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步步为营、攻城略地,传统百货业笼罩在一片低气压之中,百货之痛已近乎成为整个业界共同面临的尴尬,在这个“最坏的时代”里,很多国内外传统强势百货都难逃劫难。
日本零售业在华艰难前行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零售企业迈开了进驻中国市场的步伐,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零售行业的第一批拓荒者。在中国零售行业飞速发展的20年间,相较于法、美、韩等数家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的表现,来自日本的零售企业似乎显得有点逊色。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超市,在苦心经营9年之后,大荣超市走向了倒闭。而作为日本零售企业巨头之一的伊势丹,在中国的经营却始终匍匐前行,继上海华亭伊势丹倒闭后,2013年5月31日,陪伴沈阳市民走过5年的伊势丹太原街店宣布关门,远在千里之外的南京亚玛达也在同一天宣布关张,曾经风光的两家百货共同以惨淡的收场告别了中国市场。
一年过去了,日本零售企业在华的低迷状态却并未得到缓解。
今年4月,华堂望京店宣布闭店,所处商业建筑以写字楼出售。近日,华堂商场北苑店也即将闭店。华堂商场隶属于日本伊藤洋华堂公司,该公司作为日本零售业巨头之一,业务范围涉及零售、餐饮、加工、金融和印刷等众多领域。自1997年开始,伊藤洋华堂涉足中国的流通业,相继在成都和北京两地建立了合资企业,并把在中国国内建立全国性的连锁商店作为其市场拓展的基本目标和战略。多年过去,伊藤洋华堂在北京地区的业绩始终差强人意。
记者日前实地走访了华堂北苑店商场,一探其闭店究竟。远远看到,商场的各个出入口大门均已贴上红色的“闭店感恩sale”的条幅,工作人员也向记者确认了闭店日期为9月1日。
位于地下一层的超市顶棚挂满了闭店打折促销的条幅,但生鲜区依旧持续供应着新鲜的商品,正在购买促销饮品的郑女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我很喜欢华堂的超市,食品种类齐全而且新鲜,感觉品质有保障。”一位超市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自从闭店感恩打折促销以来,超市的人流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因为有各类优惠活动所以吸引了更多的人来购买。
但楼下超市的热闹掩盖不了楼上的冷清。楼上的卖场区已经有个别品牌撤出柜台,取而代之的是特卖花车和临时入驻的促销品牌,品牌商家也大都进行着感恩优惠活动,但环顾四周还是人迹寥寥。一位店员向记者透露,打折促销以来,商品销售量依然没见起色。客流量还是很少,到店顾客也是以观望为主。
居住在附近的小林对记者直言了华堂的问题:“虽然华堂商场整体服务很到位,但是品牌实在太少,款式也不新颖,而且货架和柜台经常换位置,这样使得每一次来购物都很麻烦。”另一位正在购物的刘女士表示:“几家华堂商场的模式都差不多,整体感觉购物环境缺少吸引力,货品有些陈旧,并不像期望中的日本商场应该有的样子。”
商业地产顾问、北京远洋东方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李沐天对媒体表示,华堂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业态的单一和无特色的品牌。中国地产商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永平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华堂商场进驻中国市场主要以一种介于百货与超市之间的联合经营模式,以超市的生鲜优势为主打,但如今本地超市在生鲜方面做得很好,品牌种类和服务水平也达到一定标准,因此使得其生鲜优势并不明显。”
同时,王永平还认为,日本零售企业在中国的经营主要是出现参差不齐的发展状态,南方市场明显优于北方。他这样分析成因:“首先,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欠缺灵活性,对本土化东西不太认同,没有充分掌握中国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其次,日本零售企业的优势并不是特别明显,独有品牌不多,品牌规模不够;再次,市场的选址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经营情况;另外,中日政治的紧张局势也影响了日本企业进一步拓宽中国市场的信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研究日本经济多年,他指出:“日本在华的企业从来就不采取并购的策略来发展和扩大市场份额,在战略上畏手畏脚,普遍采取战略收缩。”相较于其他欧美零售企业如家乐福、沃尔玛等拿出大笔资金进行战略投资,并且灵活周转于政府和品牌公关,日本企业在前行路上显得单薄吃力。
飘零的北辰百货
尴尬的不止日系百货,国有大型企业北辰集团旗下的百货业务也正在逐渐进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状态。8月中旬,北辰实业发布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其上半年,商业物业实现营业收入1.57亿元,同比下降9.99%;税前利润为174.4万元,同比大跌69.76%。在北辰实业投资物业、发展物业和商业物业3个板块中,商业物业利润占比持续萎缩至0.3%。
记者实地走访了北辰旗下北辰百货亚运村店与时代名门两个定位不同的百货大楼,发现虽然问题各有不同,却都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与市场需求格格不入。
北辰时代名门是京城北部首家定位高端的会员制时尚百货,曾吸引爱马仕、欧米茄等众多国际一线品牌入驻,更被视为是北京高端商业地标之一。时至今日,时代名门一身华贵之气尽数褪去,几乎沦为特卖会。人流量最大最密集的一楼,已经鲜有顾客,好几间商铺都是铁闸一拉闭门谢客。越往上走,愈发冷清,简直给人以人迹罕至之感,好几处收银台前都没有服务员,电脑也成黑屏状态。到了五楼,记者只看到3家开门营业的商铺。
而开门营业的商家中,基本都是服装类,打折、特卖会和花车促销的又占了大多数。某家特卖会的营业员小赵告诉记者,自己公司的旗下品牌在商场内一共设了6个点,4家都是特卖会,只有两个是专柜。打暑期工的她上班一个多月,上班时间常常处在“打苍蝇”的状态。“平时根本没什么人来看,买就更少了。周末能稍微好点,我印象里最高的销售记录是一天卖了一万两千块。”小赵同时还抱怨道:“这楼里也没地方吃饭,我们吃饭都得去路边店里或者附近的商场里,真不方便。”
在时代名门的入口处,就挂有某地皮草皮革促销的海报,一间高档百货的格局转变,由此也能窥见一斑。现在的时代名门,商家入驻率不高,品牌层次普遍不高,这直接带来了无人上门的结果。缺乏餐饮等配套服务,则令既有的客源也加速了流失。
人流量还不错,餐饮等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善的北辰购物中心情况又如何呢?现在还将一楼这种黄金地段设为超市的布局,放眼全国也可谓少之又少,但北辰沿用这个格局长达20年。二楼到五楼则分布着首饰、女装、男装、床上用品和电器等。整个商场的硬件设施,商铺格局,货品陈列都给人以老旧之感,商场间的消费人群,也以中老年人为主。
记者随意走进一家女装店,发现其服装标价多为4000之上,外套类更是过万。店员告诉记者,这个品牌来自意大利,全部纯手工制作,更能按顾客要求将既有款式的服装在意大利加工裁剪之后寄到北京。附近店铺的产品价位和品牌定位也大都与这家店接近。但下一层楼之后,记者就看到诸多快消类女装品牌,其价格大多在数百或刚刚过千。
对于曾经独领一方百货业风骚的北辰购物中心亚运村店来说,现在已经陷入了总体陈旧、品牌定位不清,高中低档混合杂乱的状态之中。
旗下百货逐渐式微的状况也令北辰集团担忧,北辰方面公开表示,北京商业项目供应持续增加,网络购物高速增长,为应对市场竞争和需求变化,通过改进品牌组合、引进生活体验式和娱乐业态方式,调整和丰富服务功能,已成为传统商业创新发展和抵御电商冲击的主流模式。可惜的是,虽然北辰方面有革新意识,但在上述两家百货之中,革新之举还难窥其踪。
据相关数据表示,2014年上半年,国内零售行业总体关店总数达到158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5家。从宏观上看,零售业经营业绩下滑是整体趋势。对于传统的百货行业来说,惯有的盈利方式是扣点或提成,这也意味着它们过度依赖入驻品牌,在互联网时代的电商冲击之下,再加上租金成本不断上涨,让百货业的日子越来越难熬。
百货行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并不是日系百货和国资百货所独有的,陷入困顿局面也远不止上述几家,如何拿出相匹配的战略升级调整来适应变化,是整个百货零售业所共同面临的发展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