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棉农,去年9月我国实行棉花收储政策,收储价每吨20400元,比国际市场棉花价格高出一截,保护了棉农,却伤及了下游,纺织企业成本压力增大,尤其是外贸企业,面临着订单转移尴尬。为了寻求发展,我县一些企业开始到国外去采购棉花和坯布,甚至试图到境外办厂。
本报讯 “国内棉花每吨2万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棉花每吨只要1万多元,每吨相差五六千元,再加上水电费、劳动力成本,国外棉花价格差不多只有国内的三分之一,我在考虑去国外开纺织厂。”我县柯北一纺织服装企业老总谢先生说。
让不少纺织企业老总把注意力转移到国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近年来,国内外棉花差价太大。为保护棉农,去年9月国家施以援手,实行收储政策,收储价每吨20400元,比国际市场棉花价格高出一截,保护了棉农,却伤及了下游,纺织企业成本压力增大,尤其是从事外贸的,面临着订单转移尴尬。
巴基斯坦的棉纱运到中国,加上关税等,每吨价格还要比中国棉花便宜2000块钱。细绒棉每吨差价在3000元至4000元,长绒棉每吨差价高达5000至8000元。周边国家棉纱、棉坯布的价格优势很快影响到我县纺织企业。
“我们的订单越来越难做,客户越来越挑剔,稍微勤快一些的客户,宁可多费些周折,去国外进货。”我县滨海一纺织企业业务部负责人张女士告诉记者,企业本来就靠织造、印染等具体的生产环节赚一些辛苦钱,原来日本一些客户会直接下单到企业,但今年已经大幅裁减,而且飞单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棉花、水电费、劳动力成本等一系列价格比较优势的失去,使纺织业的发展势头趋缓。这从织机的销售上可见一斑。我县杨汛桥一织机生产企业销售总监张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们研发了不少新款针织机,比现行市场上普遍使用的要先进,但与前几年周边纺织企业积极进行技改的情况有所不同的是,近年来,极少有周边纺织企业来购买织机。因此,公司寻求全球布局,走出去参展,今年前来购买织机的,都是孟加拉国、印尼、越南、巴基斯坦这些地方的企业,也说明当地纺织业正处在上升势头。
与生产企业相比,贸易商虽然相对轻松一些,但也面临着订单的转移。柯桥勤业广场一外贸公司老总钟先生告诉记者,原来他是zara的供应商,量非常大,现在对方已经把订单转移到了印度,而且直接告诉他价格是他转移订单的唯一的原因。对此,钟老板一方面做强研发,避开与印尼、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地常规产品有冲突的产品,另一方面拓宽市场,发展俄罗斯等新兴市场。
轻纺城坯布市场一坯布大户俞老板,原来是自己纺纱、织造,组织生产,如今干脆全球运作,既当供应商又当采购商,从印尼、越南、孟加拉国等地采购坯布成品,再作一些深加工,卖给客户。即使是这样,也比自己辛辛苦苦地组织生产来得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