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阿克苏  染料  纺织  生态  盛泽  服装定制  降税  缅甸  人民币  皮棉  卢比  美棉  服装  丝路柯桥  中俄  化纤  染费  环保  不染色  棉纱 

2011年棉纺织产业聚集地区调研报告

   日期:2018-11-16     评论:0    

纺织科技网纺织科技网--专业的纺织技术论坛

2011年是中国纺织工业“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发展方式转变、实施产业升级的关键之年。2011年,我们仍将面临诸如原料价格波动、生产成本上升、货币紧缩政策等困难和挑战。为了解行业动态,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保证行业健康发展,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于2月25日至3月6日对棉纺织产业聚集地区开展了调研。

此次调研,棉纺协会组织人员分六个调研组,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秘书长王玉琦和副秘书长王克莉、叶戬春、郑洁雯、王青翠带队,分别对河北(晋城、藁城)、山东(淄博、聊城、广饶县、高青县)、湖北(襄樊市樊城区、枣阳市、汉川市马口镇、宜昌、荆州、仙桃、武汉)、河南(郑州、开封、新乡)等四个省份的棉纺织产业集聚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纺织企业共计64家。另外,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分别组织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到会的相关企业共计119家。

除了实地调研,还对石河子、黄桥、周庄、湖塘、先锋、塘桥、夏津、永安等地区进行了电话调研,回收了有关产业集群或地区调查表。

现状:2010年棉纺企业产销保持强劲增长

通过本次调研,总体感觉:各地区的棉纺织行业2010年生产、销售、出口保持着强劲增长。企业在加强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上有所增强,大力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努力克服了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纱、布产量均呈平稳增长态势(全社会口径)

所调查的16个棉纺织集聚地区,2010年的生产能力及实际纱、布产量均呈平稳增长态势。纺纱能力是1669.1万锭,同比提高25.72%,纱产量是350.33万吨,同比增长14.30%,主要是高清县、枣阳地区的纱产量增长很高,其中高青县纱产量同比增长42.6%,枣阳地区纱产量同比增长30%,布机能力是15.08万台,同比提高16.60%;布产量是55.35亿米,同比提高17.61%。布产量同比增长较大的有周庄镇29.3%,宜昌市30%,樊城区、枣阳、马口镇等布产量增长均在20%以上。

行业效益大幅上升(规模以上企业)

所调查的16个地区,规模以上企业2630户,职工人数34.11万人,平均每户企业有130人;2010年合计销售收入1495.14亿元,同比增长29.61%,利润是97.12亿元,应缴税金34.9630亿元。2010年各地棉纺行业销售收入、利润、利税都较2009年有大幅上升,除高青县、黄桥增长幅度不大外,其余地区、集群均呈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特别是宜昌市、仙桃市、石河子等地区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更为突出,均在40%以上。这与2010年企业早期低价库存原料、纱线价格大幅提高有很大关系,也与部分地区扩大产业规模有关。除先锋镇、樊城区外,各地区用工人数都有不同程度上升,这主要是由于先锋镇当地实行优化配置,规模以下小企业户数同比降低了3.28%。同时由于采用先进的纺织生产设备,使得生产效率极大提高,用工人数减少。石河子市扩大了多个纺织产业项目,其中续建项目7个,新开工项目6个,产业项目的扩大推动了用工人数的提高,使得职工人数增长了15.4%。

分析:七大问题制约企业生产运行

一、用工压力大

纺织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低于其他制造业是造成用工短缺的直接原因,纺织企业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高温高湿、噪音大以及经常需要上夜班等不利条件更增加了纺织企业招工困难。纺织企业职工年龄结构普遍偏大,40岁以上人员占有较高比重,80、90后年轻人往往宁可选择工资较低的餐饮、超市等服务行业,也不愿进入三班制的纺织企业工作。改善纺织厂工作环境,提高工人待遇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企业的人员引进,将面临严峻考验。

据调研走访的企业反映,近年来纺企工资、福利水平大幅上涨,河南、河北、湖北地区棉纺企业仍面临用工紧张。企业采取改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提高工资,为员工上全保险及公积金,免费班车接送工人上下班等福利吸引工人,即便如此,招工难问题仍普遍存在。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工资涨幅小,年后开工不足,湖北有部分企业开工率为50%左右。但际华3542、湖北银河纺织等优势企业用工情况良好。武汉江南实业搬迁入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新上了6万锭的带自动落纱长车和自动络筒设备,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部分缓解了用工短缺的压力。

山东地区2010年棉纺企业工资平均上涨20%左右,很多本地务工人员选择在本地工作,南下的数量减少,用工较为稳定。大部分企业的员工返岗率较高,节后开工率可达90%以上。目前普工缺口较小,但设计、研发等技术人才较为短缺,阻碍了企业提升设计理念、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对未来招工情况,企业普遍持有悲观情绪。湖北地区以本地职工和周边县市人员占工人结构的主体,达到90%以上,少量职工来自外省,棉纺企业给职工普遍加薪10%~30%,但当地职工的工资水平依然偏低,不含保险职工到手的工资普遍不足2000元,有的地区达不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目前企业的职工年龄偏大,部分企业为了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不得不保持四班三运转,用工需求多。有的企业根据工作性质不同还尝试采取四班三运转与三班二运转同时运行。走访所到企业的大门口都贴有招工信息,部分企业用工缺口较大,一线挡车工缺人较为严重。

二、订单平稳,接新单谨慎

河北、河南订单情况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山东大部分企业接单非常谨慎,由于原料价格短期内大幅波动,中小企业订单基本维持在2个月左右,大型企业也调整了对大客户的订单情况,由原来的1年期订单调整为半年或一季度。订单呈现品种多、批量小、利润低等特点。

湖北纺织企业生产、销售情况向好,市场需求旺盛,但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令很多企业对下半年纺织形势感到担忧。受国际货币及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影响,外贸订单减少,同时由于生产成本的提高,许多国外的订单转移到印度、东南亚等地区。随着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许多企业对下半年纺织形势不乐观,面对新的订单企业更为谨慎。当然,也有一些小企业经营情况较为困难,如湖北马口单一的涤纶线生产小企业,主要是由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不高造成利润率太低,小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而导致经营困难。

三、生产成本持续走高

据走访企业反映,近几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产成本持续走高。除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使企业的流动资金大为缩减,给企业造成极大的经营压力外,务工人员对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条件要求也在提高。2010年棉纺织企业用工成本平均提高约20%以上。国外客户则到印度、东南亚等生产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寻求发展。此外电、汽、煤、运输等物料成本也在上涨,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尤其是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大大压缩了流动资金的运转空间,企业在压力下被迫减小生产规模或停止生产。

四、棉质下降、库存不均

由于对后期棉花价格的走势预期不明,加之企业资金紧张,棉纺企业棉花库存量普遍不多。山东有50%以上企业棉花库存不足两个月,河南、河北企业库存原料平均也仅两个月,而湖北长江沿线有优势的棉纺企业都储备了较为充足的原料,存棉量都在3个月左右,个别企业的存棉量能用到8月份或者新棉上市。

棉花的质量下降是各地共同反映的问题,山东企业反映,高价买进新疆棉出现了亏重率较高且杂质多、质量无法保证。据了解新疆棉亏重率高达1.2%~1.3%,短绒率高,影响纱线生产质量,棉花价格也变相提高了。湖北企业也反映,大部分棉花纤维偏粗,与气候、品种、成熟度等均有关系。新疆棉质量也有所降低,且外运情况不是很好。另外企业收购棉花时,在利益的驱动下,掺杂、掺劣质棉的情况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到企业产品质量。

五、出口环境变化

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直接影响纺织品出口,对利润率较低的纺织业更是雪上加霜。纺织服装是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非常敏感,所能承受的升值幅度较小,整个行业的出口受到极大影响,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广饶、高青棉纺产业集群2010年出口交货值均出现负增长,其中广饶规模以下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降低31%。

据湖北地区企业反映,从2010年下半年起企业已感到出口退税及相关出口的政策支持力度减弱。企业面对出口环境变化,在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提高、订单减少等因素下,对出口前景感到担忧。

六、融资难问题凸显

国内通货膨胀现象日显,国家实行紧缩货币政策,银行贷款程序的繁琐及银行贷款“嫌贫爱富”的特性,使得纺织企业融资难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不看好纺织业发展,另外由于纺织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用工人数较多,随着国家进一步提高各项保险和养老金标准,导致企业的经济负担远高于同等产值其它行业企业。因原料成本高涨使流动资金更加短缺,纺织企业因流动资金的困扰,无力购买先进的设备、改进落后的工艺、开发适应时尚潮流的新品种,阻碍了行业企业经济方式的转变。

七、技术和管理人员短缺

目前纺织企业普遍缺乏技术、设计和管理人员,尤其是面料花型设计人员,许多纺织类高校毕业生不愿在纺织行业发展,转行去市场销售、贸易等其他行业发展,使得纺织企业高层次技术、管理人员相对匮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纺企只有不断地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提高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增加产品附加值,才能在国内外的竞争中顺势而上,占有一席之地。

结论:六项建议助推行业发展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虽然国家将纺织行业定义为“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但受到纺织行业是能耗较高、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产业错误印象的影响,很多扶持政策无法照顾到纺织行业。银行在信贷方面提高了对纺织行业,尤其是对中小纺企的融资的门槛,导致纺织企业贷款困难,流动资金紧张,影响到纺织业的装备提升、技术改造。因此建议国家出台具体支持纺织企业信贷的相关政策,设立行业研究中心专项扶持基金。

加强棉市调控与监管

加强对棉花市场的调控,稳定棉花价格。对游资炒作、经销商囤积棉花等情况,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监管制度与法规,加大对行业市场环境整治力度,维护行业市场。

解决高征低扣

我国于1994年实行税制改革,实施了增值税制度。制度规定,棉花的进项税率为13%,棉纺产品的销售税率为17%,棉花作为棉纺织企业主要生产原料,约占生产总成本的70%以上。这种高征低扣的税收政策对我国棉纺企业显然有失公平,因此我们建议进项和销项的税收一律按17%来执行。

完善棉花配额的发放

通过调研走访,很多企业反映在配额政策上存在有些企业得不到、而有些企业或贸易公司的配额又用不完的现象,有的企业反映,对原有配额指标的企业收购或兼并后,却不能得到原有棉花配额指标,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由于配额发放时间和数量的问题,企业不能根据市场价格和棉花品级需要等信息,选择有利时机购买棉花。因此建议国家完善配额发放的相关政策,一次性足额、提早发放,并向棉纺织生产企业倾斜,合理分配配额,解决棉纺织生产企业用棉问题。

提高棉农积极性

出台鼓励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和改良棉花品种政策,补贴棉农,提高农民种棉积极性。

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进一步培育产业集群,加大品牌建设和保护力度。在现有纺织产业集群基础上,支持优势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兼并重组,整合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竞争力,培育产业集聚综合环境优势,促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政府应注重区域品牌的建设、宣传和保护,可组织当地企业集体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宣传产业集群区域品牌,配合时尚秀等模式推出企业自有品牌,政府给予参展企业相应的资金补贴,不断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快品牌建设的进程。

做好产业转移引导工作。在推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的过程中,对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进行引导,帮助产业集群打造具有优势的产业转移平台。

注重发展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业集群地区的纺织产业都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希望政府积极为纺织企业搭建产品研发设计中心、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信息或商务中心以及专业市场,为纺织企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配合产业链的发展,全方位配套提升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