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2011年棉花季国际棉花价格激增期间,棉花价格在2011年3月cotlooka指数,以每磅2.30美元多的价格创歷史新高,中国大陆引进新的棉花政策,就是以每吨人民币19,800元的保证价格,每磅约1.37美元全力收购棉花。
在2011年后半季,一旦国际价格及中国大陆棉花价格跌破这波水平,中国大陆政府就着手以最低固定价格,分批收购中国大陆产製棉花。在往后的几年中,中国大陆储棉政策导致了中国大陆国家储备局内有庞大的棉花库存。根据国际棉业谘询委员会icac在2013/14年季末报告表示约有120万吨库存量。棉花价格波动在中国大陆推出了最低棉花价格政策结合后,对全球棉纱贸易有何长期影响?
观察2003至2013年间棉纱(棉花比率大于85%)的贸易数据,在2009年中国大陆进口95.4万吨,到2013年激增至197.2万吨。同时中国大陆棉纱出口在2010年的436,641吨到2013年下跌至2013年383,066吨。
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受益于此政策的发展。例如,印度能够扩大棉纱出口到中国大陆。而中国大陆在2009年从印度的进口将近73,982吨,2013年则达到约623,230吨,成长了742%。中国大陆还从巴基斯坦进口,2009年进口381,421吨,到了2013年则增加到588,495吨,成长了54%。至于从印尼进口备受关注,从2009年至2013年成长291%达64,648吨。中国大陆自越南进口自2009年的73,651吨,2013年暴涨到238,312吨,成长224%。令人觉得有趣且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从美国进口,儘管是进口数量为低水平,2013年与2009年相比,令人难以置信成长率达4,206%。
在2014年,中国大陆进口棉纱仍相对较高。在2014年前11个月,进口额约达170万吨,相较2013年同期约低于5%。相反地,虽然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进口量分别地下降了约15%和20%,而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如印尼则增加近40%,乌兹别克和越南二地区则增加约55%。
总结而言,在2010和2011年歷史新高的棉花价格实际上对所有棉纱的製造商产生负面衝击。在2011年中国大陆引进最低收购价直到2014年,其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导致中国大陆进口棉纱大幅增加。几乎所有的棉纱生产国都能够增加生产和出口。2013年超大输出量的印度也成为中国大陆棉纱最大的出口国。在2013年美国在出口量上则有非常强势地成长。
随着棉花政策从最低收购价体系到直接补贴制度的转变,中国大陆国内棉花价格更接近国际棉花价格,处于相当低价的状况。这应该会强化中国大陆棉纱生产商的地位。在此背景下,可以预计,在2015年中国大陆的棉纱进口应比2013年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