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多少云彩,地上就有多少和田地毯”。新疆地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于世,是新疆传统的毛织工艺美术品,也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那么,新疆地毯到底以什么魅力名扬天下?我们就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一条1800多年前的汉代地毯来找出答案。
方形,长78厘米、宽74厘米。周有边框,内有四方连续图案,以黄、红、棕、白、蓝草绿等色构成花纹,纹样以树叶为主,并饰有宽线、曲折线和花边,毯的四角垂吊毛穗……这就是1800多年前的人们所编织的地毯。
据自治区博物馆相关人员介绍说,该地毯于1984年出土于洛浦县山普拉墓葬群的四号马坑中,是我国迄今发现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出土地毯,算是国宝级的珍贵文物。
保存1800多年仍色艳如初,其受到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并先后在日本、韩国、德国、比利时、美国以及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地展出,成为享誉世界的珍贵藏品。
图:自治区博物馆提供
有专家学者研究认为,这条地毯的色泽之所以能千年鲜艳,主要是使用了植物皮壳、花、叶制成的植物颜料和矿物颜料染色的工艺,这种染料性质稳定不易褪色。
据了解,地毯是毛纺织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约在青铜时代(距今4000-2700年左右),新疆的毛纺织业就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考古出土情况看,新疆的若羌县楼兰地区、哈密市五堡、且末县扎滚鲁克、鄯善县苏贝希等地的古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毛织品。新疆的毛纺织业,就像中原地区的丝绸那样,是新疆先民特有的纺织品。
那么,地毯作为毛织物的一种,是如何发展而来的?专家指出,地毯的出现得益于新疆手工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地毯是由毛织毯发展而来的。
据考古资料表明,新疆是中国地毯的发祥地,到了明清时期,当时新疆境内的许多城镇,手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从事织毯行业的维吾尔族手工艺人,在传承汉代以来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伊朗、土耳其、土库曼斯坦、阿富汗等地区的先进技术和图案艺术风格。
博采众长,使得新疆地毯独具阿娜古丽、开力肯、月亮花、五枝花、伊朗式、拜垫毯等多种图案的艺术风格,能长久保持色彩鲜艳的植物和矿物颜料染色工艺,这些特点也使得新疆地毯具有了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