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
1月份203家纺织服装股市值与成交排行榜
2018-11-13  浏览:1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月31日止的1月份,沪深与港股203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月成交量达179.44亿手,月成交额合计1093.04亿元,市值合计11368.31亿元。

1月份,市值居前的五家企业分别为申洲国际、安踏体育、海澜之家、裕元集团和雅戈尔。

1月份,涨幅居前的五家企业分别是宝胜国际、安宁控股、远东控股国际、维格娜丝和森马服饰。

进入2018年以来,品牌服饰板块表现亮眼,其中龙头海澜之家两周累计涨幅17.57%。虽然,海澜之家目前处于停牌阶段,有传言称腾讯将战略投资25亿入股海澜之家,零售行业人士认为,就腾讯而言,其始终强调自己要做生态圈的地基,选择更有效率的企业进行合作,而非直接参与竞争,给予相关企业所需要的资源,以赋能连接起所有场景,与其合作更有利于企业在自身所处的领域内完全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从外部资源提供者处获得能量,最终取得1+1>;2的效用。

观察两市几天来的表现,受海澜之家停牌影响,沪深两市纺织纺服板块则在1月30日整体拉升,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业内认为,伴随着渠道调整,纺服品牌龙头在过去几年发力全面提效,商品端加强企划、选款能力,供应链端精简供应商团队,订单更集中向优质供应商发放,保证稳定交期及品质,零售端加强对终端销售及库存数据掌握,通过零售数据反馈拉动供应链补单,致力好品卖深。多管齐下下龙头领先优势愈发明显,叠加2017年四季度以来零售大环境多重利好,基本面表现突出。

尽管在市场看来,服装行业已连续几年表现不尽人意,2017年更是垫底所有行业,多数重点公司的股价和估值均处于底部。但也有观点称,在优质公司普遍经历较大幅度上涨、质地不好的公司估值无法看估值的市场环境下,具有基本面和处在估值底部的行业,但凡出现边际改善,有望迎来市场的普遍关注。

中泰证券研究员鞠兴海谈到,服饰是所有消费品中集中度最低的类别之一,众所周知,消费品类的集中度是由消费品的属性所决定,往往功能性弱、时尚性强的品类不易形成较高集中度,服装恰恰如此。但即便如此,业界依旧不可忽视龙头崛起的力量。

那么为什么现在业界都格外关注龙头企业的崛起?鞠兴海认为,这主要在于行业的发展周期,2002年-2012年,服装行业经历了爆发增长的黄金十年,不夸张的说行业进入者多数非常容易赚钱(无论是品牌商还是分销商)。而2012-2015年,行业进入了普遍调整周期,其中相对优秀和非常一般的公司日子都比较艰难,而正是在这样的调整周期中,却恰恰实现了企业运营能力的分化完成。故而至今再展望行业时,虽然就整体而言依然是缓慢增长,但分化后的龙头与非龙头之间的差距将显著拉大。

鞠兴海分析,以服装行业目前的景气水平,整条产业链的投资回报显著下降(几年前加盟商净利率15%-20%,现在达到10%已是不错)。而此背景下,要么具备高效运作规模化企业(快时尚的大众品牌、或多品牌的时尚集团),可以获得显著的规模化优势;要么是具备鲜明风格或极高品牌附加值的公司(潮牌或奢侈品品牌)可以获得较厚的品牌溢价。

鞠兴海指出,近两年来,动态的服装产业运行变化亦会推动相应的龙头份额提升的趋势,观察来看:

一是供给侧改革和环保趋严的趋势下供应链门槛提升,小品牌生存环境愈加严峻,扩大规模的目标与供应链产能受限的现实矛盾愈加凸显,持续加速洗牌。在此过程中,龙头公司不仅对接规模更大、管理更高效、应变能力更强的优质工厂,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更有能力对供应链进行改革,通过快反、补单等方式提高自身应变能力;

二是渠道结构性剧烈变化,购物中心、电商成为爆发力最强的渠道,百货、街铺等规模收窄。其中购物中心是典型具备消费层级化的商业业态,引入品牌门槛鲜明,与以往街铺显著不同。而电商平台虽然崛起之时成为品牌孵化的温床,但伴随流量红利褪去、竞争格局形成,现在显然是平台与平台对话、头部崛起的形态(即便长尾市场的品牌数量惊人)。

总体来看,在服装行业经历了库存周期、零售恢复、估值触底后,未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中,行业的竞争格局将逐渐优化,其中龙头品牌和具有差异化定位的品牌未来有望获得更好的增长。在现有估值底部时点,未来有望获得市场在品牌、供应链、渠道等方面的价值重估。

此间业内人士也表示,自2017年11月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低温天气,显著拉动棉衣、羽绒衣、羽绒被等秋冬服装、家纺产品销量的提升。此外,今年春节假期处于2月中下旬,延长了春节前消费旺季的时间。参照历史经验,冷冬与春节延后都能提振服装销售,预计2018年一季度品牌服饰板块销售同比数据将更趋向好。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