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发力,储备棉去库存效果明显,国内棉价的波动性明显降低,行业抗风险能力增强,而2018年这一改革的红利还会持续发酵。
改革初战告捷
储备棉去库存是产业宏观调控政策和机制创新的有效实践。卓创资讯棉花分析师黄小易指出,2017年,棉花产业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目标价格机制和国储棉轮出常态化运行,棉花的定价由市场主导。可以说,改革是比较成功的。黄小易分析道,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自2014年目标价格政策实施以来,国内棉花生产向新疆集中,内地生产缩减。2017年确定目标价格补贴按照18600元/吨标准执行,执行期暂定为2017~2019年,农民的种棉收益相对稳定。在目标价格补贴机制的引领下,2017年新棉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平稳增加,良好的保障了我国自产的棉花供应趋稳。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为4844.5万亩,同比下降4.3%。但与此同时,2017年全国棉花产量为548.6万吨,比2016年增加14.2万吨,增长2.7%。其中,新疆总产量比上年提高了7.1%,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的比例也从2016年的53.5%扩大至2017年的60.8%。其次,我国自身棉花产量欠缺、配额政策限制棉花进口,国内的产需缺口较大,而国储棉在市场淡季平稳进入市场,有效补充了现货供应。同时,巨量的国储库存也消化至合理水平。再次,国内棉花市场供需结构趋稳,而低价国储棉抑制了棉花价格的上涨,有效地缩小了内外棉价差水平,进而带动纺织企业大量使用低价国储棉,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增强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涉棉企业的运营风险有所下降,行业健康程度回升。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8月18日,棉纱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这是继棉花期货后,棉纺织产业链条上的第二个期货品种。市场分析认为,该期货进一步帮助棉纺织企业稳健经营,提高了整个棉纺织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而棉花加工资格认定的取消,也有利于棉花加工市场形成有序的竞争环境。
市场展现稳定性
对于2018年棉花市场的情况,黄小易认为,“稳定”或继续成为2018年棉花市场的关键词。黄小易指出,有观点认为,今年上半年棉花市场供应压力较大,因为国储棉将于3月12日开始轮出,而彼时新棉库存规模处于较高水平。国储棉轮出进入市场后,受新棉库存和国储棉双重供应带来的压力,棉价存在下行风险。因此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新棉销售窗口期集中在春节之前。不过黄小易认为,就目前市场出现的一些信号来看,国储棉轮出后的新棉市场不宜过度悲观,内外棉价差收窄、新年度轮入预期上升等因素将会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随着国际棉价的大幅上涨,国内外棉价差有望降至1000元/吨以下,进而带动下游纺织企业订单量增加,届时可能再次出现2017年上半年需求集中增加的局面。黄小易强调,后期是否开启国储棉轮入、剩余储备棉的品质如何,以及进口棉配额政策将有何调整等,都是指导未来棉价走势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上下游企业积极关注市场动向,制定合理的销售、采购计划,以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