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纱市场现状
5月14日-21日棉纱价格下行有限,虽继续刷新年内新低,但与上周相比仅下跌8元/吨。截至5月21日,国内C32S均价报收18732元/吨,环比跌幅收窄。
棉花现货成交相对活跃,价格震荡上行。截至今日,CC3128B报收11900元/吨,较上周同期上涨385元/吨,涨幅3.34%。得益于原料的支撑,纱线价格止跌企稳,市场交投略有回暖。从利润来看,若使用当前棉花作为理论成本,利润已转盈为亏。一些市场人士反应:“现在的市场我们还是没有多大信心,出货量要想明显放大依旧困难”。
从整个产业链的库存来看,目前上下游走货都相对回暖,库存主要是积压在原料端。截至21日,中国纱线库存指数报收28.8天,坯布库存报收30.9天。目前纺企接单多为小单,仍以去库存为主,棉纱出口出现起色,虽然量不大,但整体比前期无单可做时有所好转。
开机方面,维持小幅上涨趋势,截至21日中国纱线开机负荷指数报收50.7%,坯布开机报收49.8%。受疫情影响,今年不少订单被迫取消或者延迟,不过,目前全球已有34个国家解封,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解封、开放港口,不少原来海上漂的货物已经可以顺利抵达目的港,而且有部分外贸企业接到了做秋冬服装的订单,同时部分企业开始“共享”订单,报团取暖,共同完成出口大单,外贸市场似乎出现了起色。
进入5月,进口纱几乎开启了“一泻千里”模式,截至5月21日,FCY Index C32S折人民币现货价报收18595元/吨,相较于月初直接降低了5.9%,这也直接导致了内外纱价差由负转正。据贸易商反馈,5月中旬以来进口棉纱内外盘询价、看货、成交均有比较明显的触底反弹。
分国别来看,受新冠疫情的冲击,3、4月份巴基斯坦国内棉纱生产、运输及港口业务基本处于停摆状态,因此买卖双方协商解除合同甚至单方面毁约的情况屡见不鲜。但随着5月上旬巴基斯坦棉花、纱厂、织造企业纷纷按下“重启键”,再加上近半个月来巴基斯坦棉纱出口报价大幅下挫,因此中国买家“毁约后再签约”的操作较多。巴基斯坦某2-3万锭纱厂反映,由于国内织造及服装企业复产缓慢、需求低迷,因此纱厂纷纷将对中国、孟加拉及其它东南亚国家出口作为突破点,价格及品质的竞争非常激烈。而印度就没那么“好运”了,无止尽增加的“封国”期限使得印度的社会和经济几乎被压垮。印度虽然小面积鼓吹复工复产,但封闭的道路和港口阻碍了整个棉纺产业的流动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日印度棉纱价格相较于巴、越等国跌得最狠的原因。然而,在中国,随着日韩、欧洲陆续启动经济、贸易、零售、运输,部分纺织品、服装等出口订单缓缓到来,再加上前期叫停的合同重新执行,棉纱消费呈现回升。而等不到解封的印度最终磨灭了很多中国买家的耐心,转而将采购重心转向越南和巴基斯坦等国。
整体来看,前段时间贸易商亏损较大,虽然对后市依然不敢过于乐观,但心态已基本调整了过来,多数进口纱商都是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的想法,因而在时间合适的时候继续订购了起来,他们觉得市场虽然会有起伏,但长期来看,持续的做,总能得到平均的行业利润。
4月棉纺织行业景气报告
自本年度起,中国棉纺织行业景气指数参考国家制造业PMI等指数计算方式进行了优化。
4月棉纺织景气指数为46.51,与3月相比下降5.31。随着我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节奏不断加快,国内经济运行秩序正在有序恢复,消费市场逐步回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1%),降幅比上月收窄8.3个百分点。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758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6.2%。疫情防控期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增速明显加快,1-4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6%,增速比1-3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为了对冲疫情消极影响,多地推出刺激消费政策,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需求,实现社会消费增长。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加速复苏,服装、家纺产品等终端商品销售提速的积极影响若能够顺利传导至中上游,我国棉纺织行业有望迎来复苏。
对外贸易方面,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4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13.61亿美元,环比增长38.43%,同比增长9.77%。其中,纺织品(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口罩等制品)出口额为146.207亿美元,同比增长49.36%;服装(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为67.399亿美元,同比下降30.31%。纺织品出口明显增长主要来自两点:一是3月以来全球疫情大爆发,海外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需求明显增长,二是去年同期纺织品出口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基数较低。整体看,除了防护用品,海外对服装等产品的需求无明显好转。5月,多国逐步放松防控措施,“封城令”“居家令”陆续解除,预计服装鞋帽等消费需求可能会迎来恢复期。
1
原料采购价格指数
4月原料采购价格指数为45.67,与3月相比下降5.58。3月,棉花及非棉纤维价格总体呈现区间震荡态势,分品种来看,棉花及粘胶短纤价格下降明显,涤纶短纤价格呈“∩”型走势,月均价格跌幅较棉花及粘胶短纤小。月初,各大石油输出国达成减产共识带动棉花期货价格反弹,但由于市场需求并未见好转,国内棉花购销仍处于冷淡状态,价格提振缺少基本面支撑,后有小幅下降。化纤短纤方面,粘胶短纤价格小幅波动;涤纶短纤价格随石油价格联动,4月中上旬处于价格高位,每吨约6300元左右。北京时间4月21日凌晨,WTI5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收报-37.63美元/桶,历史上首次收于负值,涤纶短纤价格受此影响,价格大幅下跌至6000元以内。
具体数据,当月国内3128级棉花均价11454元/吨,环比下跌501元/吨;CotlookA指数平均值63.63美分/帮,环比下跌4.06美分/磅;主流粘胶纤维均价为9053元/吨,环比下跌427元/吨;1.4D直纺涤短均价为5787元/吨,环比下跌185元/吨。
2
生产指数
4月生产指数为47.24,与3月相比下降6.96。国内方面,我国复商复市速度明显加快,国内多地陆续出台消费刺激政策,消费活力得到释放,但受疫情期间限制人员流动、聚集措施影响,多数经济活动接近半停摆状态,消费能力有所下降;国际方面,疫情持续蔓延,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受上述原因影响,下游下单谨慎,多数纺企采取内部限产措施降支出,降低经营风险;“后疫情”时期,国外市场复苏仍需一定时间,布局国内市场、深挖满足国内需求成为广大外向型纺企下一步生产经营重点。5月初,部分纺企以提前放假或延长假期等方式降压。
3
产品销售指数
4月产品销售指数为45.33,与3月相比下降8.33。本月下游市场依旧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加上传统淡季来临,棉纱市场“淡上加淡”,价格重心继续下行,为了尽快清库存、回笼资金,产品价格竞争激烈,但供过于求的市场大环境使得产品销售继续承压下行。在线下商贸冷清的同时,线上交易一片火热。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0698亿元,同比增长1.7%,1-3月份为下降0.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5751亿元,增长8.6%。面对目前的困难,纺企求新求变,紧抓机遇,纷纷开通直播、网站等销售渠道,“线上”“线下”并进,以期提高经济效益,但由于疫情对各行各业均形成较大影响,导致居民消费能力降级。预计疫情稳定之后,市场迎来报复性消费概率不大,主流市场将呈现缓慢复苏,恢复元气之势。
4
产品库存指数
4月产品库存指数为46.56,与3月相比下降2.3。本月,疫情“内外夹击”,纺企普遍面临库存堆积、复工难复产的局面。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国内的消极影响正在逐步消化,但市场仍显低迷,订单匮乏,纺企为维持生产稳定用工选择生产常规品种产品,而销售不畅使得产品库存居高不下。另外,国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消费需求无实质好转,外向型纺企面临客户取消订单和延迟交货,产品库存上升。5月,纱布价格一路下行,但由于需求端无明显起色,出货缓慢;再加上企业为保障开工率,常规产品的生产增多,“产大于销”库存量仍在走高。
5
企业经营指数
4月企业经营指数为45.71,与3月相比下降6.13。近日,欧美各国开始推动解封并鼓励企业复工、民众消费,平衡因疫情受挫的经济需求,但实质性恢复仍需一定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由于疫情冲击,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主要经济体中仅中国和印度有望保持增长。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全球产业链遭受重创,海外市场需求萎缩,对外贸易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是世界上纺织服装产业链最完整、门类最齐全的国家,纺织行业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身处“至暗时刻”,我国纺企展示出极强的韧性,在自身管理、产品研发、营销能力等多方面找差距,提水平,力求在经济寒冬中保持稳定运行。当前,深挖国内市场、努力将消费“痛点”转变为“卖点”,凭借差异化跳出价格战以及拓宽销售渠道是多数具备一定实力的纺企正在考虑或已经在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