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获奖代表登台领奖(中纺联提供)
北京11月30日消息(记者张庶卓)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供的消息,为完善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系统支撑,推动纺织行业科技进步,纺织之光”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29日在京举行。奖励大会重点颁发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及2012年度“纺织之光”教师奖、学生奖,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奖。
其中,201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共171项:一等奖项目有13项、二等奖项目有53项、三等奖项目有105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为82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优秀教师奖15名,“纺织之光”学生奖126名。另有12个项目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
表彰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发表了《科技驱动、人才支撑,促进纺织强国建设》的主题报告。他表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一项国家创新战略,此届“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奖励大会正是中国纺织工业理性面对“结构性收缩”的战略机遇期、风险高发期与转型碰撞期,摆脱对要素成本优势的路径依赖,提升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引擎作用和人才教育杠杆支撑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推动纺织工业由大向强转变的一次切实行动。
据介绍,本年度的获奖项目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基础研究得到重视,提升了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升了整体技术水平;化纤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今年有5项成果获得了一等奖,作为行业关注的重点领域,对推动行业的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届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同时颁发了“纺织之光”教师奖和学生奖。该奖项由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出资设立,在行业内院校中具备较高影响力。本届教学成果奖经过严格的初评、网评和会议评审,申报层次与覆盖面逐渐扩大,并有针对性地向一线教师倾斜。最终,东华大学的陈南梁同志获得“纺织之光”教师特别奖,126名学生获得纺织之光学生奖,四川大学林绍建同学、浙江理工大学朱罕同学和东华大学余厚咏同学分别获得纺织之光学生特别奖。
此次大会颁发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内衣创新贡献奖也已进入第三年,今年申报项目涉及新型原材料及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与应用,节能减排工艺与技术,针织基础理论研究等,其中节能减排染色设备及内衣测试设备研制项目首次出现在申报项目中,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创新点深度比去年有显著提高,集中代表了针织内衣行业在新原料应用、功能性面料开发、针织技术和基础性研究等方面的创新成果,有利推动和促进了针织产品的调整升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在会上表示,在数字化时代,要重视结合大规模数据、智能化生产、通讯技术革命时代特色的行业科技创新,最终帮助中国纺织工业克服发展“阵痛”,实现纺织工业的转型与提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高度肯定了本届“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奖励大会有效激励与导向机制,再次强调了在行业回暖趋势基础尚未稳固的情况下,应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对纺织工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与“第一资源”的战略作用。未来“纺织之光”基金会将进一步壮大,运营也会更加趋于规范与有效,并通过市场化理念积极推动创新平台建设,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积极组建行业创新联盟。王天凯表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根本上是“用”,关键是“人”,重点是“体制”。“用”即围绕消费需求,把握研究方向与成果推广。“人”即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包括科技工作者与一批一线生产者和管理者。“体制”是在合作模式中,充分考虑各方需求,各方利益,保证各方利益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