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阿克苏  染料  生态  纺织  服装  服装定制  卢比  中俄  染费  缅甸  人民币  皮棉  盛泽  美棉  降税  不染色  环保  丝路柯桥  化纤  库存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资深人士评说2013年6类重点策划

   日期:2018-11-29     评论:0    

行业趋势

大小企业回归“投资理性”

□ 李燕立(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从2013年整体发展形势来看,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处于稳步增长,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推动行业生产和销售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在刺激更多的行业投资。

从企业投资来讲,2013年企业家投资逐渐回归理性,不再盲目上线、盲目扩张,投资方向开始向更高层次转变。以纺粘生产线为例,据纺粘分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投入安装和即将投产的sms、3s非织造布生产线有七八条之多,将增加纺粘非织造布产能3万吨左右。很多人担心会因此造成产能过剩,但事实不会如此,几万吨质量较高的产品连续上市,实际上也在同时淘汰产能低质量差的产品,不用国家及行业硬性规定,小批量低质量产品卖不出去便自动挤出,这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道路,也是促进市场进步的良性循环。

从技术进步来讲,尽管2013年产业用市场已经产业化的高端国产技术成果不是特别突出,但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开始将技术研发提上日程并纳入自身发展规划,在未来的3~5年之内将会有明显效果,有些相对成熟的技术在未来2~3年之间就可以投入使用。

从企业利润来讲,统计在内的规模以上产业用企业2013年均实现利润增加,而中小型企业仍旧相对困难。不过可喜的是,不少民营企业家逐渐明白,现在的企业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成本竞争,而是技术与实力的竞争。中小型企业发展必须讲究技巧,同质化道路走不通,就要另辟蹊径做特殊品种的产品。目前看来,单纯的非织造卷材生产已经不能支持小企业生存,而产业用所属的其他领域种类多、道路广,的确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2014年行业仍将保持跟去年类似的发展状态,其中过滤用、医疗卫生用产品仍保持高速增长。据生活用纸协会统计,目前产业用产品在医疗卫生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达到70%,而在“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这一比例还会不可逆转地扩大。

安全防护、结构增强、土工建筑等领域都诞生了不少新产品,有些已经具备了规模化生产能力,但市场推广能力还须提高。例如,国内企业生产的矿井员工用防护服质量已经不错,但是大部分矿山老板仍旧按惯性选择价格便宜的普通制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推波助澜。交通工具用产品的发展障碍主要集中在打入国外车系较为困难,因为其本身就有自己的供应商,因此企业的努力方向就是以自己产品的优质廉价慢慢渗透,逐渐突破防线。

产业配套

人为门槛搅乱“利益格局”

□ 王桦(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目前国内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在原料供应方面的整体情况相对乐观,但是在面对上游原料供应商的时候,因为不了解原料性能耽误生产的情况时有发生。尽管国家及地方政府并没有偏向进口或扶持国产原料,但不少企业仍然选择进口原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推卸责任”:假设是进口原料,那么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大家会认为是原料本身的问题或者是设备及生产环境问题所致,跟生产厂家没有多大关系;而如果原料是纯国产的,那么一旦出现问题,很多人会直接联想到国内特有的商业模式,即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那么这家企业就要承担各种负面影响。由此说来,企业在选择原料时的利益担忧,导致游戏规则并不规范。

而企业面对下游用户同样也存在着难以打开局面的问题。一方面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没有进行调研,不清楚产品的市场份额,只顾埋头生产,目前国内的纺粘产品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过滤产品也出现产量大、压价厉害的问题,企业生存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了解清楚客户的使用要求,例如不了解建材行业的使用要求,不了解水过滤材料的性能要求,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价格太高就是部分性能不达标或超标。

再者,惯性思维也会影响产品的上下游衔接。如果一个产品是全然陌生的且需求呼声很高,那么它进入市场会相对容易一些。而如果之前市场上已经存在这种产品了,想要用另一种产品来替换它,则需要用大量的时间与经验去验证它有更新更好的效果。举个例子,我们的pps过滤材料在最初进入煤炭厂的时候被告知需要2年以上的使用业绩,大家都不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pps在推广前期遇到极大的困难。之后有一些“胆大”的煤炭厂开始尝试使用,后来发现效果不错,pps才逐渐被应用推广开来。

产业用企业要想克服上下游衔接不通畅的问题,必须加强多方面的合作。其中,政府、协会及相关机构的引导一定要做到位,尽管目前是市场经济,但相关的行政干预仍旧很有必要实施。以屋顶防水油毡为例,尽管物美价廉,但房地产开发商却并不了解,仍旧一味地使用原先的针刺织布,如果这个时候相关机构出台一些政策,规定只能使用某种等级以上的产品,相信我们的产品在推广方面一定会顺畅很多。

市场选择

优化集聚凸显“浓缩主体”

□ 胡军波(湖北仙桃市张沟镇党委书记)

作为市场的“高浓缩主体”,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集群彰显明显的集聚效应,便于实现产业链条的日趋完善。同时,在产业集群中建立非织造布生产力研发中心,可以实现联合多家企业共同出力,组织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促进行业标准的建立、发布及产品检测,开展职工技能培训等多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从源头带动产业用产业集群升级调整,还可以适当减少企业个体的资金投入。此外,集群建设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尽管目前国内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集群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例如江苏阜宁地区、山东泰安地区、湖北仙桃地区、绍兴夏履等地的产业用集群都在快速扩张,并且产业规模几乎可以保证以20%以上的速度扩张,但从长远来看,我国产业用集群建设仍然面临着国际、国内等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优化提升面临巨大挑战。

一方面,产业用产业集群内部分工局限在价值链的上下游产品之间,同一层次产品同构性比较严重,造成内部的竞争大于合作。同时,在管理培训、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出口业务等方面都是由企业分散进行,缺乏专业性的中介服务机构和公共部门,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发挥集群优势来弥补中小企业自身资源不足的缺憾。

另一方面,成熟的产业集群体现在建立完善的分工合作体系,进而形成整体竞争力,形成集群的区域品牌和区域品牌下的企业自有品牌,最终体现为集群具有较高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形成对集群未来走向的路径控制能力。国内的产业用集群虽然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成熟度普遍不高。

为了进一步加快产业用集群建设的速度与质量,2014年仙桃市政府应当紧紧围绕延伸产业链条进行招商引资,引进和发展一批企业填补产业断层。具体来说,一是引进产业用机械设备制造商;二是引导和开发各种工艺的非织造布产品生产,产品的品质决定制品的产业开发与市场开拓;三是拓展多个领域的产业用制品加工,推动企业在稳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改变现有制品和产品档次偏低、应用领域较窄的格局,推动产业用产品向中高档发展。

上市公司

ipo重启不惧“估值陷阱”

□ 刘杰市(广东复合非织造材料公司董事长)

ipo重启将困扰2014年的创业板市场。2014年1月份登陆创业板的公司,发行市盈率应该不会太高,这也有可能会导致整个创业板市场估值推倒重算。一方面,创业板在容量扩大后,如果没有更多资金涌入,那么估值下降发生的概率将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创业板目前存量资金中的投机炒作资金较多,这在市场出现恐慌情绪时容易让人选择出逃。

尽管眼前的情况不是十分乐观,但这并不会阻挡公司上市的脚步与决心。公司目前已经聘请注册会计师介入完成有关公司上市的审计工作,并且完善财务报表和原始凭证。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市场无序竞争之后,有头脑的企业家都会逐步感受到,上市是低成本快速融资的工具,不管是私募股权融资还是证券市场融资,股权投资市场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而且最重要的是不用担心返本付息。

对于经营者来说,提升企业的利润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增加营业额,二是降低成本。公司上市之后,必然会按照规定引进一套合理科学的公司治理方案,并且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财务体制,这对于压缩管理成本、加快库存周转速度、提升企业整体信誉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股市像个放大镜,做得好或做得坏,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应。上市可以增大公司治理的弹性,家族企业上市可从封闭的家庭体制迈向开放式。此外,上市公司有独立董事,他们都是各个行业的专家,这就相当于低价请了个身边的专家。

产业用纺织品市场在近10年内快速膨胀,不论内销还是外销都取得了极大进步。但是在这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企业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在国际国内市场建立起可靠的并且响亮的品牌。没有品牌效应的支撑,企业终究是小打小闹。但是上市可以促进,甚至大大提升企业的经营活动,特别是在品牌方面效果将十分显著。首先,企业在上市前后,会通过媒体发出很多相关的分析文章,投资者和散户也会天天关注,这绝对是一个不花钱就能够打造品牌的途径。其次,从上市伊始,政府和社会都会特别关注,社会上有口皆碑将成为企业的信用保证,并提升企业的无形资产。再次,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在银行里能得到的融资支持是不一样的,如果企业上市,那么信用等级将得到数倍提升。

管理提升

技术管理难逃“痛苦蜕变”

□ 郭秉臣(原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部教授)

在绝对“技术挂帅”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行政管理远没有技术管理的难度大。非织造行业发展迅速,但是技术人员的成长却始终没有跟上行业的发展速度,于是掌握核心技术的骨干员工便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因价值感倍增而生成傲骄之气在所难免。不少企业为了突出“技术”的重要性,常常赋予技术部门特殊权限,比如减少行政汇报、参与产品研发,甚至随同售后直接作用于终端。

有的企业则大手笔投资技术部门扩建,曾经有一家企业为技术中心配备了主任、副主任、科长等多个负责人,结果经常出现意见不合、影响生产的结果,最终在无奈之下撤销该部门才得以息事宁人。

于是,“用一种力量制约另一种力量”成为企业在实际运行中总结出来的又一套管理哲学。许多企业尝试通过增加部门建制,强化内部管理的梯度设计,但随之爆发的问题是“外行管理内行”,行政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立场不同极易引起内部纠纷。

目前,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都面临着三重问题:一是管理规划性差,二是管理合理性差,三是管理制度化建设不完善。换言之,完善的制度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而实现合理性则需要完整规划的引导,要想有完整的规划却又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因此“规划性、合理性、制度化”堪称完美管理的闭环逻辑。

不少私营企业的管理遵照“老板说了算”的规章制度,忽视信息渠道建设,对国家政策变化、行业信息更新了解不及时。体现在用人方面,如果老板喜欢听话的员工,那么即使该员工技术水平不高也会重用;相反如果老板喜欢会干活的员工,那么即使这个人不怎么听话也不影响前程。这样的择人方式对于原本就难管理的技术团队更显混乱。企业关键是管理,但难在技术管理上,老板要管,各级领导也要管。要管要理,管要管好,李要理顺。

国内产业用企业要想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借鉴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十分必要,例如美国杜邦公司、日本丰田公司的系统化管理模式等。国内知名的非织造布生产企业福建恒安集团就曾经陷入管理难题,导致公司经营困难,直到后来引进国外相关企业的管理专家对公司进行大规模革命性的整顿,公司运转逐渐步入正轨,才有了今天每年几十亿元的销售额,而中间过程可谓是“痛苦的蜕变”。

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对垒“师生缺口”

□ 封严(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专业年级组长)

尽管经历了最难就业季,天津工业大学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2014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仍旧乐观。截至2013年12月份,已经有近2/3的学生联系到实习或工作单位;其余1/3还没有确定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有的是因为个人就业意愿不强烈,有的则是手握多家公司的录用通知犹豫不决。然而这份“乐观”还能持续多久却不敢兀自断言。

眼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生“隔行就业”的问题越来越普遍,专业流失率不仅是对固有教育资源的浪费,还将在不远的未来造成行业的结构性人才缺口。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入学之初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不高,不少同学都是被调剂过来的,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二是学生的就业期望值不高,相比车间较为单一的生活,学生更加期望到外边世界中体验白领、金领的生活。随着社会风气浮躁化的加剧,这种情况可能会愈演愈烈。突破这一悖论,需要院校与企业共同面对联手攻克。

更让人担忧的是,前段时间有不少高校反映非织造专业的专职教师招聘困难,甚至有些校方开始考虑取消这一专业。虽然这可能是暂时现象,但其背后隐藏的专业危机却不得不引人深思。高等院校的教师需要博士学位,而最早成立独立的非织造专业是在2005年,到现在不过8年时间,因此聘任教师的范围必然较窄。随着专业人才的不断培养输送,这一问题或许在未来2~3年便可缓解,但是联想到“专业流失率”的话题不免再生忧虑。

“校企联合”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的效力常常受到现实的制约,例如学校每年都安排学生利用最后一个学期在企业完成毕业论文,但是就业压力增大和学生心理因素不稳定使得这种有价值的“行业勘探”逐步沦为简陋的“性能测试”。为此我们学校多次邀请如今在金三发、诺邦无纺、鑫华等国内著名非织造企业已经有所成就的师哥师姐回校宣讲,手把手带后来者走进车间,目的就是要将企业生活尽早融入在校生的思维。

在与成功案例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合理有序的晋升路径是留住人才的关键要素,“高级猎头”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代年轻人小马快跑式的职业规划,即两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目前业内不乏骨干人才通过猎头寻求到更高的职位。上有科学的职业目标设计,下有系统地基础教育托底,“物尽其用”的人力资源模式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