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快速成长之后,中国纺织工业开始步入增速换档的阵痛期,依靠资本要素投入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模式已接近尾声,依靠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正在建立。新常态下,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复杂,要确保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是gdp同比增长7%,经济情况是缓中趋稳,稳中有好。到二季度,主要指标增速企稳向好,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但是,国际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2015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表现出明显下滑的态势,国际市场也十分疲软,这对实业,尤其是纺织服装行业带来明显影响。
当前纺织经济运行情况
1、内需市场持续艰难
2014年以来,中国国内经济增速全面放缓,这对制造业尤其是纺织业的应变能力、抗风险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内需消费增速持续低迷,2014年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9%,增速较2013年下降0.7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增长10.7%,出现稳中向好趋势。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动力不足,仍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消费者对纺织服装家用产品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将逐步成为内需消费的主要特征。
由于消费不足,2015年1-6月,我国纺织工业主营业务销售收入3.24万亿元,同比增长5.34%,增速下降3.1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612亿元,同比增长9.22%,增速下降2.53个百分点,利润率4.97%,比上年增长0.21个百分点。从效益看,与2010—2014年相比,分别为6.46、6.29、5.3、5.49、4.76%,利润率逐年下降。其中,棉纺织行业(不含印染)主营业务收入10074.3亿元,同比增长6.11%,增速下降3.0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484.6亿元,同比增长4.37%,增速下降3.05个百分点。
二季度稳中有好的标志是大部分纺织类产品产量同比略有增长,增速有所回升,下降幅度收窄:纱产量1512.68万吨,同比增长2.12%,增速下降5.71个百分点;布产量269亿米,同比增长3.73%,增速上升1.1个百分点;化纤产量1885万吨,同比增长11.01%,增速上升3.95个百分点,其中粘胶短纤维产量128.73万吨,同比增长0.98%,增速下降4.88个百分点;服装产量113.71亿件,同比增长1.07%,增速下降2.31个百分点。纱线、粘胶短纤、服装生产增速继续下降。
纺织工业增加值从3月以后逐渐增加,3月份6.75%,4月份6.6%,5月份6.7%;6月份达到6.8%,高于全国工业平均6.3%的水平。
1-5月全国工业主营收入增长1.3%,利润增长-0.8%,其中:纺织工业主营收入增长5.3%,利润增长9.81%;上半年除电子信息产业主营收入和利润增长超过纺织工业外,其余大多低于纺织工业。这说明,在国民经济整体出现缓增长背景下,纺织工业已经出现稳中显好的势头。
2、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出口形势严峻
近年来,亚非地区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尤其是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目前亚非地区更具优势。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我国将逐步退出一部分低端市场。今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市场表现多不太理想, 美国市场虽有缓解,但远没有达到预期希望;日本、欧洲市场都无明显复苏迹象;新兴市场受发达国家震荡影响,波动较大。
2015年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1318.62亿美元,同比下降2.91%,降幅比5月份有所收窄。其中,纺织品出口556.53亿美元,同比下降0.55%;服装出口762.08亿美元,同比下降4.56%。降幅均比上月减小。为扭转出口疲软态势。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大力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推进一体化通关;加快出口退税进度;调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等。最近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下调,已经超过3%,在8月25日股市大跌之后26日央行又宣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何银行存款准备金下调0.5个百分点,这些都是中央调整经济政策刺激出口的举措。
3、纺织投资增长,新疆纺织投资热度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1-7月我国纺织行业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329亿元,同比增长16.04%;行业新开工项目9385个,同比增长12.58%,增速上升10.5个百分点。从新开工项目看,情况有所好转,信心有所回升。截止到2015年6月底,棉纺业实际完成投资993.5亿元,同比增长13.12%,投资增速上升3个百分点;棉织业实际完成投资332亿元,增长25%,投资增速上升15个百分点,棉纺织业投资出现好转。服装业投资出现较大增长,上半年实际完成投资2398亿元,增长26.53%,增幅上升7个百分点。产业用纺织品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长,1--7实际完成361亿元,增长24.38%;家用纺织品实际完成投资427亿元,增长25.05%,增幅有所下降,担仍保持较高水平。
今年国务院2号文件出台了《支持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国家及新疆自治区出台投资优惠政策,刺激各地大企业到新疆上纱锭,新疆投资热渐浓。大企业如:天虹、华孚、如意、金昇、震纶、恒天等都已签订投资协议,规模在100万锭—300万锭不等。我们担忧新疆出现纺纱产能增长过快、过热,我们鼓励最终产品如服装、家纺、针织、产业用纺织品到新疆去。国务院批准新疆在2020年产能为1800万锭(含新疆现有纱锭700万锭)超过部分不予备案,不享受相关政策。在市场不好产能过剩情况下,内地小企业大多停产,新疆投资政策优惠,每吨纱线生产成本比内地低3000元,新疆纱线竞争力大幅提高,明年开始,由于新疆及东南亚纱线的竞争,内地企业投资纱锭已经没有有竞争力,投资须谨慎。
4、结构性产能过剩的矛盾突出
新常态下,纺织工业增长速度也从过去两位数增长下降到一位数,过去高速增长时增加的产能出现过剩。大家还没有忘记,由于全行业亏损,1998年全国开始了第二轮压锭调整,经过3年实际压缩960万锭。到2000年,我们有棉纺纱锭3443万锭,压锭在当时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是必要的。压锭后国企改制,淘汰落后,分流人员,债转股,财政补贴,企业轻装上阵,1999年全行业扭亏,2000年全行业实现盈利。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开放棉纺工业开始新一轮的发展,纺织品出口增加,对纱线需求持续增长,到2014年,全国纱锭数达到1.3亿锭。从2011年开始国家实施棉花高价收储政策,棉花价格一度超过国际市场6000元/吨,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需求减少,而棉纺劳动力成本却不断上升,孟加拉、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凭借低劳动成本和棉花自由采购的低价优势,挤占了中国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棉纺工业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到目前为止,棉纺实际开机率仅为60%,有大约5000万锭产能闲置,多数小企业停产关厂,连续三年每年棉花使用量不超过800万吨。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世界发达国家经历过的必然现象,产业转移也是必然的。但是,要保持中国棉纱制造优势,转型升级、实现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以互联网+纺织的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被提出来。
与棉纺业有所情况不同的是化纤工业,2014年下半年起,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降,pta价格跌至4500元/吨左右, 聚酯长短丝价格随即下降,加上需求不足,化纤价格低迷,化纤工业出现严重困难。2014年化纤产量4390万吨,而“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末是4100万吨,化纤“十二五”规划提前两年完成。化纤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82%,目前开机率约70%,仅在今年计划投产的聚酯涤纶产能将达到366万吨。 过快的产能增长,致使竞争加剧,效益下降,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依然突出。最近,国内最大的pta生产企业远东石化宣布破产。
5、环保形势更趋严峻
今年3月,环保部下发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修改单。其中,涉及纺织行业污水排放标准的修改较多,包括调整cod排放限值,增设“总锑”的排放控制要求(0.1mg/l)等,并对纺织染整废水进行专门收集和集中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对大气污染的标准也出台严格要求,各地强令企业增加定型机尾气处理系统也十分严格,可见,环保形势将更加严峻。
中国制造2025,引领创新驱动新模式
今年5月19日,国务院发布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今后十年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题,德国正在推进工业3.0迈向工业4.0,我国制造业相当一部分还停留在工业2.0和3.0。例如中国棉纺织产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单机生产,自动化水平很低,万锭用工平均还在100人-120人,单机生产为主,要迈向自动化,尤其是智能化还有相当长的距离,目前已经有大企业引进、或采用国产为主的自动化纺纱生产线、自动染纱生产线。织布车间单机信息化智能化在一些企业开始采用,高端织机、erp系统的应用在逐渐被企业接受。
《中国制造业2025》提出了指导今后10年至30年制造业发展的20字基本方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在中纺联理事会上,王天凯会长指出:“按照国家关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纺织行业要牢牢抓住创新驱动,主动适应和引领行业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有进,着力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促进行业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造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我们纺织业承担着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的重任。要实现这一目标,创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树立创新意识,用新思路创造新效益,积极推动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