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阿克苏  纺织  生态  染料  人民币  皮棉  服装定制  盛泽  卢比  美棉  降税  环保  化纤  服装  丝路柯桥  染费  缅甸  中俄  棉纱  不染色 

吴伯凡:巨量库存困扰中国服装业

   日期:2018-12-03     评论:0    

中广网北京4月1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评说:是什么导致了中国服装业的巨大库存?

吴伯凡:国内服装品牌“例外”受到热烈的追捧的确是一个例外,对于中国服装整体而言,2012年是一个寒冬,而且眼下这场寒冬仍然没见结束的迹象。寒冬的主要表现是巨量的库存,困扰着全行业。

对于服装行业来说,库存是一个老问题,由来已久,服装企业也就不以为意,但是这个老问题在2012年突然变得异常严重,有一个说法是,中国服装企业如果现在全部停产,光库存的服装就足以供全中国人穿三年。如此巨大的库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中国服装企业的设计能力和品牌管理能力的缺失已经到了集中爆发的时候,换言之,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位和品牌鉴别力与中国服装企业长期停滞不前的设计能力和品牌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集聚到今天终于爆发了。

2012年是一个时间的节点,这一年是90后的就业元年,他们已经开始作为主力的消费力量出现在市场上,而80后已经或正在进入而立之年,成为时尚消费的主体。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国产服装品牌在他们的心理份额上的占比比60后、70后要低的多。单一品类的服装当中,国产品牌对80后和90后来说,第一联想率和第一提及率都是相当低的,尽管他们的购买力与60后和70后相比并不高,但他们的品牌知识和对于服装的鉴别力和鉴赏力远远高出60后和70后。说的通俗一点,他们是不容易被忽悠的一代。

与此同时,60后、70后的消费实力渐渐强大到要与过去熟悉和认可的中低端品牌告别,实现消费升级。不少认可国产品牌的消费者的消费品位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购买力已经决定了国产品牌已经不再是他们的首选。这些对国产服装品牌来说都是坏消息,而多数厂商对于这一点是浑然无知。当已经过剩的产能和一如既往的经营方式,面对一个已经悄然改变的市场的时候,巨量的库存也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

库存剧增的原因之二是中国服装企业对于零售渠道的管理能力的缺失已经凸显出来了,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他们无力消除零售渠道当中的“牛鞭效应”。所谓“牛鞭效应”的实质是需求信息被严重扭曲和放大,零售渠道的信息反馈机制可以形容为市场“哈哈镜”,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当然不是空穴来风,但需求量会被特定的反馈机制数倍的放大,就像当我们挥舞牛鞭的时候,手臂的振幅并不大,但牛鞭那头的振幅就会很大,数倍于手臂的振幅。如果企业根据严重放大的需求来生产和发货,那就会造成灾难般的库存。

服装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销售终端必须保持相当数量的库存,才可能避免缺货,因为服装购买是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和应激性的,如果消费者买不到某一款产品的时候,他等到货以后再来购买的机率是相当低的,零售商就会习惯的通过提高库存来保持每一次交易的成功。产品越是不畅销,顾客越是稀缺,零售商往往越是倾向于提高库存率来降低交易的流产率。

终端零售商一旦开始提高库存,他的直接批发商也会出于同样的目的也来提高库存。经过多级批发商的传递,市场需求量就会倍增,尽管市场的实际需求量实际是在下降的。所以最荒诞的事情就出现了,当消费者已经在有意无意的抵制你的产品的时候,你得到的却是确凿无疑新增的订单,于是你就大张旗鼓的生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拒绝购买的东西。

这看起来是一个信息流的问题,实质是物流问题和整体供应链的问题,如果终端店能够毫不费力的捕获正确信息的话,它决不会通过增加库存的笨办法来保证交易的成功。

 
 
更多>同类纺织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纺织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我们的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404页面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100843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