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介绍东莞工厂大规模、标准化、流水线式的生产体系,1996年,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理茨尔发表的《社会的麦当劳化》对此有生动的描述。他介绍,在创建第一家快餐店时,麦当劳就已确定,要将食物制作细分成最简单、重复的任务,让厨房初学者也很快学会。
为此,快餐店里细分出雪果员、烘烤员、浇浆员,一切都标准化操作。到后来出版的操作手册更为极致:“它确切地告诉操作员如何调牛奶雪果、烤汉堡包和炸薯条……确定每一项食品的标准比例,规定放在每块汉堡包夹饼上的洋葱是四分之一盎司,以及每磅奶酪切三十二片。”
这一高效、可控的生产模式延续至今,“麦当劳化”已渗透入东莞整个工业化时代。南都今日推出了“新制造业”专题,我们走访的企业中,生产的“麦当劳化”随处可见。
不过,当由互联网商业推动的个性化浪潮掀起,擅长大单生产的外贸型制造企业面临挑战,如何适应现在个性化、小批量的生产,国内传统制造业已为此开始了各方面的探索。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就曾撰文介绍,数控裁床、数码印花、三维人体测量仪等技术设备已逐渐普及。国内有实力的家具企业甚至建造庞大数据库,推出全屋家具定制。另外,则是炫目的3d打印技术的推广,缩减了生产过程中所有繁琐环节,各类模具塑料产品可以一次性打印成型。
供应链条同样在改造。《天下网商》总编辑助理何徐麒就曾细致阐述过国内供应链的嬗变。他举例,北上广的独立设计师品牌越来越多,需要快速完成应季作品设计,推向市场。但在面料备货环节就被“卡住”:他们需要很多小批量的特殊面料,传统面料工厂却是1000米起订,成为个性化的服装定制的障碍。
解决的最好方式是配备一个“面料超市”:有上千种流行面料备货,特殊定制面料,只需100米即可订染和织造;有个颜色和不同类型的拉链、扣子等辅料备货,每色每码10件即可下单。但完成这些,需要拥有先进的设备,这在国内寥寥无几。有第三方服务商宝衣仓已推出了折中的方案:引导设计师在其备货的基础面料中选择,对于特殊花纹的面料,宝衣仓和一家印染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由后者提供。
东莞企业也一样,在这一领域开始了艰难又谨慎的调整适应。
在我们此次走访的企业中,已经开了十年手袋厂的韩昌伟无法将国内订单放到庞大的生产线上,直接将其外包给小作坊进行生产。水床垫生产商邓平礼单独分离出一部分机器和人员形成单独的生产线,负责国内订单的生产后,成本仍无法下降,他开始探索模块化运作:无论是内单还是外单,水床垫的水袋生产都是一样的,能不能把国内订单中所需要的水袋生产也直接添加到外单上,一样在生产线上批量生产,降低成本?
其他有实力的工厂则已开始了生产端的改造:比如东莞本土企业引进的三维足部激光扫描仪,为每一只脚量身定制独一无二的每一只鞋。此外,还有数控机床的配置。只是这些昂贵的三维测量仪和数控裁床只有少数大企业才能拥有。
3d打印技术也远未能大规模运用。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龚佳勇就直言,东莞只有一两家企业在尝试性使用。由于技术上的限制,3d打印机可以打印的材料也有限。一个30厘米高、20厘米宽的人像雕塑,用一般的塑胶材料打印出来,竟花费了20多个小时。
不过,即使预见到原有刚性的生产方式变革绝非一朝一夕,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仍乐观期待:这一新领域将有望孕育出真正有中国特色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组织模式。他说,果真如此,这将是中国企业对全球商业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套用这一句话,东莞传统制造业在这一艰难转身中的探索或追问,也将成为这贡献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