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上午8点多,记者来到平水镇敬老院,70多岁的王阿寿老人正在护工的帮助下起床。与往日不同,他今天穿上了一双兔毛袜子。“穿在脚上很暖和,很适合我们老人冬天穿。”王阿寿老人告诉记者,这袜子是“上海阿姐”给他们邮寄来。
说到“上海阿姐”,平水镇敬老院的老人都知道,但她们的真名实姓,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
“已经有近20年了,每年冬天‘上海阿姐’总是送来爱心。”敬老院院长黄国琴告诉记者,只记得最早的“上海阿姐”叫沈幼云,是一位平水籍的上海老人。1950年随丈夫到上海工作。1993年,丈夫不幸瘫痪,她便把丈夫送回家乡原横溪敬老院静养,自己则在身边细心照料,直到丈夫半年后去世。在这半年中,她与敬老院里的老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回到上海后,她时刻惦记着与她相处过的老人们。1995年,她出资2000元为院里添置了6口大衣柜;1997年她把近5000元钱送到原横溪敬老院用于建浴室;1998她又出资4000多元,在院里建了3个花坛。为了改善院里的通讯条件,她又拿出了2000元……2003年横溪敬老院与上灶敬老院合并为了平水敬老院,人员虽然增加了,但沈幼云老太太仍一如既往地关心着老人们的生活,每年冬天都会送来棉毛衫、棉鞋、手套……
到了2009年,由于沈幼云老人已经80多岁,实在不能亲自来平水敬老院送爱心,一批上海老人在沈幼云的委托下,来到了敬老院。不仅带来了沈幼云老人的爱心礼物,也出资为平水敬老院的老人送上了心意,而这一坚持又到了2013年。
“我们统一叫她们‘上海阿姐’,因为她们一直都不肯说名字。”黄国琴说,敬老院里的老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上海阿姐”始终送着她们力所能及的爱心礼物,而“上海阿姐”也成了一个亲切的、充满爱心的代名字。
今年冬天到来,由于“上海阿姐”们都年事已高,就想到了用快递的方式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爱心。“当时我们收到包裹后还在猜测是谁送来的礼物,问了快递人员才知道是从上海邮寄来的。”黄国琴告诉记者,包裹袋是一个彩条包装袋,上面写着收件人地址、姓名和联系方式,却没有寄件人地址和姓名。但他们一猜就知道是“上海阿姐”邮寄来的。(许东海 徐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