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刚过去半个月,福州三山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又担心起来,怕这学期又会被要求买新校服。不少家长向记者反映,该校以往曾强制学生买校服。家长说,家里起码有十几套校服,因为孩子在里面读书,老师叫买就只能买了。一个学期两套,1年下来就4套,读了3年就有十多套了。他们希望此事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9月18日《福州晚报》)
校服,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管理利用好,自可在教育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不然,一味强订“滥”穿,贪多求新,只会让教育走偏。
显然,福州此小学一年4套,3年就有12套的做法,太极端,也很不应该。论其价,虽说一套衣服几十元,只是一包烟的钱(该校校长语),可体现在家长感受及教育效果上,未必就这样轻飘飘了。毕竟,一套校服几十元,四套就是二三百元,三年下来12套就六七百元。钱还是小事,关键的是,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以其一年四换装的节奏,在其“买也匆匆,穿也匆匆”中,这“各领风骚几十天”的衣服,最终又该如何处理?
学生对校服“滥穿”,只因校方“强订”。事实上,学生这种穿着上的“俯首听命”,在许多中小学普遍存在,只是没福州此学校这么严重罢了。究其因,固然有学校方面搞活动、统服装、展风貌之需要,但其中亦不排除有“形式主义”作怪,有“面子心结”的影响,甚至不排除一些学校与服装厂有“内幕交易”。
规范好校服订制,盘活好这一教育资源,教育管理部门负有主要责任。比如出台文件,严令禁止其中的“私订硬派”,并有相应细则及有效的监督处罚措施。学校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比如在校服采购上,尽量保持款式及颜色的前后统一,以求长久耐用,能够旧衣新穿;比如引入有家长、学生代表参与的“订购”模式,不搞“一言堂”……
校服小天地,管理大文章。显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育资源,使其在学生节约意识培养、良好形象打造、民主精神启蒙、务实作风培育上发挥更大作用,而不是腐败的“滋生地”、形式主义的“集中营”、官僚作风的“显摆处”,还需人们做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