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纺织工业的变革要从19世纪末期说起。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南部的经济相对落后,工人的薪资水平普遍较低。对于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在该地区投资建厂具有得天独厚的低成本优势。伴随着纺织企业大举向南部转移,南部地区已基本确立了美国纺织产业中心的地位。进入20世纪以来,许多关于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的政策相继出台,而这也反映了南方政客与纺织工厂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直到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就任美国总统后,他拒绝与南方的纺织企业站在同一联盟上,美国才为进口纺织品服装敞开大门。
如今,美国已取消对进口纺织品的配额限制,在纺织品服装贸易方面的政策遗留痕迹就是关税依然存在。不过,美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各种免税措施,比如,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cafta-dr)就给予了由美国纱线和面料制成的进口服装特惠待遇。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美国纺织业生产规模日益缩减,纺织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有所减少。20世纪60年代,美国许多企业建立了纺织品研发基础与应用中心,包括milliken(美利肯公司)、 j.p. stevens、burlington 等面料企业以及dupont(杜邦)、chemstrand、dow badische等纤维制造商,但现在只有美利肯公司的研究所尚存,包括杜邦在内的大多数公司的基础纤维研究中心已经消失了。
尽管如此,我仍对美国纺织业在产品研发上的优势充满信心,特别是针对“绿色环保”的纺织品的研发。美国纺企不仅注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而且产品自身的特点也越来越趋向于“绿色”。据我了解,美国农业部特别支持企业和院校在棉花、羊毛和亚麻等天然纤维应用领域的研究,农业部研究中心会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设备和资金资助。
在过去15年里,美国纺企在纺织品、纤维、高分子聚合物和材料之间的科研结合取得了卓越成绩,我相信这种研发趋势还会持续,美国纺织行业将会坚持产业与研发相结合,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
未来,我比较看好纳米纤维纺成的纱线在服装面料中的应用。基于纳米纤维直径细、吸附染料多、成本高的特点,在实际生产方面很多工厂持审慎态度,但纳米材料的光滑、柔顺等优良性能还是一些材料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