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十一五”针织行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行业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林光兴:“十二五”期间,量的增长将不再是重点,增速适当放缓,转而提高内在运行质量。具体目标如下:2011~2015年针织服装及附件出口总额年均增速8%;规模以上企业针织服装产量年均增速10%;加大技改投入,强化工人培训,优化生产组织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均工业总产值达到60万元;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色纺色织类产品比例,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改善对环境的影响;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领域的均衡发展,尤其是高性能经编产品将有较大发展。
“2012年行业将面临日益复杂的外部形势,将面临新的困难和不利因素。我们要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统筹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针织行业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这个目标的呢?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林光兴:我认为“十二五”期间,整个行业的发展是从高速到高效、从高速向高效的提升。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针织行业克服国际市场低迷、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等诸多不利因素,实现稳步较快增长,实现“十二五”发展的较好开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1~11月规模以上针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44.13亿元,同比增长22.12%;利润总额239.35亿元,同比上升20.688%;1~12月生产针织服装121.09亿件,同比增加6.19%。根据海关统计,2011年1~12月我国针织服装及附件累计出口801.68亿美元,同比增长20.17%。
2012年行业将面临日益复杂的外部形势,将面临新的困难和不利因素。我们要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统筹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针织行业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也是我国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从金融危机中继续恢复并寻求发展的新阶段。中国针织行业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承担满足国内需求的历史重任。针织行业要深入分析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针对市场需求,从低碳、环保和优化资源角度出发,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为重点,推动针织行业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要做到科技、品牌、人才和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建设前提下,围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着力推进科学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推进新原料的广泛应用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
记者:请您从科技创新方面解读一下针织行业“十二五”规划?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林光兴:“十二五”期间针织行业技术创新的方向是:在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建设前提下,围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着力推进科学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推进新原料的广泛应用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全面提高,实现产品的优质化、功能化和高档化。
原料应用方面。我们将扩大各种天然纤维、改性天然纤维和差别化纤维在针织产品开发中的应用。针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原料除了棉和涤这两种用量最大的传统原料外,还要继续扩大其他原料在针织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比如天丝、莫代尔、竹浆纤维已在针织内衣中大量使用,而新型纤维如麻赛尔、丽赛纤维、聚乳酸纤维、pbt、甲壳素纤维以及一些功能性纤维可扩大应用。差别化、功能性化纤及新型纤维面料,各类化纤与天然原料混纺交织的面料等针织面料市场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织造方面。充分应用先进编织技术,生产各类针织面料,增加规格、花色、品种,为拓展针织产品的应用领域打下基础。主要包括:一是成形产品的开发。使用弹性纱线,应用圆纬机、横机、经编机的成形编织功能,开发更符合人体工学的舒适性内衣等产品。二是轻薄面料的开发。使用细旦化纤(化学纤维),细支棉纱、毛纱及混纺纱,在(高)机号针织机上编织,结合适当的后整理工艺,开发表面光洁清晰、内在质量优越的薄型服用面料和装饰用面料。三是短纤纱经编面料的开发。使用天然纤维或混纺纱,在经编机上生产高附加值面料。扩大差别化纤维、高性能纤维等新型原料在经编面料生产中的应用。四是高性能纤维的编织技术研究。研究改进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新型纤维的特殊编织设备和工艺,解决纤维编织技术难点,扩大高性能纤维针织基布复合材料的应用。
染整设备更新与工艺的研究。“十二五”期间,为确保针织面料的开发,针织行业必须大力推进节能环保的先进染整设备和工艺。其中包括:针织物连续平幅圆筒前处理设备与工艺;棉针织物生物技术与化学处理工艺相结合前处理技术;冷轧堆漂白、染色工艺;解决平幅针织物的卷边性、圆筒针织物边痕;筛选适用于冷轧堆染色的染料色系,冷轧堆染色和平幅连续前处理工艺的衔接;涤棉针织物一浴二步或一浴一步染色工艺;导热油加热染机技术;小浴比溢流或气流染机;纯棉或麻棉混纺针织面料双丝光、液氨整理和树脂整理;生物酶在针织染整中应用。
此外,开发具有抗皱、防缩、免烫、滑爽的高档针织面料;减少化学品和水用量,降低能耗和水耗,大幅度提高废水的清洁度,提高纺织品加工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印花技术是提升产品设计含量的一种有效手段,今后要研发新型印花针织产品。如研制新型冷转移印花设备,开发活性染料冷转移印花成套工艺技术和冷转移喷墨纸技术,实现棉织物冷转移印花技术的工业化生产;开发适应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的数码印花。
成衣方面。研究开发功能性、保健性内衣,采用保健功能性纤维对人体的保健功能。采用微胶囊技术、溶胶凝胶缓释法和超支聚合物固着技术。研究人体感知舒适的微气候的温、湿度范围的舒适性内衣。在加工过程中采用射频识别技术、立体裁剪技术等,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档次。
针织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深化和提升生产过程信息化应用水平,在针织染整、成衣主要工序实现工艺参数、成品质量的在线监测和控制,建立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模式。这主要包括:工艺参数的在线智能检测;生产过程的网络监控、智能调度;织物花型、密度和疵点的数字化识别;基于信息化的针织全流程虚拟加工、产品参数模拟技术。
“积极推动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承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组织企业开展多方面交流,提升针织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
记者:“十一五”期间在标准制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十二五”期间这方面的工作如何加强,如何推广,如何从完善行业标准出发,确保产品质量,引导行业发展?
林光兴:标准是产品的龙头,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企业和市场需求,需要提高标准的质量和时效性,制定行业亟须的标准,并指导生产。积极推动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承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组织企业开展多方面交流,提升针织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加强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跟踪,对国际标准的研究。跟踪和收集反馈意见,作为标准修订的依据。标准制定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应及时加以更正,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真正提高标准的竞争力。我们在这方面有具体的措施。
一是加强标准宣贯。标准的实施是标准化成果的体现,标准的实施效果如何,与标准的宣传力度有很重要的关系。要通过对标准的广泛宣传,来推动标准的实施。
二是壮大标准化工作的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对标准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企业普及标准化知识。加大针织标准化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力度,形成一支既有标准化专业知识,又懂针织生产技术的针织标准化专业技术队伍。积极开展对委员及相关企业的标准培训,包括标准化基础知识,标准编写工作程序等,建立形成标准化工作的人才培养机制
三是开展国外标准的研究。深入开展我国标准与国外标准对比分析研究,为企业提供参考和帮助。
四是组织开展多种多样标准化基础知识和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
五是创新标准化工作的体制和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企业以标准赢得市场先机。为应对发达国家“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进行技术垄断的趋势,促进标准与科技研发紧密结合,将标准制定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相结合,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研发基地,引导产、学、研各方面通过创新或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