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进入棉花新体制改革运行后的第七年,福建省内的纺织企业已对新体制棉花质量检验基本适应,小包棉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小。在过去的数年运行实践中,新体制棉花检验中体现的科学、公正、准确、权威得到了市场普遍认可,新体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参与新体制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新体制的运行才仅仅数年,在具体实践中也难免出现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因此,福建省纤维检验局在认真履行公证检验职责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本省的纺织企业在践行新体制的过程中的一些反馈意见,以期能大力促进棉花新体制改革的进程。
进一步提高公检证书在为企业服务中的作用
1. 公检证书对棉纺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棉包交易时的计价核算参考依据;第二,棉纺企业可用公检证书作为自身实验室感观检验与仪器检验结果的比对依据,提高自身实验室检验水平;第三,棉纺企业对采购的棉包如有争议时可做公证检验,核实棉包品质;第四,配棉车间可凭借公检结果进行合理配棉,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成纱质量。
为继续提升公检证书在用棉企业中的作用,建议在公证检验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首先,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感观检验、仪器化操作与维护保养的能力等等,减少随机误差,从而提高测试结果的精确度;其次,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使报告的出具更加及时,从而适应棉企库存周转频率高的特点;另外,公证检验机构应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在检测过程中必须如实描述检验结果。
2. 建议公检证书根据生产实际适当增加一些检验指标。如短纤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纱线的可纺性,条干均匀性,断裂比强度,线密度等质量指标。结合部分用棉企业的反馈意见,建议在公检证书中增加短纤率这一检验项目,目前的hvi棉纤维测试仪具备该项目检验能力,增加后的公检证书将进一步提高对棉纺企业的指导作用;
3. 福建省内2011年的大包棉条码缺失,货证不同行现象经整治后效果明显,不过个别现象仍然存在,原因还是在于仓储与运输过程中的丢失,以及利益相关方人为撕掉等方面。
因此,除了继续加强对棉包的监督抽查力度外,建议措施如下:第一,对采用新体制的棉企在一定条件下适当发放棉包补贴,例如申请此补贴的企业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属于新体制棉包,棉包条码无缺失、货证同行,以公检证书做为入库计价核算依据,用棉企业并采用仪器化公正检验结果进行配棉的;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对大包棉的生产加工企业、仓储、用棉企业等进行重点专项培训,加强各方对条码与证书的保存意识。
4. 部分棉花加工企业一般只是在棉花价格下跌和国家有收储需要时才进行公证检验,对公检证书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其出售的棉花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市场秩序。
因此,有如下建议:一方面,如上文所建议,出台补贴政策,激励企业加入新体制,积极申请公证检验;另一方面,出台制约政策,如果当年度棉花加工企业送检率未达到一定指标,取消其下年度的公检申请资格,从而督促棉花加工企业主动送检。
进一步改革新体制增强纺织企业的适应性1. 部分用棉企业反映棉包入库后,在后期检验中发现个别指标与公检证书结果明显不符,用棉企业利益受损。用棉企业反映较强烈的是从新疆采购的棉包回潮率常常差异很大,升高2-3个点,净重反而减少较多,问题比较突出。这种个别现象间接影响了公检证书的权威性。
以上现象说明,在棉包交易过程中的利益相关方可能存在人为利用各种手段影响棉包回潮率的情况。针对此现象,有如下建议:第一,继续完善和严格在此方面的监督制约机制,坚决制止新体制棉花检验中出现的弄虚作假,承检机构必须严格作到科学、公正、准确,针对承检机构加强公证检验监督抽检机制;第二,建立完善企业征信管理档案,对信用不良的企业重点管理,采取如公示通告,建立黑名单等方法,加大复检取样力度,降低棉企采购风险;第三,统一要求轧花厂在打包机取样点附近安装摄像头,取样后直接在现场封样堆放好,等待纤检部门收样,同时验看或备份录像资料,从根源上杜绝掺杂掺假的状况;第四,棉花加工企业的回潮率测试仪器以及杂质分析机要定期由管辖地的计量部门定期计量检定,对个别恶意在回潮率上做文章的棉花加工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第五,制定奖励举报制度,重奖举报人。
2. 大包棉虽然在市场上已经有很高的占有率,但部分企业仍然在使用小包棉,这主要源于小包棉的价格成本优势,纺织企业在购棉时会综合考虑性价比。新体制大包棉需在品质、异性纤维的控制上占明显的优势,要确保公检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拉大两者在此方面的差距,凸现新体制棉的优势。新体制改革从政策上激励、引导、扶持该棉区小包棉生产企业转型;在仪器化公检中对大包棉的检验指标进行优化,使检验结果更具生产和交易方面的实用意义,更符合市场需求和规律。当小包棉的市场适应性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上升时,小包棉企业将会积极参与到新体制改革。
3. 目前由于逐包检验和按批检验共存,阻碍了纺织企业用新体制棉花进行计算机科学高效配棉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许多棉纺企业私有化后,采购人员较多的是非专业或半专业水平,不仅对新旧体制理解不全面,而且对利用计算机科学配棉方面也一知半解;2.许多棉纺企业的仓库中大包棉与小包棉共存,导致在配棉与排棉管理上无法与软件程序匹配;3.全面普及大包棉,推行逐包检验,能大大降低企业工作量,提高配棉排棉效率,而现实情况中的两种棉包共存,给企业配棉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鉴于以上现象,有如下建议:1.各省市纤维检验部门定期组织对棉花加工企业,纺织用棉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棉花检验新体制改革方面的培训,宣传推广新体制的成功经验,明确在新体制运行中各方的责任;2.各省市纤维检验部门组织棉纺企业学习计算机科学配棉的培训,例如如何用hvi配置的配棉程序进行配棉等。只有全面普及了新体制棉花,才能真正拉动纺织企业对新体制棉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