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浙江织里三人行裤行的负责人尚先生来说,每年春节之后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招工。在这个全国最大的童装生产小镇,每年用工缺口在3万人左右,几千家童装企业往年都在元宵节之后展开抢人大战。不过今年,尚先生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招人的事搞掂了,甚至因为上门的人太多而不得不拒绝一部分求职者。
因为广东、福建等珠三角地区服装行业不景气,以及外单逐渐向越南等东南亚地区转移,原本在珠三角打工的外来务工者,不得不转战浙江。童装小镇织里今年第一次不缺工。
年年车站去抢人 今年工人主动找上门
上周,湖州织里的一千多家童装企业全面复工。
尚先生说,因为童装企业众多,每年春节以后都会上演抢人大战。抢人大战的战场一度集中在镇上的车站,“只要有外地车辆进站下客,各家企业负责招聘的就一拥而上,场面相当壮观。”
不过今年,尚先生发现,即使不花什么力气,同样招得到工人。“有很多人主动上门来找工作,有时候一来就来几十个。”尚先生说,因为天气一直阴冷,不敢一下子招很多员工大量生产童装,对于一些找上门的求职者只好婉言谢绝。
“做童装这么多年,今年的情况还是头一次碰到。”湖州市吴兴区织里童装商会会长、湖州益华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连中说。
两成新员工 是从广东过来的
今年,是曹斌第一次来浙江织里。
老家在湖南的曹斌和女友上周末在织里一家小型加工厂安顿下来。因为之前在广东的服装厂有两年车工的工作经验,老板很爽快地给他们安排了两个岗位。
曹斌说,高中毕业之后,他和女友一家一直在广东打工,前年年初在东莞虎门找了一家服装厂做车工。这家服装厂主要从邻近的外贸公司分一部分小订单,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工厂的订单越来越少。
“听说老外的订单一下子减少了很多,外贸公司下属的工厂做做就足够了。”曹斌说,因为一下子找不到新的订单,老板只好关停了一部分生产线,将工厂的员工分成了两班,轮番休假,“本来10月份是生产旺季,不过因为订单减少,去年整个10月份和11月上半月都在休假。”
曹斌说,休假将近两个月里和女友在周边的服装工厂找过工作,“不过总体感觉那边的企业都不太稳定,有几个老乡供职的工厂直接关门了。”
因为服装行业不景气,曹斌和女友的收入也直线下降。曹斌说,前年行情好的时候,和女朋友两个人从学徒工做起,一个月加起来也有七八千元的收入,不过去年下半年两个人总共才挣了一万多元。1月份工厂开始放假,两个人早早回了湖南老家。
回家过年期间,曹斌听一位亲戚聊起,去年亲戚的一位熟人在织里做童装,好的时候一个月就可以挣七八千元,“听了很心动,过完元宵就和女友一起到了织里。”曹斌说。
织里一家童装企业的负责人发现,今年的求职者中,像曹斌一样从广东、福建一带的服装企业和童装企业过来的占了相当一部分。今年公司新招的30多名员工中,这样的员工占了20%左右。
珠三角外单向东南亚转移 产业工人向浙江转移
因为邻近安徽,在织里从业的20多万名童装生产从业者中,大部分来自安徽。今年不少企业吸收的众多从广东、福建一带转移过来的求职者,大部分来自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湖州市吴兴区织里童装商会会长张连中分析,今年珠三角一带的产业工人之所以会流到浙江,和近年来广东、福建等珠三角地区服装外贸企业外单流失,并逐渐向越南等东南亚地区转移有关。
“外单转移,一方面造成了广东、福建一带做外贸的童装企业倒闭得比较多,原本在这些工厂的工人不得不转移阵地。”张连中说,另外一方面,因为外贸形势整体不佳,这些地方的童装企业索性将店铺或者工厂一起转移到了织里,这些工厂从原先依赖于外单,转型做内销市场,产业转移同时也带来了劳动力转移。
事实上,随着生产成本的增加、欧美经济的衰退,近年来珠三角的不少代加工厂正面临着生存危机。
以深圳玩具企业为例,2008年之前总共有1800-2000家玩具生产企业,现在只剩下400家左右。
中国皮革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年生产130亿双鞋子,平均每双鞋子的劳动成本为1.3美元-1.5美元/小时,不过在印度、巴西和越南,这两个数据分别为20亿双、9亿双、8亿双,以及0.65美元/小时、4.35美元/小时和0.48美元/小时。在越南生产一双鞋子,劳动成本约为中国的三分之一。
“织里的工人收入相对比较高,也是今年吸引求职者的一个重要原因。”织里镇人民政府童装办公室主任吴荣江说,因为长年严重缺工,最近几年织里童装产业工人收入直线上涨,一些紧缺的岗位,年工资增长30%以上。“手脚勤快的年轻人一个月拿五六千元是很正常的事情,一对夫妻一年就可以赚十来万元。”