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货集团试水自有品牌案例浅析
燕莎百货
燕莎是国内首尝自有品牌之味的零售企业,上世纪90年代就推出了“燕莎”牌衬衫。初期的机缘因接手买断了法国绅浪的小号产品,随即贴牌燕莎试探经营。
由于非战略性研发,后续市场反应平平,未有更多发展。百盛紧随其后丰富了品类,除衬衫外增加了领带、t恤、毛衫等,前无经验借鉴后无市场反馈分析,不久便暴露了定位不清晰的弊端,未能获得市场的认同。
银泰百货
银泰与衣索服饰共同投资了女装品牌“just in time”,银泰提供品牌和资金,伊索提供设计师和卖场经验。品牌定位于年轻时尚的中端消费者人群,单价销售在200-1000元之间。银泰为试水做了充足的准备,从市场推广计划的完成到买手团队的组建,直接走入自营组织模式,首次入店选取了北京和南京等城市。从品牌支出上看,比同类其他品牌节省了相当的费用,现场同时配有专业人员做搭配辅导。相比较直接贴牌,银泰的探索之路更多利用市场资源进行整合。
金鹰百货
但银泰也仅仅停留在二维的探索结构中,在近期金鹰收购skinmint的火热报道中可看到,更加立体的合作已经出现在零售百货业。金鹰商贸收购了美国品牌经销商 skinmint 60%的股权,被不少人戏称为大小姐的“玩票儿”之作。首批入驻的三个美国品牌为:pour la victoere、rovimoss、kelsi dagger,均为流行轻奢。从趋势而言,金鹰紧跟轻奢当道的潮流,接机将新入品牌插入原有定位体系当中,通过买手制和代理制引入更多国际品牌,加强自营方式运作,未来更是会在全国门店中引入买断型品牌商品。对一向大手笔的金鹰又一次领先于行业转向的前列,业内声音各有不同,部分认为这不过是新增驻店品牌的另一种方式,短期内会达到提高销售额增加毛利率的效果,但在主力店本身的扩张问题尚不能解决,上海已经闭店换血,买手制是否能真正突围尚未可知。
南京新百收购英国hof
另一个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收购事件,莫过于三胞集团子公司南京新百收购英国老牌百货 house of fraser。交易价格共2亿英镑,南京新百收购了hof公司89%的股份,是中国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零售业境外投资。hof独有的渠道优势可为南京新百打开海外市场的大门是普遍共识。如hof的独有品牌一旦成为南京新百的自有品牌,毛利的增加和品类的扩展将手到擒来,hof对产品的设计和质量控制性强,特需经营又会降低整体风险。但市场是否会接受,还无法妄下定论。
house of fraser品类构成
house of fraser
通过自身渠道优势和影响力将其引入中国,为其提供亚洲供应链,降低自营品牌成本,60%的品牌是自有品牌,改为中国代工,提高利润率。hof中51%的产品价格低于40英镑,40-80英镑产品与竞争对手类似,高端销售拉高营业额,中低端销售较弱。可能降低新百销售额,通过新百输送到其销售渠道扩大销售量,增加销售额,提高利润额,将两者自有品牌推广到更多渠道。在英国市场基本饱和,向外扩张为更好选择,截止2013年1月26日,总资产9.07亿英镑,负债率8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