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2012高新技术纤维材料产业创新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上,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代表共同就我国高新技术纤维材料产业市场现状、需求、发展战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情况进行了专题演讲。
当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把在促进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不断扩大研发投入规模,希望通过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带动下一轮经济增长,这必将改变世界经济的增长轨迹和发展方向。作为战略型新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纤维经济科技创新技术成绩斐然,多项高新技术纤维材料取得实质性突破,已经初步形成国产高性能纤维从研发到应用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能有效缓解现阶段国民经济和航空航天建设对国产高性能纤维的急需。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高性能纤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当前国内外市场环境、资源要素发生新变化,促使产业发展发生新的变革,高性能纤维产业也将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竞争,新材料加速创新将成为新一轮科技进步的重要趋势。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战略性产业,各类新技术纤维材料的突破与应用开发也必将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技术制高点,以推动先进复合材料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有助于上下游产业的合作与对接,推动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产业的优化升级,加速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中国先进制造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在论坛中,碳纤维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被多位嘉宾提及,不外乎市场与技术两个方面。市场中,某些产品产量过剩已成事实,有些则是质量稳定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碳纤维产业,国外成熟的市场与国内起步阶段不完善对比明显,对方已在扩大下游应用领域,而我们还受困于如何卖纤维。更悲催的现实是,低端产品已无利润可言,卖的越多亏得越大,在应用量未显著增加的现状下,没有技术资金支撑的企业要被相对提高的行业门槛挤出门外,产品升级成了某些企业的唯一出路。然而国内企业不重视深入研发的现实状况让业者担忧。专家们也许都清楚,投机取巧的企业心里还是觉得研发技术不如“捡现成”来得实在,只是希望这样的企业能少一些。产业里应该出现技术领军企业,为国产碳纤维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做出实际努力。
其实,各级别的碳纤维产品都有对应的下游领域,当然也就没有绝对的过剩产能,结构过剩以及阶段性失衡会在市场竞争以及技术突破的引导下逐步改善。可是下游市场不打开,上游产能也难做大。技术研发应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有了更现实的意义。下游市场的庞大与应用产品种类的繁多,也为碳纤维的研发提供了更多的突破口。找到自己的研发点,理性研发,避开重复研发,能够更好的提升研发的性价比,也成为技术进入市场的快捷通道。更重要的是,整体下游市场的打开又给上游纤维产能的释放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产量上去,销路又不愁,成本也就自然下降了。
降成本是目前众多企业工作的一个着力点。碳纤维在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中不要忘记节能降耗。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朱波教授带来的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的节能降耗课题给与会企业代表提了一个醒。一线工艺的改善不只是普通纤维生产要抓的项目,高技术纤维同样存在改进的空间,而且降低成本效果显著。
与会的嘉宾还带来了对芳纶、高强高模聚乙烯、玄武岩等纤维产业的观察。这些纤维优良的性能同样面临推广应用的课题。下游巨大的应用市场还有待挖掘,找准自己的市场精耕细作是企业应该有的长远规划。芳纶的阻燃性能会在防护服领域大展身手,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成就了防弹防刺服的开发,玄武岩目前主要用于铺路修桥……像是卖杂耍的艺人,每种纤维身怀绝技,各显身手,也许还有些深藏不露,市场等待挖掘,潜力等待发现。
论坛也带来了一些前沿技术的报告。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的纳米杂化材料开拓着行业的思维。不断超越传统材料限制是高技术材料的意义所在,也让我们感受到科研无止境的魅力。
企业展会同步举行,本报记者现场与企业代表聊产品,谈营销。每个企业的主打产品不同,对于相应市场的思考也各有侧重。市场竞争中几家欢喜几家忧,却都对高技术纤维前景报以同样的信心,那就是各自经营的纤维产业一定会越来越大,下游认可度也会越来越高。这是历史趋势,化纤产业在技术的裹挟下升级到了更高的层次,从很多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中我们也能看到国家层面的支持和认可,纺织行业正在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