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品牌正在掀起一轮涨价潮。日前,zara、h&m、c&a、next等8家公司组成联盟,支持提高代加工厂工人的薪资待遇,与此同时,这些品牌集体表示,工资的上涨“将反映在采购产品的离岸价格上”。
今年多次传出涨价消息
目前,快时尚品牌们以“低价穿大牌”的策略快速地抢占市场,然而主打价格牌的“快时尚”也正在面临用工成本的集体上涨。zara、h&m、c&a、next、primark等八大服装零售公司已组成联盟,支持提高柬埔寨的代加工厂工人的薪资待遇。在给柬埔寨有关部门的公开信中,这些快时尚品牌集体表示,工资的上涨“将反映在采购产品的离岸价格上”。这意味着,这些品牌的产品将会涨价。
除已公开的内容外,联盟声明还提出将提高工人的技能,改善工作环境。对此,行业内部人士透露称,这些品牌产品价格的上涨恐怕将难以避免。
在此背景下,日前,h&m hennes & mauritz ab (hmb.st)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称集团多年来致力提高柬埔寨纺织行业工人工资,在多方会谈之际希望再次联合其他零售商阐明该立场。h&m hennes & mauritz ab (hmb.st)在2013年底及2014年4月两次公开表示将为孟加拉国和柬埔寨等国家的纺织工人提高工资,与此同时集团亦警告因为提高工人工资可能带来的产品涨价。
分析人士认为,确定新的工资标准并正式执行后,消费者就将看到终端产品的成本转移,由于这已不是“快时尚”第一次被传涨价,因此快时尚品牌涨价已是趋势,但涨幅不会太大。
其实,以价格为主要优势的快时尚品牌今年已多次传出涨价的消息。今年6月,连锁品牌优衣库称,将在日本本国提价约5%,这是快时尚品牌首次涉及新品上市的全面提价。不过,涨价尚未波及中国市场。
多家品牌业绩表现出色
尽管一再掀起涨价潮,但快时尚品牌披露的业绩却仍然有着较为出色的表现。旗下拥有zara、massimodutti和pull&bear等知名品牌的西班牙“快时尚”巨头inditex集团宣布,今年首个季度取得11%的业绩涨幅。今年头三个月,集团旗下各品牌在全球26个地区共新增了53家门店。
另据h&m公布的5月份销售数据显示,含税总销售按本地货币计算实现19%的强劲增长,远超分析师预期的12%,是去年11月以来的最大增幅。此外,迅销集团今年第二季度业绩显示,在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累计的第二季度综合业绩显示,综合销售净额7643亿日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3%,但是其收入净额较上年度同期减少1.4%。事实上,优衣库海外表现更是出现大幅度增长。
津城店面尚未开始涨价
“十一”假期期间,记者也走访了位于滨江道附近的多家快时尚品牌门店,几乎每家门店内都挤满了前来挑选衣服的消费者,当记者问及公司近期是否上调了产品价格时,h&m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并不太清楚,不同款式的服装经常有各种活动,并且价格也会有所调整,大规模的调价目前还没有。”而在另一家“快时尚”门店刚刚买了件大衣的李小姐表示,“现在商场没什么名气的牌子也特别贵,反倒是这些快时尚品牌,又有名气价格又不是特别贵,即使稍微提价,我也是可以接受的。”
专家观点:价格仍是杀手锏提价或流失客流
从元老级别的zara、h&m、优衣库到gap、c&a……快时尚品牌正在近似疯狂地抢占着内地市场,并且其凭借着价格低、花样多、款式新、折扣大的诸多优势,也在短时间内牢牢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的心。
然而,在快时尚品牌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暴露出的各种质量问题也应当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今年上半年,在396例质量安全不合格的进口服装中,不合格批次最多的前五大品牌中有4个为快时尚品牌,分别为forever 21、zara、h&m和mango,不合格数量达107例,占所有不合格的27.02%。据统计,进入中国市场以来,zara已有10余次登上黑榜的记录,而h&m也有近10次。这些屡上黑榜的“快时尚”服装,基于对成本控制的考虑,早在设计阶段就已将高质量、使用期长的面料排除在外,为了追求低成本而频繁更换成本更低的原材料和代加工厂已经成为常态。然而,这些频频爆出的问题似乎并未能真正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相比于质量、品牌知名度及服装设计理念来,“快时尚”能够在国内吸引大量消费者的法宝还是价格。本轮8家快时尚品牌的集体提价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客流的流失,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服装业供大于求,直接影响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就是服装终端价格而并非成本,“过高的服装价格势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动力,这也就是为何消费者频频转战网络卖场进行淘货的原因。”
与此同时,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大品牌或者进口品牌不代表质量就好,在选购服装时不要盲目追求进口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