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环保
绍兴印染产业又“亮相”《人民日报》
2019-09-02  浏览:11

8月28日,《人民日报》19版《产经观察》栏目刊登了《关停1/3支柱产业,工业增速却创下7年来新高看绍兴工业如何“减”出加速度》一文,聚焦绍兴工业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心路历程。原文如下:

关停1/3支柱产业,工业增速却创下7年来新高看绍兴工业如何“减”出加速度

打开浙江绍兴的“工业账本”,看到一条V形曲线。

2016年,绍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一度跌到4.7%;今年上半年,绍兴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高出浙江省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高。

即便放眼全国,这个增速也相当可观。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也面临新的风险挑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至6%。为何绍兴工业增长能逆势提速?

更耐人寻味的是,3年前,绍兴曾关停1/3的支柱产业。失去了“旧引擎”的绍兴工业,增速为何还能跃居长三角核心区16市的亚军?绍兴工业增长再提速的动力从何而来?

沉下心爬坡过坎

传统产业凤凰涅槃

在绍兴金柯桥大道东侧,建设中的“东盛慧谷”工地每天都会迎来几拨考察的客商。“聚焦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的12万平方米一期工程,今年底投入运行,来晚了就怕抢不到好位置!”一位来访的客商说。

谁能想到,这座绍兴“硅谷”的前身可是东盛印染厂。在原有老厂房里,应用于汽车玻璃的调光膜、应用于纺织材料的石墨烯涂料等高端产品,还未上市就已收获订单。

东盛的转型不是个案。印染是绍兴的传统名片,中国印染业绍兴“三分天下有其一”。印染业产值占绍兴市工业产值的六成,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然而,野蛮生长的印染业,废气刺鼻,污水横流,也带给绍兴环境污染之痛。小散乱的低端竞争,更让企业平均每染100米布仅赚9元钱,却要用水2.5吨。

怎么办?断臂求生!

2016年,绍兴毅然对印染和化工这两个最大产业进行整治:全市印染企业整合、重组、退出151家,占比45%;化工业则整顿关停企业153家,占比51%。粗粗一算,绍兴竟关停了1/3的支柱产业,经济增速会不会断崖式下跌?剩下的传统产业还要不要?

绍兴的政府企业达成高度共识:绍兴以每年牺牲1个百分点左右的工业经济增速为代价,对产业的环保整治连续加码。印染、化工行业留下的企业以苛刻标准继续“去粗取精”。

“传统产业比例高,工业体量大,转型升级遇到的困难难免更严重。”绍兴市发改委主任金辉说,要从资源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需要定力,也需要智慧,绍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义无反顾、步履铿锵。

念好生态“紧箍咒”,传统产业“绿”起来。绍兴将化工企业全部集聚到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行业改造提升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监管部门还特地聘请全国顶级嗅觉师来园区待了数月,检测是否有跑冒滴漏产生的异味。“投资100亿元、产能50万吨的绿色化纤项目即将开工,破解绿色化纤这道世界级新课题。”绍兴经信局局长何坚刚说。

拉紧安全“高压线”,传统管理细起来。化工业安全监管一直是难题,因爆炸临界点难以掌控,往往事故多发。浙江龙盛投入10亿元搭建研发平台,安装国家化工安全生产测试平台,除了满足自身精细化管理需求,还为园区内的同行提供服务。

插上创新“金翅膀”,传统产业“牛”起来。穿防护服,洗手消毒烘干,进入嵊州领带领军企业巴贝集团的养蚕车间,犹如进入无菌病房。在这里,养蚕无需桑叶,不看季节,蚕宝宝吃配合饲料,住无菌智能房,几千年的养蚕模式被颠覆。

中国是丝绸大国,蚕丝产量占世界70%。然而,受制于土地、劳动力要素等制约,近些年来中国蚕丝产量骤降。如今,在巴贝,只需300亩土地就可以产出1万吨蚕茧。

“投资20亿元的二期项目上马后,企业年生丝产量有望达到1.3万吨,而且彩色蚕丝、强韧蚕丝等全新产品正在培育。中国将在真丝原料市场更有国际话语权!”巴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耀兴奋地表示。

如今,绍兴纺织、化工、金属加工、黄酒和珍珠五大传统产业正全速蜕变,旧貌换新颜,气质再提升。

下苦功自主创新

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酷暑七月,位于绍兴越城区的中芯国际项目正在紧张施工。这个投资50亿元的项目投产后,中国将再添产业链急需的集成电路8寸芯片生产线。

中芯国际并不孤单。在越城区,集成电路小镇已经布局完毕,另一大企业豪威科技将在这里投资近30亿元。一座集设计、制造及云计算为一体的集成电路研发生产基地正在崛起。集成电路产业是绍兴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缩影。今年上半年,绍兴现代医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3%、5.1%、8.7%和13.5%,保持较快增长。

——信息技术化身新引擎,更多制造企业拥抱互联网。

床垫和5G有啥关系?关系很大!

在喜临门集团生产床垫的工业互联网车间里,记者看不到工人,却可以从控制室的四块屏幕上实时掌握生产和设备运行动态。集团技术主管舒邦坤兴奋地说:“5G速度完全突破信息传递滞后难题,一次传递只需要25毫秒,整个生产流程没有任何卡顿。向往了多年的设备自动化终于实现了。”

中国移动绍兴分公司工业互联网项目经理徐晓介绍,这样的5G应用已在绍兴几十家制造企业中实施。

——独门绝技打造新冠军,更多制造企业跻身冠军圈。

“隐形冠军”企业是未来工业发展的引领。在绍兴的新昌县,记者随便一问,当地人就能掰着手指头数出一批“世界冠军”:三花的汽车空调电子膨胀阀、新和成的虾青素……仅一个县,就有11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

“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核心技术上,我们始终不比规模比效益,不比大小比创新。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支柱性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新昌县委书记李宁说。

——跨国并购成为助推器,更多制造企业迈向中高端。

2017年,绍兴东湖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斥资470万欧元,收购德国埃尔费尔德公司100%的股权。此后,中德技术研发人员优势互补,共同研发出国际领先的微反应器技术,不仅使化工生产过程更安全、更绿色,还使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的主含量最高提升至94%,品质全球第一。

对奥地利的ATB集团、意大利工业机器人SIR公司等企业的四次成功并购,让卧龙集团电机制造水平大幅跃升。在董事长陈建成看来,“一大批来自跨国巨头的电机专家加盟到企业中,有助于我们尽快实现‘全球电机行业第一’的梦想。”

2018年,绍兴现代医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四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5%,高于工业总产值增速8.9个百分点;增加值同比增长15.3%,增速不仅位居浙江省第二位,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走出去”还要“引回来”,更多制造企业抢抓国际机遇。

今年3月,浙江首批三个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之一落户新昌,吸引跨国并购企业回归发展。万丰奥特2016年收购加拿大镁瑞丁,镁合金项目已经引进;去年,全球领先的轴承企业SKF集团也将项目落户园区,投资1.2亿美元的球轴承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项目正在建设中。

铆足劲优化环境

变“虹吸”为“溢出”

在长三角城市群,既有上海、杭州、南京这样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就超6000亿元的“大块头”,也有扬州、嘉兴这样提速较快的“轻骑兵”。绍兴如何找准定位、凸显特色,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站稳脚跟?

绍兴着力做了两件事:一是营造环境吸引人才,二是做好服务留住人才。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新机遇,原本内敛保守的绍兴人,自我推销更卖力了。今年8月3日,绍兴科创大走廊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在绍兴签约,努力推动政策互通、信息畅通、技术连通、人才流通、资本融通。继赴上海、杭州、宁波举办“绍兴周”活动后,绍兴再次助推杭绍甬一体化、同城化发展。

“绍兴光靠‘拦篱笆’行不通,必须转变观念、敞开胸怀,融杭联甬接沪,形成产业发展的大平台。要把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变成‘溢出效应’,把我们的区位劣势变成区位优势。”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说,“大城市创业,面临员工落户难、房价高等难题。已有很多上海、北京企业来绍兴洽谈,想把总部和新投资放到绍兴。我们的当务之急是优化营商环境,让文化、环境优势,成为招商新名片。”

浙江杭一电器有限公司2015年从传统的遥控器厂转型至无人机生产,其研发的无人机“极客桥悬停灯”,能搭载600瓦的LED灯组,不受电能限制在空中巡航9小时,解决了复杂地形夜晚救援的照明难题。董事长胡克飞从没考虑过离开创业地绍兴:“绍兴的营商环境特别好,只要企业需要,政府都尽力满足,却从不干扰企业经营。”

华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内机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领军企业,董事长章琦给绍兴的人才政策点赞。“年轻人向往大城市,我们原来一直为招人着急。现在,我们给的工资参照大城市,市里还提供人才房,对年轻人吸引力很大。”章琦说。

即便是海外人才,也觉得绍兴不错。绍兴中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以生产高端光芯片及光器件、光模块产品为主,营业收入增速一直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长。总经理王苗庆从不为从深圳迁来绍兴而后悔,“我们团队成员来自海内外,加入后很少有人离职,因为绍兴确实是个人文环境优异的宜居城市。市民素质高,环境优美,政府廉洁高效,对企业非常热情,服务非常好。”

往前看,绍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工业转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过绍兴人信心很足。“绍兴会保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孕育更多更强更优的民营企业、高新企业,让经济新动能不竭奔涌。”马卫光说。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