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消费国,也是重要的棉花贸易国,但是近三年来对于棉花进口,中国市场却出现了“厌食症”。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棉花进口量约在416万吨,2014年这一数字则减少了近一半,为275万吨,而仅在2015年刚刚过去的十个月中这一数字又再创新低,跌至120万吨左右,自2013年开始棉花进口量已经经历了“两连斩”。
比连续“腰斩”更为惊人的是,近三个月来,我国的棉花月进口量已经跌落至“个位数”。数据显示,2015年8月我国进口棉花7万吨,2015年9月进口棉花5万吨,2015年10月进口量降至4.2万吨,创下自2005年以来的新低。
然而,抛开数字迷局,隐藏于中国棉花进口经历“两连斩”背后的却有可能是全球纺织企业版图的重构。
竞争力式微
造成中国棉花进口锐减的原因有很多,既有2015年严控棉花配额的影响,也有今年3月中国政府正式调整棉花抛储政策,下调竞卖价格,造成内外棉价差趋同等因素。但是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出现在了需求端。“比较重要的原因是纺织企业的需求在下降。”纺织行业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多数纺织企业都面临着订单减少、产品利润大幅下降的困境,甚至很多企业在扣除成本后,基本无利润可言。近两年国内大量纺企关门停产,即使开工企业也未能正常生产。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叶戬春曾表示,2014年国内纺企实际开工量在7000万-8000万锭,2015年预计实际开工量只有5000万-6000万锭。
与中国纺企需求萎靡相印证的是,海外市场对于中国纺织品需求的下滑。
据中国海关统计,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下降,且按美元计降幅再次扩大至两位数。
“很多小的工厂已经停工了。”山东金龙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山东很多地方,小工厂都面临着没有订单可接的境地,而自己所在的企业也已经开开停停几次了。
近日,一份关于中国最新纺织行业调研报告在广州正式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纺织企业普遍面临成本上涨、市场竞争加剧和资金短缺等多元化挑战,超过三成的全国纺织流通型企业面临电商冲击的问题,超五成的企业认为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
“今年出口降幅可能比去年还要大。”浙江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张先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几年纺企的开工率普遍不高,外需不足、成本不断攀升等原因让很多纺企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一些大型企业向东南亚转移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做一个选择,或者转型,或者也将工厂搬至人工低廉的地区,而刚刚加入tpp的越南正在成为他们理想的目的地。
越南突围
随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基本达成协议,作为纺织、服饰和鞋类制造业的出口大国,越南在tpp生效后可享有零关税,这让越南成为了纺企心中的“天堂”。而想顺利抵达这一“天堂”,纺企则不得不屈就于tpp协定中的“一根纱线”原则(即纺织品和服装只能采用从美国和其他tpp国家进口的纱线和面料),将企业搬迁至越南境内。尤其是对于尚未加入tpp的中国纺企而言,“出走”已经成为了求生的必要选择。许多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越南市场,最近这样的消息仍然不断传来。
11月13日,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投资3000万美元设立鲁泰(越南)制衣有限公司,从事纺纱及色织布的生产。
健盛集团在10月15日连发两则公告,计划加大在越南的投资。华孚色纺、百隆东方等纺服企业也在加大对越南的投资力度。
百隆东方上半年年报显示,公司境内主营业务收入为13.5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0.02%,基本持平;而境外主营业务收入为10.25亿元,同比增加14.74%,是促进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百隆东方是最早布局越南的色纺纱制造企业之一,公司目前共投资了三期越南产能,占公司总产能接近一半,公司相关人士称,考虑加大对越南的投资规模。
一些跨国公司也开始调整份额,将更多的订单投向东南亚地区。目前,越南已经取代中国成为耐克品牌全球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
“越南是中国纺织产业走出去的首选之地。”天虹集团董事局主席洪天祝认为,它对中国企业也是一种锻炼,在tpp的十二个签约国中,唯有越南纺织服装业最具竞争力,他建议有能力的中国企业都去越南开设一个工厂,“但不一定所有企业都适合走出去,如果在国内不行走出去也不一定会好,越南虽好,但并不是去了越南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据悉,目前天虹在越南有125万锭的投资,规模达8亿美元,为中国大陆企业在越投资规模之首。
“越南估计将成为亚洲的又一个纺织生产中心。”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处长陈忠在日前举办的2015中国纺织业“走出去”交流大会上表示。按照陈忠给出的一系列数据显示,目前在境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已近3万家,其中,纺织服装行业对外投资建设了802家企业。在这其中,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国际化企业。
根据越南纺织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1-9月份,越南棉花进口量同比增长高达44.2%,仅9月份越南就进口棉花10万吨,出口企业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订单踊跃,预计棉花进口将继续保持在50%以上的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