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仪征化纤:服务国计民生 发展高性能纤维产业
2018-12-21  浏览:4

仪征化纤红色收藏文化艺术馆的展柜中,陈列着琳琅满目的藏品。馆长李臣星介绍:“布票、絮棉票等商品票证曾是计划经济时代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如今已成为一个时代记忆。”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规模发展石油化纤工业,有效化解粮棉争地矛盾,解决了人民穿衣难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记录着中国石化为解决人民吃饭穿衣问题和改善人民生活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也记录了仪征化纤奋斗的足迹。

发展石油化纤工业,为国人添新衣

20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提出“轻工重点抓纺织,纺织重点抓化纤”,这是把发展纺织工业的重点放到化纤工业上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

建设4大化纤基地是中国大规模发展化纤工业的第一战。经过国务院批准,仪征化纤被列入国家22个重点引进项目之一,运作53万吨/年化纤产能。

1982年1月,仪征化纤全面开工建设。建设者变压力为动力,1984年12月,仪征化纤涤纶一厂第一条聚酯生产线全线打通,生产出合格的聚酯切片;1988年9月,仪征化纤一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时,已实现利税11亿多元,并还清所有债务,成为投资少、速度快、效益好的典型。

1990年,仪征化纤一、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形成年产50万吨化纤和化纤原料的生产能力,占全国合成纤维产量的三分之一、涤纶产量的二分之一,相当于全国棉花总产量的八分之一,能给全国人民每人每年提供5米布料,添一套的确良新衣,成为我国最大的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

40年来,一代代仪化人以满足国家和人民需求为使命,累计生产聚酯产品4000多万吨,用它们制成的衣服可给全国人民每人添80套的确良新衣。

发展国产化聚酯技术,由增量变提质

1998年,仪征化纤随中国东联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划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进一步凸显资源优势、产业链优势和一体化优势。

2000年12月,国家经贸委“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国内首套10万吨/年国产化聚酯装置建成投产,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开创中国聚酯装置建设国产化道路,聚酯项目建设的技术门槛和投资成本大大降低。

受国产化聚酯成套技术突破和需求增长拉动等影响,我国聚酯产能快速扩张。仪征化纤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聚酯产品逐步从服装、家纺向产业应用等领域拓展,向差别化、功能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其中,涤纶短纤维产销量全球第一,一批特色产品、拳头产品产销量名列全国第一。

近年来,面对涤纶面料易起球、纯棉衣服爱变形等问题,仪征化纤会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承担国家“十二五”计划中的超仿棉产品项目,通过分子设计开发出新一代合成纤维——仪纶,成为的确良最新升级产品。

如今,仪纶纤维已在石化工装等领域应用,特别是在闷热的夏季,一线员工身着仪纶工装感觉舒适了很多。

研发高性能纤维,打破国外垄断

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承担大桥主体吊装任务的起重船振华30,在海上的吊装重量达6000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由14万根高强度纤维丝组成的吊带。它不仅要承受相当于22架空客A380重量的沉管隧道,还要在整个吊装过程中确保平衡。

这些丝线的材料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商品名力纶,强度是钢丝的18倍,全部由仪征化纤生产提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与碳纤维、芳纶并称为三大高性能纤维,是目前世界上强质比最高的纤维,在国防军工和民用工业上都有广泛应用。

此前,高性能纤维的生产技术一直被其他国家封锁。随着我国对高性能纤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产业成为我国化纤工业推进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一个主攻方向。

2007年,仪征化纤“300吨/年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成套技术开发”被列入集团公司“十条龙”攻关项目。经过仪征化纤、南化公司研究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产学研联合攻关,国内首套300吨/年和1000吨/年的干法纺丝高性能聚乙烯纤维生产线先后于2008年和2011年在仪征化纤建成投产,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此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国家。

近年来,仪征化纤先后开发生产细旦、高强、有色等50多个力纶品牌系列产品,产能达3300吨/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