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多余广州的服装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和人士,首先是库存问题,存库服装最多时达到60万件,以每件50元的生产成本计算,单单积压的生产成本就达到3000万元。“
除了库存的压力,人工成本上涨也让不少商家难以承受。服装生产商童晖告诉新快报记者,在2008年以前,在出厂成衣的成本中,人力成本占30%,现在已经飙升至45%,也就是说,在过去几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了50%。
记者了解到,专业市场实现转型升级并不容易。就拿最新提出的“互联网+”来说,在服装销售方面至今仍是“说说而已”,“三现”交易仍是主流,店主们对电子商务似乎不怎么买账。
白马服装城的档主陈小姐告诉新快报记者,她认可电子商务可以节省店租、水电的优势,但她并不认为电子商务化是迫切的。“服务批发市场内有很多商户都有自己的工厂和仓库,我们开店,摆放的都是样板,客户现场看货、下单,我们联系后方生产厂商发货。客户肯定要到现场看,这件衣服用多少针、什么原料、设计的质量,这里光在网上看图片是看不到的。”她说,这种模式使得整个流通过程的各环节都互相依赖。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商户都认为服装批发市场的转型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存在较大障碍。而最大的障碍,就在于电子商务易引来其他商家模仿。一位蔡姓档主告诉新快报记者:“我看过一些服装批发网站,放上去的多数是旧款,如果客户要买‘爆款’,仍要现场看。”
不少商户赞成蔡姓档主的观点,他们称,这是行业特征决定的,每个商家都有自己的服装设计团队,不停推出新款,“没有商家会傻到一出新款就放到网上,因为一上网,仿品马上就出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商户之间很少到对方店里的原因,这些都是行规。”一名商户说。
一方面是商户对传统现金、现场、现货模式的依赖以及电子商务的冲击,一方面是市场管理方的一系列举措和各方的愿望。当两者相碰,必将引起阵痛。
市商务委副主任林国强认为,广州专业市场的特点在于投资主体非常复杂,这导致产业结构也复杂,所以转型升级是一项“巨大复杂艰难的工程”。
对于广州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市人大代表杨杰锋与陈平都表示,“广州批发市场的转型升级提了许多年,但是困境依然存在,并不是说转就能转的。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转不好,可能会对一个产业、一个行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杨杰锋建议,政府要做好指引与协调。他提出:“政府不能什么都包办,但规划与布局是需要政府做的。同时,要利用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做好转型升级。不肯转、固步自封的批发市场和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淘汰。要让企业对转型升级有积极性,而不是靠政府在背后推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