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阿克苏  纺织  生态  染料  人民币  皮棉  服装定制  盛泽  卢比  美棉  降税  环保  化纤  服装  丝路柯桥  染费  缅甸  中俄  棉纱  不染色 

浅论服装标准化能力与产品市场占有率

   日期:2018-11-29     评论:0    

在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练好自己过硬的内功,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本人从事服装销售管理近20年,尤其近几年,新面料、新配件的出现,服装的个性化设计日新月异,导致零售终端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满足客户对服装质量的需求,从生产厂商、政府管理部门和零售终端,都必须提升服装标准化能力,才能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以消费者为中心,严格执行各类标准

消费者是最终用户,只有以消费者为中心,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真正提高市场占有率。

(一)国外服装企业标准执行情况。国外服装公司客户都有自己明确的质量标准和手册。要求所有的供应商去遵守。如澳大利亚的零售商myer、just group,欧洲的hm、zara等等都有严格的标准。在这方面,欧盟的限制要求(reach法规中的svhc清单和限制清单)是最多的。对于服装零售商的质量标准,供应商也必须遵守,从面料辅料准备开始,要求面料辅料生产商按照客户标准要求进行生产。面料完成后由第三方权威测试公司如sgs、tes等等按客人指定的内容进行测试。测试结束后,把原始报告提交给客人。如果测试结果没有达到客户要求,供应商必须重新对面料和配料进行整理。如果还不能达到要求,也有可能取消,或者进行成衣穿着测试,客户也可能根据具体款式结合测试结果具体分析。如面料纰裂测试不过关,但款式肥大,客户有时也会接受。不过最好是在面料安排前把实际能够达到的结果告诉客人并与客人协商。

成衣进入流通领域后,亦有可能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消费者把洗标要求干洗的服装,水洗了,消费者就自己承担责任。但如果消费者按要求洗涤,而企业没有提供正确的洗标要求,造成严重缩率,褪色或拉链开裂等问题,会招致客户全部退货,供应商应该承担全部责任。

(二)国外公司服装标准化实例。新西兰著名服装公司pumpkin patch是儿童服装公司,在美国、英国、澳洲、新西兰、中国都有销售门店。

1.它要求它的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必须满足以上各国的法律法规要求,定期与供应商签署合约,保证产品符合有关标准,并承担因不良产品带来的一切后果,比如小孩吞食松脱的扣子而死亡;小孩穿着没有危险标识的睡衣,烤火炉取暖太近而造成烧伤等。

2.国外政府通常没有专门抽查服装等检测部门,但法制健全,任何人都可以去商店买到成衣然后拿着检测报告把商家告上法庭,所以商家均不敢掉以轻心,否则有可能招来巨额赔款和不得不销毁产品。

3.为了能跟踪每件产品,pumkin patch 公司要求供应商提供服装工厂和配料工厂详细联系地址,并定期审核。

4.一旦出现质量事故,比如产品大货已完成或者已上架销售,才发现纽扣含铅量测试不合格,它会采取全球调货原则,把这批产品挪到对服装纽扣含铅量没有要求的国家,比如新西兰、澳洲等国家。总而言之,全球各国在服装特别是有关安全方面都有不同程度严格的服装标准去约束。对于强制的国家标准,是必须遵守的。如果没有遵守,而遭到投诉,本地供应商会遭到重罚。

国内标准执行情况

我国标准分类。我国的标准按性质可分为两类: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代号为“gb”,

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对于一些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必须执行,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方式加以违反、变更。推荐性标准,代号为“gb/t”,是指国家鼓励自愿采用的具有指导作用而又不宜强制执行的标准,即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允许使用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选用。

目前我国纺织品和服装消费品,主要有两个强制性标准:一个是标识标准,gb 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一个是安全技术标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从事纺织产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不符合gb 18401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服装除了强制性标准外,还有很多其他推荐性标准,其中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每个服装标准都有它的适用范围,生产企业按照自己的服装特征自觉地执行相应的产品标准,比如羽绒服执行的产品标准gb/t 14272《羽绒服装》,牛仔裤执行的产品标准fz/t81006《牛仔服装》。也有很多的产品标准可以适用于多种材料的服装,比如fz/t 81007《单夹服装》,它的适用范围是棉、麻、丝、化纤及其混纺织物为原料成批生产的单、夹服装。但一件服装执行的不仅是一个产品标准,它还有一个乃至几个引用标准,如服装号型标准、相应的面料标准等等。每当新标准发布后,标委会、第三方检验室等部门就会举办新标准宣贯会,帮助服装生产、管理、检验等部门正确理解和执行新标准。

政府职能部门对产品的监督管理

我国大多数生产企业按照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符合标准的合格产品方可出厂。此外,政府职能部门还要监督抽查,促使企业严格执行产品标准,保证产品质量。

(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对生产企业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严把厂门关。 对不合格企业和产品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二)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对不合格商品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零售终端的市场如何做好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在零售终端至关重要,零售终端面对的是一个个消费者,每个消费者挑选一件服装,就是对商品质量的全面验收。所以要加强对服装商品质量的全面监控,就必须重视商场的标准化工作。

市场商品标准监控工作,体现为进店前监控和进店后销售中监控。进柜后的监控又分为内部检查与外部检查。

(一)进店前检查。服装类品牌方生产厂家(简称厂家)与零售终端卖场(简称卖场),达成经营合作意向后,

卖场采购负责人会向厂家索取相关的证件《服装类质量检验报告》。一般来说厂家提供的质检报告按检验方式分为:抽样检查、送样检查。按商品区分为:面料检查、成品检查。一般合作前期采购负责人收取的报告通常为委托检查的《服装类质量检验报告》,实际上只能证明报告中所列出的商品具备合格的销售条件。

(二)进店后销售中检查。各品牌厂家商品进入卖场销售中,由于之前所索取的资质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如服装换季、新品上架等,卖场终端就要跟进一一对应的产品合格证。

1.内部检查,内部检查从部门职责划分为,卖场内销售部门的检查和负责公司产品质量和顾客投诉的部门检查(客服部),客服部起到了对销售部的监督作用。销售部门负责后续的日常跟进检查,这期间主要检查《商品质量检验报告》的有效性。这里的有效性主要是检查专柜的报告是否过期,一般性报告如果标注有效时间,按报告上具体日期进行复核。如没有标明时效性的,按一年有效性进行复核。服装类商品的质量检验报告可分为面料与成衣两种类型,但是流通零售终端所有上柜的商品,国家没有强制要求每一款均要有合格的质量检验报告,而是按出厂的《合格证》来检验是否可以进入零售企业进行上柜销售。从这方面来看,服装类商品由于占整体百货零售市场份额较大、产品种类繁多,国家是无法做到最细化的质量监控的。那么,有责任心的企业所承担的工作量就会增加较多。

2.邀请第三方技术机构帮助检查。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商品的监督抽查,对受检企业来说极具法制约束力,但这类监督抽查是有计划性的,不是经常性的,一般情况下是一年一次。如果这样的抽查一年内次数多了,企业要增加经营成本,会产生逆反心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商场要不断加强质量监控,主要是靠内部手段了。对经过培训的商管人员有能力检查服装的外观质量,但内在质量问题很难感官看出,这就需要我们联合第三方技术机构,利用实验室手段对商品进行检验。 对不合格商品主要是以整改为主,整改不了的,下柜停止销售。这样的检查供应商能积极地配合,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商品零售终端发现的标准执行中常见的问题

(一)服装标准使用不当。生产企业对该标准的适用范围没有很好地理解,在吊牌上使用错误的产品标准。比如一件含羊毛10%的针织服装,标识标注的执行标准为fz/t 73018《毛针织品》,fz/t 73018《毛针织品》的适用范围是含毛量大于30%的毛针织品,显然含羊毛10%的针织服装是不能执行fz/t 73018《毛针织品》,应用fz/t 73005《低含毛混纺及仿毛针织品》。

(二)吊牌使用说明标识不全。有的生产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没有执行标准也就是无标生产,在服装的吊牌不标注执行标准。有的生产企业对服装号型规格、纤维含量、洗涤方法标识不全,标注错误。最典型的是纤维含量比如一件亚麻30%粘纤70%服装纤维含量标示为麻30%棉70%。还有的生产企业钻标准的漏洞,某项指标按某个标准考核是不合格产品,执行另外一个不考核该指标的产品标准。

(三)标准制定滞后的问题。如目前针对一些特殊类型的服装产品,尚无确切的适用标准。比如一件服装前片是粘纤机织面料,后片和袖子是聚酯纤维针织面料等等。还有的标准对某些关键指标考虑欠周到,修订不及时,比如fz/t 0105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规定当标签上的某种纤维含量小于等于15%时,纤维含量的偏差为标称值的30%。而当纤维含量在3%以下时也用标称值的30%考核羊毛羊绒含量和棉麻含量偏差显然不适用。

针对以上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很多的服装生产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都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控制产品的质量,有的企业标准ph值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的企业标准在上级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技术指标。消费者并不了解一件服装所执行的所有标准,他们关心的是款式、材质、价格,他们希望购买的服装是穿着合体、舒适、安全,洗涤后保持原样的服装。他们的这些要求,就涵盖了服装产品各方面的理化性能。这就是为什么各个国家的服装公司都把这些测试指标,作为制定服装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结标准在零售中的应用阶段

第一,被动阶段。主要表现为多数企业对质量不重视,市场上存在三无产品。政府主管部门技术监督局和工商局用强制性的标准,通过抽查、检验,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罚、公示下架的方式,进行强制规范,使得生产厂商在应付抽查过程中,被动提高了产品质量。

第二,由被动向主动过渡阶段。随着生产厂商对自己产品质量的重视,主动开始做内部质量控制。现在我国正处于由政府的强制要求期,向企业自发控制品质过渡阶段。

第三,主动对质量控制,拥有自己的品牌。企业为能满足客户需求,主动对服装质量进行控制的行为,并创出自己的品牌。品牌是一种财富,是某种品质的保证。国外企业视自己的品牌如企业的生命。这也是我们最终的发展方向。

结束语

以上就是本人在零售终端企业的一些经历以及所在的企业对于服装标准在零售终端如何进行把控、应用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观点。可以说服装类商品的标准的执行情况,体现在从生产环节到流通环节的监管,各环节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从企业负责人到基层员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明确质量是企业根本。标准在零售终端具体表现出何种形式,关键在于企业的制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企业是否在该方面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及社会责任感。

一句话,企业责任心越强在经营的过程中把控得越严格,对于顾客的伤害就越小,顾客满意度就越高。经过长期的坚持,顾客才愿意购买该品牌厂家的产品,产品市场占有率也越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就必须提升标准化能力。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