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阿克苏  纺织  生态  染料  人民币  皮棉  服装定制  盛泽  卢比  美棉  降税  环保  化纤  服装  丝路柯桥  染费  缅甸  中俄  棉纱  不染色 

宁夏羊绒产业迈向国际化 成当地支柱产业

   日期:2018-12-01     评论:0    

曾几何时的小作坊变身现代化产业集群,年产值超过百亿元,年出口额跨越2亿美元,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世界40%以上的原绒、欧洲70%以上的精纺绒、中国60%以上的精品无毛绒都来自这里。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的宁夏羊绒产业,正在经历一朝蛹成蝶的深层蜕变。

更为可喜的是,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成品、半成品出口额首次超过原料。今年,这一趋势持续加剧,上半年羊绒衫出口达到3824万美元,同比增幅高达196.4%,而羊绒原料出口额仅为1905万美元,同比降幅41.3%。出口产品结构的明显优化,见证了宁夏羊绒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行业话语权。宁夏能够在200年来一直为欧洲控制的纺织行业里占据“一席之地”,传递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

集群式发展催生动力

宁夏每年生产处理原绒近万吨,然而让人称奇的是,本地自产原绒量不足200吨,95%以上的原绒从国内外收购而来。这得益于宁夏拥有一支3万多人的羊绒收购队伍,足迹遍布新疆、内蒙古等13个省区以及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周边9个国家。

在原绒收购领域站稳脚跟后,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凸现。全区大大小小羊绒企业多达300家,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同心县和中部的灵武市,以此形成了两大产业集群。同心定位于全国羊绒集散地,经销原绒约占全国产绒量的二分之一、世界产绒量的三分之一。灵武则定位于羊绒产品精深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主要生产加工无毛绒、羊绒条、羊绒纱和羊绒衫等,成为目前在全国同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羊绒产业集群。同心与灵武在羊绒产业上的明确定位,避免了两大集群的同质竞争,并形成有序的上下游关系。

在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呈现出一种“竞争+合作”的态势。同行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常常迸发出创新的灵感。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得到攻克,羊绒精纺、低温染色等技术工艺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非只如此,集群式发展还增强了整个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宁夏羊绒加工企业凭借着对产业的发展信心,并没有减少对原料的购买,而是积极筹措资金扩大收购,既缓解了上游供应商的压力,也巩固了产业地位。结果,整个产业不但没有倒下,反而转危为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集群式发展,弥补了宁夏羊绒产业上的短板,形成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转型升级增添魅力

只靠出售原料和贴牌生产,产业永远长不大,生产的再多,也只能是从别人碗里讨得一杯羹。在融入国际市场的进程中,宁夏羊绒企业逐渐看到,必须要拥有自主品牌,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

中银绒业是中国最大的羊绒采购企业和全球最大的精品无毛绒、羊绒条供应商。自2004年以来,公司逐步改变以销售羊绒初级加工品和代加工为主的盈利模式,成立宁夏山羊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羊绒产业发展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与服务。公司起草的《宁夏山羊绒绒条地方标准》,是全国羊绒制条行业的第一项标准,填补了羊绒条无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空白。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十一五”期间,灵武羊绒园区企业承担区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42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2项,获得发明专利20件,争取国家科技经费3000多万元的支持,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羊绒分梳、制条、纺纱、低温染色等技术工艺水平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园区还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国家火炬计划”评审,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在产品结构上,宁夏羊绒产业也已经初步实现了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由贴牌产品向自主品牌转变。宁夏羊绒产业已成功培育“菲洛索菲”、“灵州雪”、“千堆雪”、“绒典”、“帕雪兰”等一批自主品牌,羊绒制品精深加工比重已接近50%。

政策扶持凝聚合力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市场前景,更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政府对某一产业的特殊支持,事实上就是对区域支柱产业的定位。

在对待羊绒产业的发展上,地方政府曾有过深刻的教训。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值羊绒产业起步的关键阶段。地方政府却不规划、不引导、不扶持,任其自生自灭。一些羊绒企业因造假失信破坏了市场秩序,整个产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大量区内外羊绒经营者被迫离开宁夏,转向河北清河等地。眼看着羊绒产业的日渐衰落,地方政府的神经被深深触动。本世纪初,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开始优化经济环境,重振羊绒产业雄风。

2002年,宁夏自治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羊绒产业协调小组,灵武、同心分别建起了占地3000亩和500亩的羊绒工业园区。2007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羊绒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自治区财政厅设立促进羊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羊绒担保机构风险抵押金。科技部门还通过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和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等渠道,有效解决羊绒加工科研装备不足的问题。

为提高宁夏羊绒的知名度,自治区政府于2006年9月举办了首届中国宁夏国际羊绒博览会,展会虽然只有两天,但签订内外销合同贸易金额22亿元。从这一年起,每隔两年举行一次,会期不断延长,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羊绒博览会成为促进羊绒产业国际化的又一助推器。

检验检疫注入活力

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质量,迈向国际化必须走以质取胜的路子。宁夏羊绒产业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的精彩表现,与检验检疫部门的持续帮扶密不可分。

早在2009年初,宁夏检验检疫局就与辖区内4家龙头羊绒企业签订了支持协议,以提升产品质量为着力点,共同打造羊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支持的重点侧重于指导企业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帮扶提升自检自控能力。为进一步促进羊绒产业升级,又与灵武市政府于2012年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出口羊绒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由于分属不同的产品种类,羊绒原料与羊绒成品享受不同的“待遇”。宁夏检验检疫局将羊绒衫纳入出口分类管理的范围,抽检比例大幅降低。羊绒衫出口大户 ——中银绒业,获得一类企业资质,实现了当天报检当天检验检疫放行。放行周期由原来的3天左右缩短到1天,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成为扩大出口的助推器。

在检测技术方面,宁夏检验检疫局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国家级羊绒及其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自2008年成立以来,完成科研项目11项,制定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1项。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检测能力,大幅提升了检测速度和准确度。更具创新意义的是,该实验室于2010年搬迁至灵武羊绒工业园区,一个面向所有羊绒企业的检测服务平台就此搭建起来,直接参与到技术研发之中。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