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科技网纺织科技网--专业的纺织技术论坛
14日中午12时28分,无锡一棉变电室内,工程师何明面前电脑的监测区域突然闪烁不停,点击鼠标后发现,原来是纺一车间4号机组断线,情况立刻反馈到一线操作工人,故障得以迅速排除。拿着厚厚的机组用电分析表,厂长周晔珺说,采用物联网技术,让节能有了智能“数字神经”,近一年间,企业万元产值能耗骤降了四分之一。
纺织业属资源依赖型产业,其中电能消耗占比最大,在一棉,电能消耗占总能耗的92%。以前,纺织行业大多靠人工来管理电源动态,彼时一棉有27个工程师和员工分布在各车间的变电所,但许多机组的内在故障,凭肉眼无法及时判断。现在,这里装备了9万多个传感器,并形成网络,在实时监控生产状态、产品质量的同时,建起了企业电能信息管理中心,该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可自动采集实时的电压、电流、功率因素、故障报警等,并能通过文字、声音等形式报警,重要信息还可长期储存。
这些实时监测信息,让节约用电有了“数字神经”。一棉节能减排管理小组由董事长、厂长带队,集合生产一线工人、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人员等,组成了一个个攻坚小组,通过数字系统显示的用电数据挖掘并发现问题,进行技术改造。根据对空调滤尘用电进行分析跟踪,一棉今年6月开始对这一流程实施节能改造,共改造了152台风机、20台水泵,同时优化新风回风系统设计、调整滤尘室滤料,自今年7月以来,空调滤尘冷冻等辅机耗电下降了三分之一,每月因此节约用电100万千瓦时,企业每月可减少70多万元的支出。数据显示,一棉去年以来的节能技改投入为117.8万元,年节电量达1224.8万千瓦时,可节约电费781万元。
一棉的节能“数字神经”,成为企业调结构的“指南针”。企业从对用电数据的监测中发现:技术含量高的特高支纱线与中支纱、一般支纱等相比,用电少、用料少但附加值却高出了许多。今年以来,一棉将特高支纱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以前,一棉每天的棉花用量达92吨,现在已降至63吨。据悉,一棉产品已进入了国际高端市场,精梳纱线出口欧盟的数量居全国第一,劳动生产率为25人/万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9月28日,一棉被国家工信部授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说起智能节能减排的意义,一棉负责人说:“依靠科技力量,以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改变传统的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实现‘低碳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