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刺激消费的税收政策再度发力。有媒体近日从财政部获悉,自2015年6月1日起,中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超过50%。
近年来我国“海淘”一族的规模不断扩容,去年我国的出境人数已超过1亿人,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人民币,而消费品种也从奢侈品逐步扩散至一般生活用品。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背景下,刺激内需已成为夯实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抓手。恰因此,吸引这些海淘族回流境内、提振“门前消费”对稳定当前宏观经济局势颇有裨益。从此次大幅降税的品种看,多为百姓日常必备品,刚性需求较为旺盛。再加上我国曾于2007年降低了部分家用电器、厨房炊具、餐具、眼镜片等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目前已有200余项商品享受进口关税降低优惠。价格是引导经济行为的核心要素,如若降税可以缩小这些日用品在海内外市场的价差,那么消费者不出国门就能购买到更多高性价比商品,生活品质及满意度将会随之提升。可见,有关部门此番降低关税之举释放出以财政让利鼓励个性消费的政策信号,对惠民生、保就业、促转型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通过关税工具能否最终撬动进口商品终端零售价仍有待观察。一款海外商品长途跋涉走进国内柜台,除了需缴纳关税之外,在其售价中还包括了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不菲的运输费用等。所以,关税降低对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心理层面,实际降价数额并不一定非常明显。此外,厂商还会根据市场供求、形象定位等因素对商品品种及价格进行调整。例如,限量、限价等营销手段被许多国际品牌所惯用,尤其在忠诚度普遍偏低、品牌文化植入初期的内地市场,价格下行有可能面临高端客户流失的风险。恰因此,一些高端化妆品、箱包等品牌在内地的定价会比欧美高出至少三分之一。对于这些商品,关税调整对其售价的影响甚弱。就此而言,活跃国内进口商品市场除了关税减让之外,有关部门还需通过推进税费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降低各种中间成本,全方位引导进口商品价格走向“亲民”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在追求消费者剩余最大化之外,一些海淘族更看中海外品牌的口碑,他们对某些商品的关税税率高低并不敏感。因为对于奶粉、保健品等关乎身心健康的商品而言,消费者对其质量瑕疵是零容忍的,而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直接将众多需求者推向了海外市场,甚至引发了一波海外婴幼儿奶粉抢购潮。对此,管理部门有义务在厘清市场秩序、优化竞争环境、培育民族品牌、夯实质量监督等方面多做努力,尽早编织起一张食品安全网络,让民族品牌重新赢得国人的信赖。
激活国内消费市场牵涉甚广,在降低日用消费品关税之后,有关部门还需有针对性地拿出更多改革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