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全民网购狂欢的热潮席卷而来,实体店也不得不应战。在三水文峰路与新华路转悠一圈,发现不少商家将“双十一”的氛围早早营造出来,尤其是各种服装店“纷纷脱光”。位于新华路的一家休闲服装店更是在“双十一”前开门迎客,号称要打造“线上线下一个价”的网购实体店品牌。
当网购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时,“互联网+”已经来势汹汹,实体店的寒冬开始到来。生意难做,原本炙手可热的门店开始转让关门,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在三水西南老城区转悠一圈,就会发现许多老的店面纷纷关门转让,更有甚至刚刚开业一月就挂出转让告示。面对网络冲击,实体店如何应对,路在何方?
主动拥抱“互联网+”的浪潮,是实体店转型发展的路径。网购潜在的质量风险,一直是许多网购爱好者们担心的问题。对于实体店而言,店面品牌无疑让消费者更放心。在此基础上,拼服务拼价格又成为关键。在三水,一种趋势已经出现。依托于三水生活圈,一些实体店都开始触网,打造小圈子的自有品牌。就比如蛋糕店,网上有平台线下有实体店体验,进而通过各种活动聚集一定的朋友圈,订单络绎不绝。与此同时,送货上门等跑腿服务更是让懒人一族们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上述的诸多尝试,主要是关乎“吃”。相比其他行业,饮食行业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最少。即便是百度、美团也只是让人们有更多选择消费,刺激消费。客户不会转移。但服装行业就不同了,你面对的是阿里巴巴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竞争者,你如何取胜,如何吸引消费者?
单单从拼价格的角度来说,笔者并不看好实体店。即便是所谓的“线上线下”一个价,实体店的成本就在那里,如何跨越?再者,消费者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难以改变,他们依然会习惯性的相信网购的性价比更高。
拼不了价格,能拼的就是服务。其实“餐饮”行业的一个探索是值得尝试的,就是打出自己品牌的圈子。定位于某一种风格,能不能将有这些爱好的人聚集起来,定期品评试穿新品服装,通过活动形成圈子。
再者,店主们现在都习惯做“会员”制度。服装行业竞争激烈,但是竞争早已不再是区域性的。能不能实现“大会员”制度?就好比男装、女装,休闲、办公等各种不同风格的品牌之间能否实现某种程度上的合作,然后让消费者享受更多“串联”的会员优惠,或是有更多选择与期待。
拼价格的时代已经过去,服装也不再是一锤子买卖。对于实体店而言,能否真正给“服装”保修也是一些期望打造自身品牌的服装企业需要思考的吧。笔者认识的一个朋友就有开一间服装店,价格适中。网购潮流席卷而来,她的店面依然有着一群忠实的消费者。服装与价格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她所做的是,有顾客买了衣服,但有些小细节想修改时,她就会免费进行修改,然后对于一些秋冬或者皮具大衣帮忙进行一些保养。成本不高,关键是有了口碑,也有了信任,小圈子就建立了。最近,她把店里的朋友们成立一个朋友圈,定期分享一些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并组织了美丽姐妹的线下爬山活动和服装品鉴会。
联网裹挟前进的实体店,终究要开始更为残酷的竞争,没有谁能给出明确的方向与道路。就比如在“双十一”这样的节点,实体店没有动作可能惨淡经营,但是拼价格折扣终究只能算是被动应对,在此之外,也应该思考自己的特色路径与优势究竟在哪里,从而真正主动拥抱“互联网+”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