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降税  环保  服装  棉纱  盛泽  纺织  染费  化纤  缅甸  卢比  美棉  皮棉  阿克苏  服装定制  不染色  生态  染料  丝路柯桥  中俄  人民币 

从功能到个性 周建平见证服装行业“蝶变”

   日期:2018-11-12     浏览:1    评论:0    

“我们小时候,衣服的功能就是遮体保暖,颜色朴素且款式单一。穿的衣服多是母亲自己织的,过年过节会请裁缝到家里做几件衣服。”这是周建平对服装最初的印象,家中老大穿下的衣服给弟妹穿,很是常见。

到了高中时代,周建平的相册里倒是一股潮意。淡蓝色裙子、咖啡色灯芯绒、的确良裤子……这些服饰或是上海买的或是亲戚送的,奉化很少有。“当时穿一条黄包裤走在街上,回头率相当高。”她回忆,读书时但凡谁有了一件新潮衣服,都会借来借去穿。

周建平,宁波丹盈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丹盈服饰前身为原奉化大桥镇的镇办企业,创建于1979年。那年,镇政府为落实上海农婚知青不回上海就地安排工作政策,创办了一家服装厂,已是预备党员的她担任厂长。

虽说女性都难以抵挡对潮流和美感衣服的喜爱,但起初做五金工的周建平,对服装的概念还是一脸模糊。怎么才能办好服装厂,该做什么样的款式?种种犹豫还历历在目,可这一晃就是40余年。

办厂初期,奉化街头几乎少有服装商店,只有零星的布料店,裁缝倒是个吃香行业。那时的上海却是服装行业繁华地,周建平的第一个客户就是上海一家服装商店。

“红帮裁缝”是近代服装史的一块金字招牌,奉化人做的第一件中山装更是展现了服装行业辉煌的一页。20世纪80年代初,中山装很流行,尤其是正规场合,一套中山装几乎是男性的“标配”。周建平的服装也从中山装起步,然后是大衣和西装,由上海服装商店提供衣料进行加工制作。她记得,当时生产一件中山装,客户给7块钱加工费用,服装厂员工一个月工资30块钱。

1982年以后,夹克衫、喇叭裤、连衣裙等一系列时装流行开来,“老三件”开始滞销,产品开始积压,不转型就意味着失去市场。低价处理了老产品后,周建平紧跟潮流,开始改做时装,成立当时宁波首家时装厂。生产模式从单一的加工转变为采购和设计生产,还聘请了上海服装商店退休老师傅参与研发设计。

宽松的衣领后面挂着帽子,衣身到膝盖长,系有一根腰带,衣服上还缝制了几根颇显个性的线条。连帽卡曲衫是服装厂自主设计的首款时装,一度风靡宁波地区,也成了订货会上的“吃香”产品。

改革带动服装行业兴起,渐渐形成国内服装企业遍地开花的局面。1986年起,国外服装市场向中国的订购需求量增大,周建平为满足员工生产能力,开始涉足出口业务,主要做休闲服装;上世纪90年代,针织t恤衫、针织外套开始流行,服装厂又建起了针织车间;2004年,服装厂转向国际市场的西装业务,专业生产高档出口西装和大衣……

现如今,40人的小作坊发展到颇具规模的现代型服装企业,员工已达近千名,厂房5万平方米,机器2000余台,年产服装800万件(套)。

从黑白蓝灰到光鲜靓丽,从低端到中高端,从批量生产到私人定制……见证服装的一步步“包装”,紧跟时代潮流变化的周建平感慨颇多,衣服的品质不断提高,对材质、设计款式、流行色有了更高的要求,其功能也发生了改变。各种服装品牌的出现,在追求舒适的同时,更多时候衣服也成为了个性和身份的象征。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