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6月20日召开的2012中国纺织科技人才战略发展大会将引发人才服务体系、人才建设的大讨论。记者就目前纺织行业普遍关注的人才问题采访了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对企业用工紧缺问题发表了看法。
在倪阳生看来,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前行的路上,我国纺织行业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企业用工紧缺问题。倪阳生说:“缺工问题既有数量上的缺又有质量上的缺。先说数量上的缺,我国存在‘很多人没事干’和‘很多事没人干’的结构性失衡局面,这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需要全社会的重视。质量上的‘缺’则需要在国家和行业企业的支持下,全面提高纺织教育水平。”
校企合作 “才”应所需
在纺织教育系统工作多年,倪阳生深切体会到毕业生和企业对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他告诉记者,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设备的更新升级,企业迫切需要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这是刚出校门的毕业生难以满足的。但是,企业也应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为毕业生提供可供实践的环境。目前,校企合作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一方面,企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与学校共同制订培养计划,承担育人责任。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尽快接触最新的设备和技术,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倪阳生提出,国家层面应给予企业一些优惠政策,进行相应的补偿,支持企业帮助学校育人。同时,用人单位也应该提高自己的认识,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拿出耐心来培育员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大型国有纺织企业实行一厂一校,每家工厂都有职工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人上岗培训问题。出于成本问题等多种因素考虑,这些职工学校逐渐从企业剥离出去。现在,一些大的企业集团与专业院校合作,坚持进行职工培训,比如真维斯、如意、华茂等都很重视职工培训。“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意识到科研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他们愿意加大研发投入和职工队伍培训投入,而且很多院校都想到一些好办法。比如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与雅戈尔、杉杉联手创办的培训课程十分机动灵活,很受企业欢迎。”倪阳生说。
品牌服装网 >;服装资讯 >; 家纺 >; 正文
倪阳生:校企合作才能解决纺织业用工难问题
2012-6-19 17:11:00 字号:[大] [中] [小]
穿着随心“华宝”feel世界时尚男士衣橱“狮威鲤”男装经典!浪漫!*多安娜*内衣
核心提示:即将于6月20日召开的2012中国纺织科技人才战略发展大会将引发人才服务体系、人才建设的大讨论。记者就目前纺织行业普遍关注的人才问题采访了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对企业用工紧缺问题发表了看法。
同时,一些纺织类职业院校多年前就实行学历和非学历并举,培训长短期结合。据了解,现在这些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和非在校学生人数大体相当。倪阳生表示,现在用人单位和院校的联系比过去紧密,学校不但搞现场招聘会,还对毕业生的去向进行跟踪调查,通过这些渠道能及时反映出用人单位的要求,以便学校调整教学计划,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多方出击 “质”为根本
围绕教育质量的提高,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十分注重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推动校企合作,另一方面推动一些地区建立职业教育集团、职教联盟,让高职院校、中职院校和企业参与教学,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这些努力,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的纺织服装毕业生供不应求。
另外,根据各大院校的职业教育优势,教育学会推动建立了6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侧重产业集聚地、集群培养培训。
据倪阳生介绍,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学会从2010年响应教育部号召启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面向未来、面向国际、面向工程,培养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现在,一些学校的工程专业被列入试点,采取了3+1模式(3年在校学习,1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行双导师制度,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培养,使得学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都是切实可行的。
倪阳生特别提到,现在学校都很重视教职团队和科研团队的建设,这一点通过教学成果评审活动可见一斑。从2009年开始的教学成果评审工作得到了院校的热情支持,一些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
另外,技能大赛的开展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倪阳生看来,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纺织行业的技能大赛更加注重交流。高等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涉及服装设、模特、纺织外贸跟单、面料设计、纱线设计、花样设计等项目。职业院校则面对行业关键岗位进行面料检测、服装立体裁剪、打版制作、面料设计等竞赛项目。经过这些训练,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
纺织强国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持,作为纺织行业的人才培养引导机构,中国纺织教育学会开展了诸多工作,倪阳生在对既有成果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按照《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的要求,未来5年,纺织行业的技术人才数量要快速提升,这既是行业的目标,也是教育学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学会将多方出击,推动纺织人才培养快速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