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15的临近,电商投诉再次成为热点话题。11日,国内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该中心通过在线递交、电话等多种形式接到的电商投诉93600起,经分析发现,十大网购陷阱最蒙人。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姚建芳提供了应对之策。
陷阱1
暗藏霸王条款
大多数商家要求消费者必须注册,并同意其默认的交易协议后方可成为网站会员。但是在这些大多数网友不会仔细读的合同中,商家隐藏了一些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以此减免商家义务。
【应对】对消费者而言,诸如“只换不退”等霸王条款显然有失公平。遭遇类似纠纷,消费者可直接向消协投诉,或通过诉讼确认合同条款无效。
陷阱2
夸大宣传效果
为增加宣传效果,一些商家会选择性地在商品标题或宣传页面中夸大甚至虚构部分产品功效或性能,这些描述往往是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最看重的参考依据,并因此产生误导。
【应对】选择口碑较好、信誉度较高的大型商城平台;下单前仔细询问细节问题,把网站宣传、介绍产品的广告词复制到聊天内容中,以此来固定证据。切记不能只注重商家标注的红字及粗体字简介。
陷阱3
双重标价存误导
许多电商企业除在销售页面设置商品售价外,大多还会另行标注一个“昂贵”的“原价”或“市场价”,以激发网购者消费欲望,但原价或市场价往往虚高。
【应对】不要简单听信卖家单方面给出的所谓“市场价”,应结合商品评论、实体商城、品牌官网以及其它电商平台的同款和同类商品进行综合考量。
陷阱4
有特价却无库存
部分电商在促销时为吸引人气往往以“特价”揽客,之后又以“供应商缺货”或“销量上升太快、库存预警未能跟上”等理由取消订单。
【应对】促销期间订单量剧增,一旦库存紧张时,电商企业需及时提示,并关闭销售已空的商品促销信息。消费者则需保留下单页面截图,一旦发生订单被取消情况,要及时发起维权。
陷阱5
小商品反而昂贵
部分电商企业在定价时往往会将热门数码、大型家电等用户价格敏感度高、比价意识强的商品拿来打价格战,但汽车配饰等小商品却少有折扣,其“促销价”往往高于实体商铺的普通零售价。
【应对】网购非热门商品时,最好多浏览几个同类型电商网站或使用比较购物软件进行权衡。
陷阱6
入驻商铺不保真
一些电商平台除自身推广销售外,还会附带有部分品牌或商户自营的“入驻商户平台”,但电商审核入驻店铺时只按入库流程进行经营资质的审核,而自营商户所出售的商品是否为正品或商户是否具有品牌授权则多数不会进行验证。
【应对】不能因信赖网站而忽规了对入驻商家的警惕,对于一些品牌产品白菜价促销的“诱惑”要保持理性,提前向商家索要商品的资质认证。此外,还应索要购物发票,并咨询其售后服务是否有联保。
陷阱7
电子优惠券有玄机
“看上去很美”的电子优惠券往往暗藏“玄机”,常见的是在使用时被限制范围,或者可抵值的商品价格虚高。
【应对】理性消费,要提前了解电子优惠券在消费金额、产品类别、消费时限、使用范围等方面的限制条件。同时,计算价格水分,考虑优惠券的实用性,以免被虚高的价格所欺骗。
陷阱8
虚假评价蒙人眼
所谓“排行榜”、“热卖推荐”等营销方式,可能并非是按照实际销售情况进行编排的,许多推荐商品或“热卖商品”中的评价或销售数量也可能是虚构的。
【应对】网购应保持理性按需购买,对一些评论多留心眼。当发现评价只是给予好评而没有留言或留言属于对任何产品都适用的空话套话时,就应多掂量该评论的可信度了。
陷阱9
家电产品比价不易
随着不同电商企业以及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间的价格战升级,多家电商纷纷开始在网上销售各自不同型号的“特供”家电,因为这些分化后的家电型号既不同于网络对手又不同于实体商铺,因此,消费者很难“货比三家”把握实际价格。
【应对】消费者在选购比较时,不用太在意具体型号。一般来说,只要家电的品牌、主要功能及外观基本相同,仅在型号方面出现数字或字母上的细微差异,那就基本可以把类似的两款放在一起比较了。
陷阱10
数码产品或被翻新
几乎所有的电商网站都打着“正品保障”的旗号承诺所售商品的质量,但翻新数码产品充斥着整个网上市场,消费者很可能遭遇“翻新机”的尴尬。
【应对】尽量选择拥有良好售后保障的大型电商,掌握一些分辨翻新机的方法:比如在签收时应特别注意观察所购数码产品是否存在缝隙较为明显或外壳漆面存在小颗粒的现象。
看看这些团购投诉,别再上当了
普通网络购物陷阱不少,团购网也因投诉多而备受诟病。11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团购时,七大投诉最为常见,要小心,别再上当了。
1/2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