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阿克苏  染料  生态  纺织  服装  服装定制  卢比  中俄  染费  缅甸  人民币  皮棉  盛泽  美棉  降税  不染色  环保  丝路柯桥  化纤  库存 

前瞻2014年:中国经济新“视界”

   日期:2018-11-29     评论:0    

今年以来,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冷静把握经济大势,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坚持底线思维,稳定社会预期,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开局。肯定良好开局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风险和挑战。向内看,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经济运行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向外看,世界经济仍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国际市场争夺变得更加激烈。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新信号:延续稳中向好之势,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明年经济工作的核心要求,既要稳中求进、又要改革创新。

1、提质增效“放宽经济增长的“视界”

岁末年终,东莞,三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平正为转产前的准备工作忙里忙外。公司前不久贷款更新了设备,打算从生产利润微薄的台式电脑电源转向附加值更高的平板电脑电源适配器。然而,就在上半年,这家小企业还在为生存发愁。“订单大幅减少,成本上升又快,公司经营困难。”谢平说,“国家出台了不少帮扶小微企业的好政策。现在,终于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我们要抓紧转型升级,为今后发展做准备。”

2013年,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迟缓,部分新兴经济体陷入增速下滑、通胀再起的“两难”困境中;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种种矛盾叠加之下,中国经济面临严峻形势。

困难面前,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保持住了政策定力;同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培育消费热点、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新兴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扩围、严控产能盲目扩张、全面清理违规在建项目和建成项目……

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速快于第二产业0.6个百分点,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升至45.5%,物流、网络购物等现代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民间投资增速止跌回稳,国内消费市场稳中有升;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首次实现“十连增”;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工业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上步伐较快。今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为中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新途径。

以往,gdp增速是经济工作的老生常谈。而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论述——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中国已取得骄人的经济成绩,但目前仍面临资源短缺、人口老龄化等多重挑战。中国正着手实施一系列改革,预示着中国的内部治理,正在和即将发生广泛的调整。”这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李侃如关于中国的最新论断。

“不再纠结于gdp,意味着中国决策层将以更宽广的视界审视发展的真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发展不仅包括gdp增长,还应当包括结构调整的推进、民生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丰富内涵。

“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转型升级关键期,需要更深入地认识生产总值增速,并且把这种新认识通过政绩考核的指挥棒来确保实现。”王军说,可以预见,明年各地在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等领域,会有更大的工作力度和更令人满意的进展。

2、“稳中求进”:凸显“三维一体”思维

亚洲开发银行12月11日发布报告,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7.6%调高至7.7%。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全年增长实现7.5%的目标已无悬念。2013年岁末年终,中国决策层充分把握“宏观政策要稳定、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三维一体的政策思路,使其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引领中国经济在全球复苏“阴晴不定”中稳中有进。

回首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一度承压,财政收入负增长、银行间市场出现“钱荒”、出口下滑、经济增速连续放缓……诸多挑战面前,中央保持清醒判断,遵循“宏观政策要稳定、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稳中求进”,没有急于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而是选择了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组合策略。

“‘稳’,就是要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财政方面,不扩大赤字、压缩行政开支;保持货币政策的定力,不因经济下行放松银根,也不因复苏反弹而收紧流动性,充分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平稳是主基调,平稳中有所进取,才能突破增长瓶颈。

事实证明,下半年中国经济稳住了基本面。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速比上季度反弹0.3个百分点,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稳中略升。

“新一届领导人充分‘放活微观’,不断推动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内需潜力,旨在形成真正的增长内生力量。”张立群认为,从取消下放330多项行政审批、简化投资审批程序、减免小微企业税收、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到建立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微观政策放活的引导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悄然发力。中国踏上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深层次经济改革之路,为破解经济转型之困提供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社会政策托底”直指民生保障。中国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防范和补救市场失灵,为民生兜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中央和省级财政教育支出最大限度向贫困地区倾斜;棚户区改造将超过300万户……

“经济增长要有‘底线思维’,通过财政、税收、社会保障体系等改善民生才是经济发展的最终意义所在。”张立群认为,宏观需要在微观层面得到落实,宏观稳定则必须有坚实的微观基础,而它们最终是要服务社会,使社会各阶层分享改革红利。

专家普遍认为,稳定宏观、放活微观、社会兜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支撑,协调统筹,最终将形成改革合力。张立群说:“宏观稳定为改革营造平稳的经济环境;放活微观是推进改革前行的动力,而保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这凸显了中国经济治理的‘三维一体’新思维。”

3、寓改革于调控:攻坚克难 深化改革

“不用前置审批,不用认缴资金全部到位,不用住所产权证明,昨天交材料,今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11月20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福田分局办事大厅里,刚刚办好企业注册的深圳市平安达金晨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韦先生言语中透出兴奋。三年前,韦先生和朋友就想创办一家小微企业,但由于门槛太高,一直拖着。今年3月深圳实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后,他们终于顺利迈出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今年以来,改革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事项,简政放权“身先士卒”;放开贷款利率管制,释放民间资本活力;建立上海自贸试验区,改善外贸投资环境;对小微企业暂免增值税和营业税,让市场主体轻装前行……

资源价格改革,倒逼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铁路工程建设和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对民间资本开放;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产学研一体化,为中国经济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央并未简单使用短期刺激政策推高经济增速,而是坚持通过改革推进转型升级。”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说,即使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中央也注重以改革统筹各项工作,成为今年以来宏观管理方式的最大创新,是今年能够实现良好开局的关键所在。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则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而其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谓抓住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在聂高民看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深化改革的灵魂,而调整两者关系的主要压力,正在于政府内部的观念束缚、行为惯性与利益固化。

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无论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还是其他各项政策,都要同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宏观调控,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一是坚定推进改革的决心,二是务实推动改革的作风。”聂高民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中的每一条的细化、落实,都将给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持久动力。

专家观点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受国际周期因素影响,国外需求可能会长期疲软,中国要维持经济增长必须靠内需,而影响内需最重要的就是投资。作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多产业升级的空间,有一些非常好的投资项目。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要着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力求取得突破,带动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形成改革推动发展、发展为改革创造条件的新局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长远看要通过改革释放各方面增长潜力,从近期看应该进一步扩大内需。要努力释放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中国经济已进入以全面改革促进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这就需要以经济增速和就业“托住”区间运行的下线,而区间的上线主要在于物价。只要经济运行处于可接受区间内,调控就要“稳”字当头。但如果出现有可能滑出区间的情况时,需要及时启动政策预案。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