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与其他服装企业早早放假不同,河北格雷公司的生产车间仍然是一片热火朝天。为了完成节前订单,工人们正在埋头工作。作为北京威克多制衣全资子公司,格雷公司于2015年从北京大兴搬迁到河北衡水。经历了犹豫、蛰伏再到去年的快速发展,格雷公司在衡水市重获新生,也为同类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据了解,围绕龙头企业,高新区规划建设了占地10平方公里的纺织服装产业园,用以承接京津纺织服装项目转移。
“一站式服务”收获人心
公司总经理龚立超回忆,三年前,公司向员工公布搬家消息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员工都说不去衡水,“但京津冀协同发展、服装企业外迁的趋势不可阻挡”。
于是,龚立超带领团队一条条梳理工人的疑虑和诉求,搬迁后的政策逐渐浮出水面:到衡水的工资不会降;联系当地政府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问题;新厂区旁边租了楼房,作为员工宿舍;在当地买房的员工还有住房补助,从一万元到十万元不等……“一站式服务”留住了人心,搬迁时超过一半的员工选择跟随企业来到衡水。
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干净整洁的厂区道路,格雷公司的新厂区让人耳目一新。在这里,河北格雷公司拥有15万平方米的厂房,4条西服生产线、2条西裤流水生产线和8条时装生产线,公司在衡水的生产规模远超其在北京生产基地的体量。搬迁衡水后,工人的流动率也大幅度降低。北京同类企业较多,每月流动率能达到6%以上,春节过后甚至超过20%,如今流动率则不到3%。格雷公司生产部经理石百宽介绍,“刚搬过来的时候,一到晚上,外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这几年不少公司搬到这里,人气增长了不少。另外,园区内70%的员工都有汽车,大家去市区非常方便。”
模板化生产助力技术创新
目前,格雷公司在职员工有1103人。对企业来讲,搬迁后雇佣当地员工是合适的选择,但是本地员工此前大都没有从事过制衣行业,这对服装生产影响很大。为此,格雷公司研发了时装模板机。
以前,服装裁剪、拼接工艺只能由富有经验的工人才能完成,如今,工人只需要按照模板勾勒出的轮廓进行操作,简单易行、容易上手。石百宽表示,模板的应用使新员工由日常培训6个月才能上岗,缩短到现在的20天。生产制作周期由原来的6天,缩短到现在的4天。
雇佣当地员工,解决了企业搬迁后用工问题,也降低了运行成本。对龚立超而言,搬迁不只是一次转移,更应该是提升,而人才则决定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此,2016年至2017年间,格雷公司持续与对口服装高校对接,引进北京服装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等院校本科以上大学生10名,进入生产、技术等各部门。春节前,龚立超还与这些员工座谈,了解这些年轻人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难,这些人将成为公司重点培养对象。
10平方公里产业园应运而生
去年,格雷公司西装生产量达到75万件(套),比2016年同期增长16%。龚立超介绍,2015年公司搬到河北;2017年,企业迎来了大发展。“如今,在北京很多同类型企业都在筹划外迁事宜,而格雷公司在衡水的生产经营已经步入正轨。现在来看,搬迁对于公司来说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格雷公司的经验也可以成为同类公司的参考样本。”龚立超说。
衡水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规划建设了占地10平方公里的纺织服装产业园,专门承接京津纺织服装项目转移。目前,有数百家纺织服装企业老板、京津等地纺织服装行业协会负责人参观考察,产业园已签约10个来自北京、天津的纺织服装项目。
除京津项目外,国际着名服装生产商西雅衣家公司正在与衡水市高新区进行洽谈,双方正在编制可研性报告,该公司计划在服装产业园建设生产车间,今年有望签约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