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新疆石河子开发区经济发展局陈局长给记者打开1~9月驻区企业经济运行统计报表。
在纺织企业一栏中显示:产值2.613亿元,同比增长12%;利润-1.2亿元。
这一增一负,让记者不解。
陈局长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受经济大环境以及国际国内棉纺市场的影响,棉织企业面临困境,很多企业开工不足或是限产停产。她说,农八师、石河子市是新疆重要产棉区,而棉纺企业数量也占全新疆的1/3,如今已经具有年产200万锭的生产规模,但今年石河子包括开发区在内17家棉纺企业生产均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而在这种严峻情形下,为什么又会出现12%的增长?而12%的增长怎么又会出现亏损1个多亿?见记者疑惑,陈局长建议记者最好到企业去看看,也许会得到答案。
来到唐成棉业,车间里棱机声响成一片,记者在几个车间转了转,没有看到一台机器停转。陪同的行政办主任胡海安大声在记者耳边喊道:“从去年到现在,我们一直是满负荷生产。”
企业总经理杨晓敏快人快语:企业销售收入在增加,产能在增加,规模也在增加,唯一没有增加的就是利润。在她看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市场疲软、原料上涨、各项成本上升、原料基地的优势被消减所致。
“我们的情况还算好的,因为我们早早就进行了产业升级,进行了技术改造。今年利润空间很小,但企业要长足发展,短期的困难就必须克服。我们难,别人更难。”杨晓敏说,企业全年计划实现产值5个亿,到目前为止完成了3.5亿,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咬咬牙争取完成,这样明年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在杨晓敏看来,目前棉纺企业的市场走向还没有见底,但企业已经作好了应对的准备。
“没有利润也要开足马力生产。”她说,企业在这投资3亿多元,形成了年产15万锭的生产能力,如果停产,仅折旧一项每年就白白扔掉3000万。但是如果在生产,虽然销售可能是亏的,但计算时已经扣除了折旧。重要的是如果停产了,人就散了,没有了人气,一切就都没有了,周边大多数企业都是这样考虑算账的。
来到新疆睿盛纺织有限公司的纺织车间,只见一排排棱机在运转,可是棱机前却见不到人,环顾几百平方米的车间,不足十人。
生产经理徐永志大声对记者吼道,“现在是满负荷生产,我们的设备都是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的先进设备,所以车间里用工很少,年生产能力6000吨棉纱,生产一线用工300人。”出了车间,他补充道,“我们现在一个人看一万锭,最多时达到一个人看1.5万锭,而一般的企业也就3000到5000锭。”言语中透着自豪。
徐经理笑道,公司现在有些利润,比其他企业好点,只能算是喝点汤。他坦言,如果不是企业设备先进,产品质量高,市场定位准,现在可能连汤也喝不着。
虽然企业有了点利润,但徐永志仍然认为企业面临困境。他介绍说,现在国内一吨皮棉进价1.9万元,而进口棉到岸价才1.6万元。原料和市场的双重挤压让企业不堪重负。
“最差差不过1000天。否极泰来!”有着十多年棉纺经历的徐永志对前景充满了信心。“行情好和不好时,都要保持一致性。冬天到了,离春天就不远了。”徐永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