解决新矛盾、树立新目标,积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锐意进取、果敢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也实现了行业的整体回暖。

一、2017年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总体运行情况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统计,2017年,我国共有万平米以上纺织服装专业市场903家,同比增长1.01%;总成交额达到2.21万亿元,同比增长5.12%。

903家万平米以上专业市场经营总面积7315.13万平米,同比增长3.73%;商铺数量136.29万个,同比增长0.37%;商户数量112.43万户,同比增长0.82%;市场坪效为30253.47元/平米,同比增长1.34%;商铺坪效为162.38万元/铺,同比增长4.73%;商户坪效为196.84万元/户,同比增长4.27%。

2017年,北京地区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动物园、大红门等专业市场商圈基本完成了关停、腾退、搬迁、转型工作。据流通分会监测,2017年,北京地区万平米以上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成交额、商铺数量、商户数量分别同比下降53.12%、34.89%、33.23%,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全国专业市场数量、商铺数、商户数的增幅。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数量增幅缩减的情况下,2017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年成交额增幅进一步放大。2015~2017年,专业市场总成交额同比增速依次为2.11%、2.81%和5.12%,显示在经历了两年的低潮期后,专业市场运行开始回暖。专业市场适应新时代、探索新模式、不断优化完善硬件和管理服务等诸多转型升级举措取得良好进展,市场的集约化和专业化运营初见成效,实现了运行效率的提升。

重点监测市场运行良好、增长稳健

重点监测市场方面,2017年,流通分会重点监测的45家市场总成交额为11342.63亿元,同比增长7.26%。45家市场中,32家市场成交额同比上涨,平均增幅为8.25%;10家市场成交额同比下降,平均降幅为7.12%;3家市场成交额与上年同期持平。45家重点监测市场总体坪效为51395.50元/平米,同比增长7.26%;商铺坪效为391.64万元/铺,同比增长7.46%;商户坪效为435.15万元/户,同比增长7.46%。

东部地区优势明显,中部地区高速发展

从区域看,903家万平米以上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中,东部地区547家,成交额为17553.40亿元,占总成交额的79.32%,同比增长4.49%;中部地区195家,成交额2840.3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12.83%,同比增长10.58%;西部地区161家,成交额为1737.03亿元,占总成交额的7.85%,同比增长3.03%。

东部地区在庞大基数的基础上,仍然实现了4.49%的增长,发展坚实有力,是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行业的中坚力量。中部地区专业市场的高增长是一大亮点,武汉汉正街市场、株洲芦淞服饰市场近几年的转型升级实践积累,在2017年呈现了明显成果,分别实现了25%和11.11%的增长。近年来,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崛起,中部地区发展进入快车道,拉动了中部地区市场的整体提升。

各品类全面呈现增长态势

从品类看,服装和原、面(辅)料是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主营商品,主营服装和原、面(辅)料的专业市场共638家,占市场总量的70.65%,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74.35%。其中,主营服装产品的专业市场471家,在各品类中成交额最高,达10631.60亿元,占总成交额的48.05%,同比增长5.55%;主营原、面(辅)料的专业市场167家,成交额位列第二,达5821.26亿元,占比26.30%,同比增长5.06%。主营小商品的专业市场成交额增速最高,同比增长5.88%。主营家纺的专业市场增速位居第二,同比增长5.61%。另外,箱包、鞋帽、综合类专业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与2016年同期相比,均呈现出增长态势。

产地型市场保持优势,销地型市场有所突破

从流通层级看,45家重点监测市场中包括27家产地型专业市场、18家销地型专业市场。2017年1~12月,27家产地型市场成交额为9658.14亿元,同比增长7.58%,占重点监测市场总成交额的85.15%。18家销地型市场成交额为1684.49亿元,同比增长5.45%,占重点监测市场总成交额的14.85%。产地型市场依托产业集群的强大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一级货源地优势,提高了产业链效率,加大了原创设计力度,连续实现中高速增长。销地型市场积极探索跨界融合新模式,有效提升了消费体验,在行业整体回暖的情况下,也实现了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

二、主要特点、取得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一)2017年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发展主要特点

1.中心城区业态调整推动行业结构优化。2017年,我国重点城市中心城区业态布局调整工作部署进一步落地。其中,北京地区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取得了重大的实质性进展,动物园、大红门两大代表性商圈在年内基本完成了关停、腾退、搬迁、转型工作,全国其他地区如武汉、杭州、郑州等地的中心城区业态调整工作也进入了重点推进阶段。

全国重点城市中心城区市场业态的调整,对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行业而言是一种考验。一方面,加速了效率低、体验差、环境友好度低的部分业态的淘汰;另一方面,加快了专业市场自身转型升级的进度。受中心城区业态布局调整的大环境影响,重点城市的专业市场进入了深度洗牌,周边二三线城市的专业市场也为了做好承接工作而进入了快速转型期。最为重要的是,重点城市中心城区的专业市场为适应城市业态调整、完成就地转型,探索和实践了一系列转型升级新举措,为全国其他区域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工作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模板。

2.中部市场崛起成为新亮点。从区域看,东部地区始终是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行业的中坚力量,在体量规模和成交额方面占据最大份额,而中部地区的崛起成为2017年的一大亮点。2017年,武汉汉正街市场群、株洲芦淞市场群等中部地区龙头市场集群表现突出,中部地区专业市场年成交额增速达10.58%,展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发展活力。

近年来,中部地区的产业优势和后发效应日渐凸显。中国最大规模的人口仍聚集在二三线城市,而他们是新一轮消费升级的重要增量。过去四十年,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是由沿海地区带动内陆地区发展,一线城市带动二三线城市发展,如今,这一发展模式正在进入重要转折期,中部地区崛起趋势明显,二三线城市成为新的增长点。中部地区有望成为未来吸引投资、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力量。

3.批零结合业态取得突破进展。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浓重的“批发”色彩。近几年,随着经济环境、商业环境、消费环境的变化,“批零结合”的新理念得到逐步践行。2017年,各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积极布局异地零售终端店、工厂店、品牌集合店等新模式,在探索零售业态方面迈出关键的一步,逐步将“批零结合”落到实处。各地专业市场为了提供更好的零售环境和购物体验,在市场硬件升级、软件信息化、餐饮娱乐配套等方面加大了投入,服装类专业市场零售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市场为了适应城市环境的需求,转型为纯零售的业态,专业市场“零售勿进”的时代进入尾声。

4.线上线下一体化解决方案逐步落地。2017年是新零售概念正式落地的一年,是各商业业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一年,也是专业市场加深以电商创新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的一年。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发生过几次转变,从最初的实体商业抵御电商冲击,到积极触网“跟风”电商平台,再到与阿里巴巴等电商巨头探索产业带等合作模式。2017年以来,各地专业市场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专业市场解决方案,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将电子商务等融入新的智慧型市场之中,使之为我所用,实现了至关重要的理念突破。

5.市场间合作交流方式更加多元。2017年是专业市场打破传统束缚的一年,不仅表现在其自身的创新探索中,也体现在多维度的跨界合作中。以往,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交流合作主要局限在行业内部,如上下游市场间的合作、跨区域市场间的交流等层面。2017年,专业市场打破传统思维,与其他业态、其他领域展开了交流与合作,走出了跨界合作、多元发展、打造市场生态圈的第一步。

6.国际化发展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在2017年取得了一定突破,主要得益于两大政策环境的影响:一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打开外贸发展新空间;二是国家八部委推动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单位的评定,带来新的政策红利。

2017年,在政策红利的影响下,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国际化探索不仅仅局限于货源地、销售地、海外品牌引进、出国学习交流等层面,各地市场通过成立海外分市场、设置外贸口岸、参加国际展会等多元形式,进一步提升了专业市场国际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二)2017年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取得的成绩

1.市场硬件升级,打造体验空间。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在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更趋专业化,更注重消费体验的优化。老市场通过硬件升级打造出适合商场化和购物中心化的经营环境;新建市场建筑水平更高,信息化设施完备,更能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2017年,中国轻纺城对市场硬件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完成国际物流中心监控系统改造等重大改造项目;天虹服装城在6楼引进美食广场,影响力辐射整个常熟服装城商圈,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五方天雅互联网+女装体验中心完成了六项设备设施的改造和升级,为经营户提供更适合零售业态的市场环境。

2.管理更专业,服务更精准。2017年,各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进一步提升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加快由单纯物业供应商向综合服务运营商转型的步伐,逐步实现由物业式、粗放式管理向服务式、精细化管理迈进,更加精准地把握商户需求,为商户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

2017年,即墨国际商贸城组织领导班子开展了“当一周售货员、提一条好建议”活动,有效提升了管理水平与服务意识;常熟服装城打造nss新外贸村女装城、neweast新东方男装城两大新市场,建立原创设计新基地。

3.公共服务平台精准落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加大了对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投入力度和落地运营强度,以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为商户及采购商提供贯穿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全方位服务。2017年以来,各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打造的公共服务平台涵盖了研发设计、质量检测、标准推广、技术咨询、信息服务、指数发布、电商应用、展贸对接、物流仓储、人员培训等多个层面,精准落地,成果颇丰。

2017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完成了五大平台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打造数据电商平台,完成对市场72657个商位、72124个经营主体信息的采集,将原数据准确率提高了90%以上;二是打造“一站式”金控服务平台,先后与阜兴金融控股合作发起设立了产业母基金,规模20亿元;三是打造文创平台,引进服装饰品行业设计师(机构)与龙头企业70家,签约设计师160名;四是打造会展平台,全年完成各类展会39个,展览面积79.7万平方米,实现成交额367.2亿元,同比增长3.12%;五是打造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市场贸易出口物流环节中集拼、仓储、供应链金融等服务能力。

五方天雅互联网+女装体验中心着力打造“互联网+”购物体验平台;潍坊星河国际轻纺城大力投入融资平台;红棉国际时装城搭建国际买手线上采购平台“hive+”;沈阳五爱集团着力打造跨境电商平台等。

4.电商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一体化程度加深。自“互联网+”概念推出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积极响应,进行了一系列的模式探索和理念革新。2017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把电子商务创新应用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革新理念、完善环境、创新模式、开拓渠道,通过不断的尝试,摸索出一系列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广州国际轻纺城推出了图片搜索找布、网站分类搜索找布、微信求购找布等app应用,解决了不同场景下采购商找布难题;五方天雅互联网+女装体验中心以“零售+电子商务”的创新模式带动和引领大厦经营模式的转型;广州白马市场研究推出阿发商品管理工具、阿宝会员管理工具、手机白马移动商城、白马支付等电商工具和平台,形成系统的电商2.0发展新模式;东方丝绸市场推出行业首家市场互联网线上展示与线下交易及移动相结合的“o2m”模式和跨境电商;沈阳五爱集团自主研发“智慧市场”平台,由消费者端app、商户端app、商铺端显示屏、信用评价系统、交易结算系统及设备等组成。

5.区域品牌、市场品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各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以产业集群为重要载体,借助产业集群集聚优势,注重对区域旅游、文化、会展、节庆等资源禀赋的综合运用,着力打造区域品牌形象。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高标准建成“浙江制造”品牌功能中心,推动义乌市场区域品牌影响力的整体提升。成都大成市场打造西部婴孕童装集散中心,为“成都制造”走向全国开启一扇新门。濮院羊毛衫市场全力打造“濮院毛衫”品牌,目前品牌价值达75.01亿元,入围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潜在价值达317.13亿元。

各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积极实施专业市场品牌战略,扩大专业市场品牌影响力。

广州国际轻纺城连续三年举办面辅料采购节;虎丘婚纱城带领品牌企业多次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江苏国际服装节、纽约时装周等知名展览活动,扩大品牌在业界的知名度;即墨国际商贸城打造10万平方米的即墨童装城,并成功举办2017中国即墨童装节。

各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根据自身特色定位和区域产业基础优势,积极鼓励市场商户发展自主品牌,促生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优秀的品牌企业、品牌商户和品牌产品,打造专业市场特色的品牌体系。广州白马服装市场累计培养出37个“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25个“中国服装品牌优秀渠道商”和2个“品牌之星”;深圳华海达服装交易中心打造原创设计品牌基地、深圳原创时尚男装基地以及t台秀场时尚发布中心,提高品牌原创设计水平。

6.对外交流百花齐放,跨界融合成果颇丰。2017年,各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积极加强对内对外合作交流和跨界融合,拓展了专业市场的辐射渠道。

东方丝绸市场2017年组织160多家企业参加巴黎、纽约等国外专业展会;广州白马市场与香港贸发局、韩国东大门市场协会建立了常态化交流;海城西柳市场在二连浩特、霍尔果斯两地建设西柳分市场,并积极推进与乌兰巴托、苏赫巴托尔、乌兰乌德、依布勒格盟合作的加工贸易区和海外仓等项目;沈阳五爱集团与卡塔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新疆华凌商贸城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市瓦泽素巴尼区建成集零售、批发、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国际商贸广场,采取国内与国外资源双重拓展和双重整合的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7.责任、诚信、绿色三轮驱动市场平稳运行。各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环境保护、公平竞争、消费安全”的全方位社会责任,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投身社会活动。

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广州红棉国际时装城和常熟服装城积极参与《绿色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评价标准》的编制;红棉国际时装城积极参与清洁生产认证;五方天雅互联网+女装体验中心建立诚信经营系统,加强对商户经营的管理与规范,成为北京市首家利用电子显示屏进行诚信公示的企业;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积极开展“中国小商城品牌”维权,已完成首批起诉对象的证据收集和保全工作;常熟天虹服装城为常熟慈善总会捐款人民币60万,款项用于社会慈善帮扶建设;广州白马服装市场积极响应云南支教公益活动,开展了“大声说出爱”公益募集图书活动,将所募集的图书和善款捐助给云南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新民小学。

(三)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存在的问题

随着消费升级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服装服饰商品、购物体验环境、多元消费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各商业业态积极探索模式创新,商业竞争格局更为复杂。但是,面对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包括:专业市场对现代科技技术、信息等高端生产要素应用不足;中高层管理人才、市场拓展人才及信息技术人才匮乏;缺乏龙头单体专业市场;商户公司化水平低;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不足、衔接不紧密;专业化、精准化、精细化的管理服务水平还不高;部分市场规划引导不足,停车场、餐饮、休闲等综合业态和商业服务业配套弱;部分市场设备设施陈旧,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商户品牌意识及消费者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商品同质化严重;部分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率及转化率不高,难以满足购物体验需求;市场环境与城市协调发展水平不足等。

三、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进入了新时代,站在历史新起点上,专业市场为了解决新矛盾、应对新形势、实现新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新尝试,呈现出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从整体看,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总量将保持平稳略降的总体趋势,专业市场将延续控制总量、优化存量、调整结构、提高流通质量和效率的总体基调。在此基础上,专业市场将呈现出几大新趋势。

首先,市场结构将会进一步调整、优化、升级。市场结构呈现马太效应,优势市场规模化趋势明显,超大型专业市场群即将出现;中心城区业态调整进一步推进,一线城区周边区域存量将被盘活。

第二,商业业态、商业模式将会进一步融合。批零一体化发展将成为主流;融合咖啡吧、书店等商业业态的体验式休闲购物空间数量将增加;部分市场或将转型仓储式商场、奥特莱斯和线下体验店;部分市场或将演变成常年展览展销推广中心和品牌运营中心;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集信息发布、样品展示、商品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将大幅增加。

第三,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功能配套、系统平台、管理服务和经营主体方面呈现专业化趋势。专业市场将向城市综合体方向转型,系统平台更加智慧化;专业市场经营商户将向前道研发、设计和制造领域延伸,回归产品本身,逐步建立适合商户特色的产业链条。

第四,专业市场商品来源和渠道拓展出现全球化趋势。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将继续抢抓机遇、顺势而为,通过在海外交流、国际合作、跨境投资等方面的积极投入,在国际领域创造更多价值,进一步提高行业话语权。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研究咨询部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