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低调赴苏州调研经济形势。参与座谈的纺织服装巨头,表达了忧虑:出口乏力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纺织服装业快速向东南亚国家转移。
一位参加会议的人员向本报记者透露,苏州此次参加座谈约有10家企业,其中纺织服装业巨头有两家。
上述人员表示,与会的一家纺织服装业巨头透露,今年1~8月份其出口额近15亿美元,同比去年微增,其全年出口增速目标设置为3%。其中,服装出口受益于“调结构”战略,1~8月份增幅高达19%,但是纱线出口大幅下跌28%,尤其是对孟加拉国的出口,跌幅极大。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江苏口岸服装出口增长乏力、玩具出口值下降。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1~7月江苏口岸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下称“服装”)价值7.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4.3%,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29.1个百分点。月度出口值呈逐步回升态势。
不过上述纺织服装巨头表示,最可怕的还不是出口增长乏力,而是纺织服装产业永久性地迁往东南亚国家。
“这是最大的影响。现在我们主要的优势是产业链配套齐全。东南亚国家的产业链一旦形成,我们就会受到更大冲击。他们的人工成本低得多,设备也不错,我们去印尼考察,很多设备超过中国。”他说。
订单正在流失,流向了东南亚国家。随着服装订单一起流走的,则将是越来越多的上游原料生产企业。
供职于一家英国服装企业的李小姐此前对本报记者表示,以她所在的公司为例,2012年之前,70%的订单生产会放在中国,从2012年开始,只有30%放在中国。这个30%的构成,一是高端服装(如毛呢大衣),二是为了分散风险,在各国之间多元配置。
“中国的加工费,平均来说,每件衣服如果是10美元,孟加拉国大概是5美元,而且英国从孟加拉国进口商品,可以免收关税,这又是一道。”李小姐说,“此外,中国这边工厂人手紧张,交货特别慢,外商面临着供货期无法保障的风险,而且行情稍微一好,工厂就漫天要价。总的算下来,订单显然是放到孟加拉国比较划算。”
李小姐分析,目前孟加拉等国家上游的纺织行业还比较弱势,布料等大量纺织品还需要从中国进口,因此,服装业的寒冬,暂未蔓延太广。
但服装业是“牛鼻子”,辅料厂(例如拉链)、纺织厂会被牵着走。孟加拉国那边,有许多纺织厂正在建设,中国也有一些企业开始到那边投资建厂,既有纺织厂,也有辅料厂,因此过渡期也不会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